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靖

相關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廣源州土族首領。唐末儻猶州首領儂全福為交趾所殺,其妻阿儂改適商人,生智高,冒姓儂。智高年十三殺父,與其母據(jù)儻猶。仁宗慶歷元年建大歷國。后徙安德州,建南天國,年號景瑞?;实v四年,率眾反宋,破橫山寨、邕州。自稱仁惠皇帝,改元啟歷。又相繼破橫、貴、龔、潯、藤、梧、封、康、端九州,進圍廣州,殺傷官民甚眾。尋為知英州蘇緘所敗,還軍。五年,宣撫使狄青大敗之于邕州。智高遁入大理,不知所終。
全宋文·卷九八九
儂智高,廣源州蠻首領,與其母阿儂據(jù)廣源州。
慶歷元年,據(jù)儻猶州,建立大歷國。
后徙安德州,建南天國,年號景瑞。
皇祐四年起兵反宋,破邕州,自稱仁惠皇帝,改元啟歷。
沿江而下,先后攻陷橫、貴、龔、潯、藤、梧、封、康、端九州,進圍廣州,受挫后還軍。
五年,被狄青、余靖、孫沔等破于邕州,其母及弟被擒。
智高逃入大理國,不知所終。
見《宋史》卷四九五《廣源州蠻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自寶(九七八——一○五四),俗姓吳,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弱齡出家壽州普寧禪院,后云游四方,與蘄州五祖山戒禪師、駙馬都尉李遵勖友善。至筠州洞山,長老曉聰愿以法席傳之,四方禪學聞風而至。祖無擇召臨廬山歸宗禪院,程師孟請徙云居,法席鼎盛,四眾云集。初以李遵勖薦賜紫方袍,皇祐中賜號妙圓大師。至和元年卒,年七十七。見《武溪集》卷七《妙圓大師塔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七。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自寶。
廬州合肥人。
姓吳氏生有奇相。
弱齡歸普寧院。
已抱出群之見。
聞五祖戒公匠石宗門造之。
置水投針。
理存默識。
遂入室傳法焉。
祖病。
令行者往庫司取生姜煎藥。
寶方主庫事叱之。
行者白祖。
祖令將錢回買。
乃與之。
后往洞山。
聰公知其為人。
特加器重。
臨歿遺言。
令繼其席。
郡守。
又以書托祖。
舉所知者主洞山。
祖云。
無如買生姜漢。
住未幾。
戶外屨滿矣。
叢林殷足委積。
常馀百萬。
黃檗山饘粥不繼。
寶移杖總之。
黃檗為之豐。
直院祖君無擇。
部憲程君師孟。
并著好賢樂善之名。
祖。
既挽寶主歸宗。
程。
復以云居致寶。
前后凡四住名剎。
在歸宗時。
一日扶杖出門見喝道來問甚。
官吏云。
縣尉令避路。
寶側立道左。
馬至前跪不行。
寶曰。
畜生卻識人。
尉知是寶。
再拜而去。
住云居時。
一夜山神肩輿。
輿寶繞寺行。
寶云。
抬你爺抬你娘抬上方丈去。
神直抬上方丈。
寶為人精嚴。
護持戒法。
初行腳時。
宿旅店。
為娼女所窘。
與同寢榻。
寶危坐終夜。
明發(fā)娼女索錢。
與之出門。
燒被而去。
娼女以實告其父母。
遂請歸置齋以謝。
謂真佛子也。
然好名事邊幅故。
所至必選名僧自隨。
為其羽翼。
寶實得法于五祖。
祖暮年。
棄眾造焉。
寶以其行藏落人疑似。
弗為禮。
且說偈譏之。
祖遂造大愚。
一日于僧堂前。
倚拄杖。
談笑而化。
寶雖有盛名。
叢林亦以是少之。
師在洞山。
嘗自甓壽藏。
后二十馀年。
遂終于歸宗。
壽七十七。
僧臘五十一。
示寂。
十八日全身入塔。
至和元年也。
余襄公靖。
為之銘曰。
彼上人者。
叢林獨步。
激揚宗旨。
慈心廣度。
言發(fā)其機。
俾之自悟。
人得其要。
直趨覺路。
橫杖而來。
舍筏而去。
吁嗟妙圓。
人天仰慕。
妙圓。
師賜號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6—1059 【介紹】: 宋韶州曲江人,名正,以字行。仁宗天圣二年進士。授大名府司理參事。王洙主河北漕,辟為衛(wèi)州推官。以王旦、杜衍薦改著作佐郎。歷知惠州。儂智高攻廣州,仲通在惠加強戰(zhàn)備,民賴以無恐。秩滿乞歸。
全宋詩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名正,字仲通,因犯從祖諱,以字行,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清光緒《曲江縣志》卷二),授信州司理參軍,累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遷屯田郎中。嘉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見《武溪集》卷一九《屯田郎中黃府君碑銘》。
全粵詩·卷二一
黃正(九八六 — 一○五九),字仲通,以犯從祖諱,遂稱字焉。
韶州曲江(今韶關)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
歷官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
遷秘書丞,知南儀州,以病乞換江南監(jiān)當。
徙監(jiān)宣州商稅按察使,就除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尋賜緋通判建州,知惠州,累遷至屯田郎中。
年六十八,辭歸,不復朝,卒于家。
余靖武溪集》卷一九有墓碑志,阮元修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
詩一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本名正,犯從祖諱,遂稱字。
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人。
家本寒素,天圣初登進士第,累授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
王旦、杜衍薦之,詔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
遷秘書丞、知南儀州,徙監(jiān)宣州商稅。
遷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通判建州,知惠州。
累遷至屯田郎中。
及罷惠州,已六十八,致仕。
嘉祐四年終于曲江,年七十四。
余靖武溪集》卷一九《宋故屯田郎中黃府君碑》。
陳坦然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六
陳坦然(?
——一○三二),梧州(治今廣西梧州)人。
博學有膽氣,然諾不茍,當機權變敏捷。
景德中舉進士,未賜第,歸。
值宜州兵殺守帥,脅判官盧成均以叛,坦然單騎行賊壘射書勸其降。
賊平論功,令赴闕賜錦袍、銀帶,不受。
后授桂州節(jié)度判官,以觀察支使知春州。
入朝,遷著作佐郎,知攸縣。
移知梅州,累轉太子贊善大夫、殿中丞。
明道元年四月,卒于官舍。
事見余靖《宋故殿中丞知梅州陳公墓碣》(《武溪集》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7—1055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徙衛(wèi)州,字敏之。
仁宗天圣二年進士。
強學善記,精于天文,兼通醫(yī)書。
累官起居舍人、知諫院。
時范仲淹坐言事奪職,余靖、尹洙相繼貶斥,歐陽修移書責若訥,若訥忿,奏貶修夷陵令。
累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
皇祐五年因事被劾,罷為觀文殿學士。
卒謚文莊。
有文集。
全宋文·卷四七九
高若訥(九九七——一○五五),字敏之,衛(wèi)州(治今河南汲縣)人。
天圣二年進士及第,補彰德軍節(jié)度推官,累遷起居舍人、知諫院。
時范仲淹坐言事貶,余靖、尹洙論救,亦遭貶斥。
歐陽修移書責若訥身為諫官,不辯曲直。
若訥怒,奏貶修,以此為時論所譏。
擢天章閣待制,判吏部流內銓,出為河東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權御史中丞,樞密副使。
皇祐元年參知政事,三年,遷樞密使。
五年,罷為觀文殿學士、尚書左丞、同群牧制置使。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九,謚文莊。
若訥彊學善記,尤喜申韓之書,頗明歷學,兼通醫(yī)書。
著《素問誤文闕義》一卷、文集二十卷,又與文彥博同著《大饗明堂記》二十卷。
見文彥博《高公神道碑》(《文潞公集》卷一二),宋祁《高觀文墓志銘》(《景文集》卷六○),《宋史》卷二八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0—1049 【介紹】: 宋蘇州長洲人,字道卿。
仁宗天圣二年進士。
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
累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
出為兩浙轉運副使,疏盤龍匯、滬瀆港入海,民賴其利。
慶歷六年,知永興軍,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頃。
仁宗御天章閣,詔問當世急務,清臣條對極論時政闕失,多劘切權貴。
擢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皇祐元年以侍讀學士知河陽。
有《述煮茶小品》。
全宋詩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還為集賢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誥,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公事。慶歷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尋改青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七年,為永興軍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撫使、知永興軍(同上書卷一六○)。八年,復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同上書卷一六四)?;实v元年,知河陽,未幾卒(同上書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二年舉進士高第。歷光祿寺丞、集賢校理,知秀州、宣州。累遷太常丞,同修起居注,進直史館。寶元初出為兩浙轉運副使,次年以右正言知制誥,知審官院,判國子監(jiān)??刀ㄔ?,擢為起居舍人、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公事,出知江寧府。慶歷三年,入翰林為學士。后為宰相陳執(zhí)中所排,出知澶州,進戶部郎中,徙知青州、永興軍。八年,復入為權三司使。皇祐元年出知河陽,未幾卒,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六卷),又著《春秋類纂》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有傳,又見《隆平集》卷一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陶,字子元,曲江(今屬廣東)人。式子。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為信州軍事推官(《武溪集》卷一九《王式墓碣碑》)??刀ㄔ辏ㄒ弧鹚摹穑┰f居故里(清同治《韶州府志》卷一二)。官至京東提刑。事見《韶州府志》卷七《選舉表》、卷三二《王式傳》。
全宋文·卷五九六
王陶,字子元,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式子。
博學有俊才,登天圣五年進士第,歷信州軍事推官、吉州泰和縣令。
官至京東提刑、度支郎中。
先是父式天圣初進士及第,既而陶兄弟三人又同年及第,陶子履古亦登進士,曲江稱「三世進士第」。
見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六、二八八,余靖武溪集》卷一九《王君(式)墓碣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57 【介紹】: 宋汾州西河人,字漢臣。行伍出身,善騎射。仁宗寶元初,以延州指使出戰(zhàn)西夏,臨敵披發(fā)帶銅面具出入陣中,所向披靡。尹洙薦于韓琦、范仲淹,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由是折節(jié)讀書,精通秦漢以來兵法?;实v四年擢樞密副使,時儂智高起事,青受命宣撫荊湖路、經(jīng)制廣南賊盜事,以奇兵夜度昆侖關破之,功遷樞密使。后遭讒,出判陳州。卒謚武襄。為人勇武有略,與士卒同甘苦,喜推功將佐。
全宋文·卷八九○
狄青(一○○八——一○五七),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
善騎射,初隸騎御馬直,選為散直。
寶元初,趙元昊反,以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以勇武,屢建戰(zhàn)功。
韓琦、范仲淹待遇甚厚。
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青折節(jié)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
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jīng)略招討副使,累遷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以彰化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
皇祐四年,擢樞密副使。
儂智高反,青上表請行,平儂智高。
復為樞密副使,遷護國軍節(jié)度使、河中尹。
帝嘉其功,拜樞密使。
嘉祐元年,罷政,加平章事,出判陳州。
明年二月卒,年五十,謚武襄。
余靖《狄令公墓銘》,《宋史》卷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67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君謨。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慶歷三年知諫院,贊助慶歷新政,直言疏論時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实v四年進知制誥,每除授非當旨,必封還之。至和、嘉祐間,歷知開封府、福州、泉州,建萬安橋,橫跨泉州灣,全長三百六十丈。在我國橋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卒謚忠惠。工書法,詩文清妙。有《茶錄》、《荔枝譜》、《蔡忠惠集》。
全宋詩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慶歷三年(一○四三),知諫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实v四年(一○五二),遷起居舍人、知制誥,兼判流內銓。至和元年(一○五四),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三年,以樞密直學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學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賜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有傳。 蔡襄詩九卷,以明萬歷四十三年陳一元校,朱謀瑋、李克家重?!恫讨一菁匪氖肀緸榈妆荆ú厣虾D書館),校以明萬歷四十四年蔡善繼雙甕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簡稱蔡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天啟二年丁啟浚、顏繼祖等刻《蔡忠惠詩集全編》二卷本(簡稱詩集,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簡稱四庫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書詩真跡》(簡稱手跡)。集外詩另編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澗》“隱隱飛橋隔野煙”,《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十二日晚》“欲尋軒檻倒清尊”,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收為張旭詩,《蔡忠惠詩集》有注,以為洪邁誤收,今仍保留原狀。
詞學圖錄
蔡襄(1012—1067) 字君謨。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館閣??薄⒅G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書法史上素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歐陽修、蘇軾最推崇其書,《東坡題跋》:"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文忠公集》:"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山谷文集》:"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有《好事近》詞,見《花草粹編》。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進士。
明道中為漳州從事。
景祐三年為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貶,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贊仲淹等,而斥司諫高若訥,由是名聞遐邇。
后為館閣??薄?div id="bdvqict" class='inline' id='people_29849_3_3_comment'>
慶歷三年知諫院,支持慶歷新政,論事無所回撓。
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開五塘溉田,奏減丁口稅之半。
皇祐中召為右正言、直史館,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每除授不當,輒封還之。
至和初知開封府。
二年出知泉州。
嘉祐五年,入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擢三司使。
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學士知杭州。
四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賜謚忠惠。
襄工書,為北宋四大書家之一。
見歐陽修《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廬州舒城人。少負氣節(jié),好學不倦。仁宗天圣間進士。歷官都官員外郎、知江州,吏治有聲。
全宋文·卷五八○
茹孝標,廬州舒城(今安徽舒城)人。
天圣進士。
慶歷初為秘書丞,后遷太常博士。
四年,諫官余靖劾其匿母喪不孝,責監(jiān)光州鹽酒稅。
八年,通判許州。
皇祐三年,知無為軍。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四、一五三、一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