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陳其仁
相關人物:
共 1 位
。
共 7 首
與吳迪吉諸人赴晁季一陳塘范園之游因成十韻
(1117年)
宋 ·
呂本中
五言排律
春風未寂寞,頻枉故人車。
客舍輕寒下,村煙宿雨馀。
曉紅留隱映,新綠上扶疏。
妙墨懸高榜,殘章得舊書
(自注:即所謂白水滿時雙鷺下。)
。
蛟龍忽舒卷,草木自清虛。
渺渺登臨地,悠悠水竹居。
只今那復有,本自不關渠。
塘水空遺廟
(自注:塘即陳元龍所開,(原作聞,據(jù)四庫本改)今有
元龍
廟在此塘上。)
,鼉淙亦故墟
⑴
。
同行喜佳士,所到即吾廬。
政恐習池飲,風流卻未如。
⑴ 自注:園西(原作面,據(jù)四庫本改)今有寺,名鼉淙,唐武宗時所建。寺邊有鼉,為水害。
詠史
(下)
其六
蜀先主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荊楚留連似失時,涪城歡飲類狐疑。
軍中劉曄誇言語,豈識英雄為義遲
(自注:陶謙死,不敢受徐州,用孔文舉、
陳元龍
之言而復受。劉琮降曹操,不以告,茍彧勸攻琮,而顧劉表托孤之義,不忍取之,將其眾去。操軍迫近,荊楚之士從之如云,眾十馀萬,輜重數(shù)千兩,或勸宜速行取江陵,而以人心依依不忍舍去,日行十里,幾至危殆。法正東來,勸取劉璋,疑而未決,用龐士元之言而后行。既至涪城,劉璋來會,張松、法正、士元勸于會間取璋,可坐得益州,不從其言。與璋歡飲百馀日,彼此無疑。在葭萌,士元、
元龍
陳三策,以徑襲成都為上,誘執(zhí)關頭為次,還退白帝城連引荊州徐還圖之為下。不得已,從其中計。凡此,皆劉曄之所謂遲。然聞司馬徽、徐度之言,詣隆中,片語斷金,若決江河,謂之遲不可也。遲于利而不遲于義,乃所謂敏耳。郭嘉謂袁紹遲而多疑,當矣。劉曄謂玄德有度而遲,不知玄德者也。)
。
后迎匯兒詞
(有引)
明末清初 ·
譚元春
吾弟有孿子曰匯與浦。予既已迎浦而子之,事已在戊午臘五矣。天啟丁卯之暮秋,予以聞慈氏喪,自鄂奔還,兇吉受于旬月,措身無所,心自糾盤,骨肉之內(nèi),一過其前,皆如地獄變相焉。從兄諱
元龍
者,死而無子,有遺命以匯為后,予不覺有感。此二子自我主離,胎性劃破,如亭皋葉落,因風遠近,不識故枝,乃堅留匯不許,而出五弟子筍為之后。仲冬八日,我母柩遷,因以是日告廟迎匯,匯與浦復得聚一處。予自笑,乃似喜多子者然。生平于嗣息不復厝意有無,雖不愿效達人之言,而性不可化。常如不飲酒食鹽人,亦竟不知酒有何佳,食鹽亦復何堪。蓋予生平無他畏,畏束我苦縈我,不得暫動。今迎一子,復迎一子,乃又似市苦購累,用繭自縳者。他時噭噭然悲我而聲加疾、容加蹙者,儼然二子焉?;橛殉G?,倡為無子有子之談,以私幸逝者,則又似今日者,亦汲汲然謀此爾。嗚乎,愚豈至是哉!予每每動一念,即思有以行之。初動念于雙生,以為天將駢一拇貽我。十年之間,兩小各扉,寢食師傅,各有出入,不自記憶為同胎兄弟。又以是動念觸事,便發(fā)人天愿,并獲有二子。每見共牢而食,比硯誦習,而目無別,別以衣履,亦間為之一喜,私心止于如是。偶一日命二子名,匯名笈,字只負;浦名籍,字只收,謂只可負吾笈、收吾籍耳。予又自笑:誰謂予不愚者?予生平讀書專一,遠不如鐘蔡兩公,涉筆圖史,常多紕漏,本無足傳。即有可傳,正欲使殘帙斷軸散去人間?;蛴龈咤阒?,流覽一過,自賢于凡下兒孫,陳列終身者,予豈不知而令之蕓蠹為?予聊以命名爾,作《后迎匯兒詞》。
弟先兄后胎重換,剝駁造化割昏旦。
孿子子我亦有天,世父父爾誰作瀾
(一作相貫)
。
我自人間離奇人,掀浪海中我笑看。
豈必樹樹接有花,常見葉葉落忘干。
泉眼飛布無時休,我聞汲井聲常斷。
田園書籍莫悵悵,奉身告畢似可散。
繞膝且教十年讀,屈指惟望兩家爨。
借問此意欲如何,堪相對語歌酒半。
送李生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乃歲屆祝淵時當顓冥甬東李生屺源稅駕于都督李公之舊第維時白日窮次縞雪凝壁長松倚嵓其信芳寒梅蔽扉而釋萼仝人咸集各贈以詩志永懷也原夫淇泉木李本貯瑤情灃上香蘭互申縞結故仲宣贈子篤于飛鸞正叔指河陽于逸驥茍懷悃愊豈乏呻吟李生抱苦心之行仝儕起定情之什以義而言固其宜矣乃戴逵入剡未聞買山阮籍當車于焉就路
陳元龍
淮海之士梁伯鸞傭賃為生將騎驢出門惟其所之牽舟上岸亦無可住王孫游遠道眷春草之萋萋彼美在何方誦山榛而掩涕是伯陽適西戎而留字文羆遷斥丘以受言凡屬親串之所經(jīng)誰勿咨嗟其善誦況李生沉淪之士也家本閥閱世濟開府棄朱門而勿盼甘白晝以長征胸羅星漢每推烏績之?節(jié)撫雄雌潛識秭??之擾于是正棋旋栻辨才子之孅趨發(fā)策兆機啟靈均之浩蕩定箕張而斗揭任蚗伏與蠪伸則是帝女眷蜀都而抱石大夫拜楚人以獵冠江南投老應賦逢君稷下談天喜稱贅婿者也夫心企東山意傷南浦蘭亭原倡既擅糠秕海谷遙吟當來璣璧維茲軼士預為風漂伯叔之詞既屬同人應續(xù)雨雪英瑤之句
先生本是青丘子,直走塵埃過都市。
脫履朝看圯上星,乘槎暮宿天河水。
梅花初發(fā)雪滿襟,相逢醉臥東城陰。
天涯淪落知無定,北斗南箕何處尋。
題蔣廷錫敖漢蓮用圖中張照題句韻
(乾隆乙巳)
清 ·
弘歷
塞湖聊別闖文鱗,留有香色無跡痕。
侍臣奉詔肖神韻,霞映錘峰峰畔云。
溫樹何妨不可語,粉本重圖篋中貯
⑴
。
一時鴛侶各有詠,東絹年陳如宋楮。
紛出手眼期爭美,得天詩句獨我喜。
個間識者胥古人
⑵
,不老祗剩斯君子。
白駒真似過隙間,壬寅周復逾三年。
攜至山莊展六月,依然相對敖漢蓮
⑶
。
按:此圖張廷玉等七人俱有題詠惟薄海詩詞氣不相聯(lián)屬知其夙失學必有藍本竊取因命內(nèi)廷翰林檢閱舊作果得明顧璘題許彥明白蓮詩卷云珍圖白蓮何皎然盈縑風露臨秋鮮又盛開欲落比云散乍疏復密如星聯(lián)宋范成大詠郡沼雙蓮圖云壓倒小湖三級草增光后沼兩重蓮薄海乃剽竊舊句節(jié)去二字連綴成篇向曾見其題唐寅溪山八景畫冊內(nèi)廷翰林自
陳元龍
以下八人皆對景拈毫而薄海所題宿雨初收曉煙未泮竟直寫董其昌跋語因有薄家獨藉董家題之句今是圖又復乞靈陳跡前題所謂欲蓋彌彰者觀此益信因并識之
⑴ 千葉蓮本敖漢種奉蔣廷錫扈從侍直皇祖命移植山莊時詔繪圖乃壬寅七月事也此蓋其粉本更臨設色者爾時內(nèi)廷諸翰臣因共題詠
⑵ 圖中題詩者張廷玉勵廷儀張照陳邦彥王圖炳汪應銓薄海等七人計康熙壬寅年題是圖至今已六十三年矣
⑶ 山莊所植敖漢千葉蓮每六月盛開今歲臨幸時攜此圖相對不辨是一是二也
次韻沈吳興東川詩友合一首
清末至現(xiàn)當代 ·
潘伯鷹
至清山水音,絲竹不能過。
詩人發(fā)謠吟,如水鳴其和。
長沙
(章行丈。)
涌奔泉,萬壑千崖多。
沈汪
(旭初。)
澠與淄,映帶霜臺柯。
喬翁
(大壯。)
越溪潔,西施出苧蘿。
海角見曾子
(履川。)
,往往珠紛羅。
劉
(禺生。)
葉
(
元龍
。)
揚秋濤,墨舞亦傞傞。
美哉黃
(苗子。)
與許
(伯建。)
,鑒湖月新磨。
公子
(蔣峻齋。)
抱芳恨,秋水搖芰荷。
徐
(曼略。)
陳
(仲陶。)
勁風骨,寒溜穿高坡。
我才若杯水,浮芥坳堂阿。
遠朱
(守一。)
與近謝
(稚柳。)
,一勺嘗之俄。
東川詩友合,賴公為詠歌。
安能轉相告,共和如羊何。
木蘭花慢 憶桂林山水,次憶云韻
清末至民國 ·
周岸登
采南花感舊,記曾泛,碧潯船。
望紅樹棲霞,青山疊彩,疑有詞仙。
年年。
訾洲夢雨,灑漓波綠滿一江煙。
銷得愁腸萬斛,冷吟嘯破壺天。
香連。
玉?;ㄌ铩?div class="jvtl1kv" id='poem_sentence_6_362450_comment'>
鸞訊杳,鶴魂圓。
怕酒人長醉,素馨斜畔,碧血祠邊。
依然。
月牙倩影,補青蘿雪荈證詩緣。
還似宣華古苑,并禽啼損清眠
(碧潯在伏波門外,唐宋游艇所萃,棲霞在東洲東,明僧渾融及性因收葬瞿忠宣、張忠憫于此,渾融墓在焉。距渾融墓二弓許有紅玉墓,
陳元龍
侍女也。能詩工畫,愛棲霞風景,筑青蘿閣以居,植插七株、桃花千樹,十七而夭,即葬閣下。余與梁叔子、薛冬樹、倪幬公、陳慈首醵金重建青蘿閣,補種茶桃,未就而亂作。疊彩山一名桂嶺,在城內(nèi)。月牙山在棲霞南,少東曰壺山,雷酒人墓在焉,亦有桃花千樹。訾家洲在東洲南,舊擅煙雨之勝,今為歌舞之場?;ㄌ镌谖骱f,與廣州素馨斜花田同名。)
。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