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杜鴻漸
相關人物:
共 11 位
。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句
盛唐 ·
杜鴻漸
常愿追
禪理
,安能挹化源
(
鴻漸
酷好浮屠道,晚年樂退靜,常悠然賦句,朝士多屬和之。見本傳)
。
送李八秘
(一作校)
書赴杜相公幕
(原注:相公朝謁,今赴后期也。
杜鴻漸
以黃門侍郎同平章事鎮(zhèn)蜀。)
(767年9月)
唐 ·
杜甫
七言律詩
青簾
白舫
益州來,巫峽秋濤天地回。
石出
(滟滪堆)
倒聽楓葉下,櫓搖
背指
菊花開。
貪趨
相府
今晨發(fā),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極一星朝北斗,五云多處是三臺。
季夏送鄉(xiāng)弟韶陪黃門從叔
(即
杜鴻漸
)
朝謁
(767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
蒼水使
畫麒麟
令弟尚為
蒼水使
⑴
,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
(一作此)
來相國兼安蜀,歸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馬論兵地,拖玉腰金
報主
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聞黃閣
畫麒麟
。
⑴ 原注:韶比兼開江使,通成都外江下峽舟船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757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
驄馬
國寶
天柱
繡衣
驄馬
新
鑿蹄
,銀鞍被來好。
繡衣
黃白
⑴
郎,騎向交河道。
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
天子憂涼州,
嚴程
到須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埽。
此行收
(一作牧)
遺氓
,風俗方再造。
族父
領元戎
(時
杜鴻漸
為河西節(jié)度使)
,名聲國
(一作閣)
中老。
奪我同官良,飄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惡懷抱。
若人才思闊,溟漲浸
(一作漫)
絕島。
尊前失
詩流
,塞上得
(一作多)
國寶
。
皇天悲送遠,云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
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
⑴ 北齊樂曲,懷黃綰白,疑指金銀印
送從弟亞赴安西
(一作河西)
判官
(杜亞字次公,京兆人。肅宗在靈武,上書論時政,授校書郎,時
杜鴻漸節(jié)度
河西,辟為從事。)
(757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
前席
駕鼓車
南風作秋聲,殺氣薄炎熾。
盛夏鷹隼擊,時危異人至。
令弟草中來,蒼然
(一作茫)
請論事。
詔書引上殿,奮舌動
天意
。
兵法五十家,爾腹為篋笥。
應對如
轉丸
(一作圓)
,
疏通
略文字。
經綸皆新語,足以正
神器
。
宗廟尚為灰,君臣俱
(一作皆)
下淚。
崆峒地無軸,青
(一作清)
海天
軒輊
(一作輊,見潘岳賦)
。
西極
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帥。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
歸當再
前席
,適遠非歷
(一作虛)
試。
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
孤峰石戴驛,快馬金纏轡。
黃羊
飫不膻,
蘆
(一作魯)
酒
多還醉。
踴躍常人情,慘??嗍恐?。
安邊敵何有,反正計始遂。
吾聞
駕鼓車
,不合用騏驥。
龍吟回其頭,夾輔待所致。
洗兵馬
(原注:收京后作。)
(759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
歌紫芝
白環(huán)
憶鱸魚
一葦
攀龍附鳳
功大心常小
河清頌
破竹
葡萄宮
青袍白馬
洗兵
蕭丞相
銀甕
張子房
中興諸將收
山東
,
捷書
日
(一作夜,一作夕)
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
一葦
過,胡危
(一作兒)
命在
破竹
中。
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
⑴
。
京師皆騎
汗血馬
,回紇
⑵
喂肉
葡萄宮
。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山在平涼縣西)
。
三年笛里
關山月
,萬國兵前草木風。
成王
(廣平王俶)
功大心轉小,郭相
(中書令郭子儀)
謀深
(一作猷)
古來少。
司徒
⑶
清鑒
懸明鏡,尚書
⑷
氣與秋天杳。
二三
豪俊
為時出,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
憶鱸魚
,南飛覺有安巢
(一作枝)
鳥。
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
(一作駕)
正耐煙花繞。
鶴禁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
(一作蛇)
曉。
攀龍附鳳
勢
(一作世)
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⑸
。
汝等豈知蒙
(一作象)
帝力,時來不得誇身強。
關中既留
蕭丞相
(謂
杜鴻漸
,肅宗至平涼,
鴻漸
悉錄軍資儲廥上之。上喜曰:靈武,吾之關中,卿乃蕭何也)
,
幕下
復用
張子房
(時張鎬代房琯為相,故下專言之)
。
張公一生
江???/span>,身長九尺須眉蒼。
徵起
適遇
風云會
,
扶顛
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
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
皆入貢,奇祥
異瑞
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
白環(huán)
,復道諸山得
銀甕
。
隱士
⑹
休
歌紫芝
曲,詞人解
(一作角)
撰
河清
(一作清河)
頌
⑺
。
田家
望望
惜雨乾,
布谷
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
凈洗
甲兵長不用。
⑴ 郭子儀領朔方軍,屢破賊,拔衛(wèi)州,進圍鄴城
⑵ 回紇以驍騎三千助討安慶緒
⑶ 李光弼加檢校司徒
⑷ 王思禮遷兵部尚書
⑸ 加封蜀郡、靈武元從功臣,肅宗獨厚郭湜、李輔國輩
⑹ 謂李泌,時求歸衡山
⑺ 時楊炎輩爭獻靈武受命、鳳翔出師頌之類
評注
(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客居
(766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
王孫何在
客居
所居堂,前江后山根。
下塹萬尋岸,蒼濤郁飛翻。
蔥青
眾
木梢
,邪豎雜石痕。
子規(guī)晝夜啼,壯士斂精魂。
峽開四千里,水合數(shù)百源。
人虎相半居,相傷終兩存。
蜀麻久不來,吳鹽擁荊門。
西南失大將
(謂郭英又為崔旰所殺)
,商旅自星奔。
今又降元戎
(時以
杜鴻漸
為蜀帥)
,已聞動行軒。
舟子候利涉,亦憑節(jié)制尊。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論。
臥愁病腳廢,徐步視小園。
短畦帶碧草,悵望思王孫。
鳳隨其皇去,籬雀暮
喧繁
。
覽物
想故國,十年別荒
(一作鄉(xiāng))
村。
日暮歸幾翼,北林空自昏。
安得覆
八溟
,為君洗乾坤。
稷契
易
為力
,犬戎何足吞。
儒生老
無成
,臣子憂
四番
(一作藩,一作思翻)
。
篋中有舊筆,情至時復援。
送殿中楊監(jiān)赴蜀見相公
(
杜鴻漸
鎮(zhèn)蜀,辟楊炎為判官。)
(766年9月)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
解榻
去水絕
還波
,
泄云
無定姿。
人生
在世間,聚散亦暫時。
離別重相逢,偶然豈定
(一作足)
期。
送子清秋暮,風物
(一作動)
長年悲。
豪俊貴勛業(yè),邦家頻出師。
相公鎮(zhèn)梁益,軍事無孑遺。
解榻
再見今,
用才
復擇誰。
況子已高位,為郡得固辭。
難拒供給費,慎哀漁奪私。
干戈未甚息,紀綱正
所持
。
泛舟巨石橫,登陸草露滋。
山門日易久
(一作夕)
,當念居者思。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
①
通簡臺省諸公
(770年)
唐 ·
杜甫
① 即陽濟,時兼御史中丞
引用典故:
風病辭
愧為湖外客,看此戎馬亂。
中夜混黎氓,脫身亦奔竄。
平生方寸心,反掌
(一作當)
帳下難。
嗚呼殺賢良,不叱白刃散。
吾非丈夫特,
沒齒
埋冰炭。
恥以
風病辭
,胡然泊湘岸。
入舟雖
苦熱
,垢膩可
溉灌
。
痛彼道邊人,形骸改
昏旦
。
中丞連帥職,封內權得按。
身當問罪先,縣實諸侯半。
士卒既輯睦,啟行促精悍。
似聞上游兵,稍逼長沙館。
鄰好彼克修,天機自明斷。
南圖卷云水,北拱戴霄漢。
美名光史臣,長策何壯觀。
驅馳數(shù)公子,咸愿同伐叛。
聲節(jié)
衰有馀,夫何激
衰懦
(葉煖去聲)
。
偏裨表三上,鹵莽同一貫。
始謀誰其間,回首增憤惋。
宗英
李端公,
守職
甚
昭煥
。
變通迫脅地,謀畫焉得算。
王室不肯微,兇徒略
無憚
。
此流須卒斬,神器資
強干
。
扣寂
豁煩襟,皇天照嗟嘆
(《通鑒》:“臧玠之亂,澧州刺史楊子琳討之,取賂而還。初,崔旰殺郭英乂,子琳起兵討旰,
杜鴻漸
各授官以和解之。及子琳攻旰敗還,縱兵涪夔,衛(wèi)伯玉請于朝,以為峽州團練使?!备υ娝^“褊裨表三上,鹵莽同一貫”者,合前后三叛言之也?!笆贾\誰其間”,蓋追論
鴻漸
、伯玉,故曰“回首增憤惋”。唐藩鎮(zhèn)有事,俱用偏裨上表,假眾論以脅制朝廷也)
。
唐故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兼管內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統(tǒng)押近界諸蠻夷西山八國云南安撫等使上柱國南康郡王贈太師韋公先廟碑銘
中唐 ·
權德輿
四言詩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乃立宗廟。以安神明。德厚流光。追養(yǎng)繼孝。順而下之曰義。等而上之曰仁。國家稽合禮文。損益前載。崇功貴仕。得祠四室。于王制酌諸侯二昭二穆之義。于祭統(tǒng)見君子盡志盡物之誠。惟太尉中書令南康郡王。懿文經武。保合昌運。左右德宗。格于皇天。始恢隴坻之旅。終化岷峨之俗。貴為上公。位極元臺。克肆忠力。乃圖孝享。作新廟于京師大安里。古者揚其功烈。銘于祭器。近古以魯鐘衛(wèi)鼎。追琢先德。不若鏤文字于麗牲之碑之為詳也。乃謹而書之云。公姓韋氏。京兆杜陵人。自扶陽重侯用經明至宰相。后裔蕃昌。德與位偕。積十六葉。至六代祖范。字元禮。以字行于代。仕周為車騎大將軍。入隋為沂州刺史。啟土郿城。易名曰莊。實生孝恪。雅有
文憲
。武德初由侍御史為洛州別駕。生司農府君諱機。為第一室。端誠正志。休有厥聲。專對出疆。艱貞復命。著西征記以獻。太宗嘉之。剖符澶州。修起儒術。三典卿曹。陟降屯夷。操持貴倖。不避彊御。善理宮室。得其時制。史氏書之。為唐名臣。以夫人隴西郡君辛氏配。司農生坊州府君諱馀慶。為第二室。清和修潔。履道不回。歷右饒衛(wèi)兵曹參軍。以至二千石。以夫人武功蘇氏配。坊州生贈太子少保府君諱岳。為第三室。方嚴貞干。政事修明。在武后時。以直忤旨。由太原令移佐睢陽。出入四紀??冃型?。歷殿中監(jiān)。剖符八州。廬海潮虢。眉徐衛(wèi)陜。所至之邦。有威有懷。凡再追命。以夫人扶風郡夫人竇氏配。少保生贈太子太師府君諱賁。為第四室。盛德循行。含章自牧。歷藍田尉。淑聲流聞。上纂崇厚。下貽風訓。凡三追命。以夫人涼國太夫人段氏配。噫嘻。自扶陽至郿城。積丕烈于前史。自考廟至顯考廟。流熾昌于后葉。列于禘嘗。儲厥義方。故南康郡王苞五常。貞四教。秉靈杰。出含道。中立初誓偏師。建奇功。捍大患。立大節(jié)。以儒衣法冠授律鑿門。佩亞相之印綬。修元侯之節(jié)制。就加宗工。入掌金吾。撫征全蜀。命賜備厚。由地官轉天官。參總端右。平章宰政。進中書令。加司徒太尉。戚鉞秬鬯。鑾旂雕戈。有嚴有翼。乃蔚乃赫。忠厚博大以阜俗。信廉仁勇以成師。南蠻納邸。西羌解辮。象胥譯戎捷。樂府陳夷歌。守正持重。推誠畢力。開地通道者九千馀里。生聚教訓者二十一年。天文紀功??淘诮鹗t叩伦跅壧煜?。太上居諒闇。危言急病。體國忘身。毅然君子之道。卓爾大臣之節(jié)。永貞元年秋七月。考終命于理所。策贈太師。有司奏謚曰忠武公。自廟成距今。凡八年矣。以公天子守臣。安危注意。不得視滌濯。承吉蠲。而元兄國子司業(yè)聿。實奉朝請。薦其常事。孝友而才。稱于士林。初公之仲兄曰暈。屯田員外郎贈鄧州刺史。叔氏曰肇。太子左庶子兼御史大夫贈左散騎常侍。咸以器望而延褒錫。公之夫人贈魏國夫人張氏。其祖禰與外王父。皆秉國均。為天下華腴。嗣子工部員外郎行立。銜恤無怙。齊喪中禮。大凡四廟之支。旁尊偫從。烜赫昭融。不可勝書。至若質明光近。沐浴盛服。虛中以理嘉薦。匪懈而無違心。大糦沈齊。馨香條鬯。既思其志意。若聞乎容聲。洞洞乎。屬屬乎。有以見舉十倫而備百順。昔素王之以戰(zhàn)則克。以祭則受福。其斯之謂乎。司業(yè)悼手足之凋落。感春秋以悽愴。永懷明發(fā)。俾篆斯文。銘曰。
新廟有侐,靜深奕奕。
孝孫匪懈,元袞赤舄。
洪閥章章,乃侯乃王。
漢稱扶陽,唐有南康。
二十三葉,沛然蕃昌。
四室崇崇,斯焉享嘗。
烈烈南康,溫良能斷。
謀猷樽俎,文武楨干。
汧岐之西,祲沴銷散。
井絡之下,天文昭煥。
撫封全歸,冥漠德輝。
聿修孝享,家法無違。
以昭以穆,以嗣以續(xù)。
和氣婉容,苾芬烹熟。
子孫小大,罔不祗肅。
神之聽之,報以介福。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