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崇真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3—800 【介紹】: 唐僧。
鄂州江夏人,俗姓李。
李邕子。
肅宗至德中,誦經(jīng)高第,依僧崇真剃落,住鄂州開元寺。
代宗大歷間,從真悟受具足法,尋習(xí)律范。
常焚香掃地,端坐盡日。
解空破相,臻極玄奧。
能詩,所作為劉長卿所賞,一時名士,多與之游。
德宗建中初,與苻載、楊衡等約為塵外之侶。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李氏。
江夏人。
祖善。
博學(xué)強(qiáng)識。
注文選行世。
父邕。
北海太守。
史有傳。
晏童稚辭俗。
至德初。
試經(jīng)高第。
沙門崇真剃落。
隸開元寺。
大歷三年。
從悟真阇黎受具足戒。
即率身律范。
無纖玷。
仍研究毗尼部。
俄稟金剛解空破相之指。
且工吟詠。
彭城劉長卿尤加賞識。
其時名士之相往來者。
則有陳郡袁滋。
趙郡李則。
盧來卿。
于文炫。
蔡直揚衡李演。
每與爇香烹茗談笑。
又為出費以辟其所居。
則其推服何如。
建中初。
鄂岳連帥何公。
以晉安起之。
固辭。
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寂。
壽五十。
臘三十。
葬黃鶴山之南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玄晏。
江夏人也。
姓李氏。
祖善而博識多學(xué)注文選。
行講集于梁宋之間。
李邕北海太守唐書有傳。
晏稚昧之齡決志離俗。
至德初年誦經(jīng)高第。
僧崇真剃落配住開元寺。
大歷三年從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
便尋律范。
目不視靡曼。
足不履邪徑。
于四儀中無終食之間違教儀形。
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鴻野鶴獨立迥澤。
望風(fēng)瞻想自有遠(yuǎn)致。
性多分劑。
茍與惡比丘共住。
遑遑然如以祛陀羅炭浴身也。
不出戶牖焚香掃地。
端坐盡日人不堪其憂。
而晏居之。
以為三禪之樂不敵也。
晏少習(xí)毗尼長學(xué)金剛。
解空破相臻極玄奧。
而聞律藏有一時外學(xué)之說。
或賦詩一章。
運思標(biāo)拔孤游境外。
彭城劉長卿名重五言。
大嗟賞之。
由是風(fēng)云草木每有賦詠。
輒為工文者之所吟諷也。
晏房舍在寺之北隅。
頗為湫陋。
凡當(dāng)時名士共營草堂。
有若陳郡袁滋趙郡李則盧來卿于文炫蔡直。
偕檀舍同締構(gòu)也。
鄂岳連師何公旌其行業(yè)。
請居晉安。
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載與楊衡李演。
約晏為塵外之侶焉。
以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滅。
春秋五十八。
僧臘三十四。
遷塔于黃鶴山南原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眉州人,俗姓呂,號慧目。初于村落一富室校書,偶游山寺得禪冊,閱之有得而出游。迨抵大溈,參瑃禪師?,t問收劍因緣,答如旨?,t笑曰:三十年弄騎馬,今日被驢撲。由是出名。后住持中巖寺三十余年,說法不準(zhǔn)人錄。臨終書偈坐化。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蘊能號慧目。
郡之呂氏子也。
少習(xí)儒博究經(jīng)史。
年二十二于村落校書。
偶于山寺見禪冊在幾。
閱之似有所得。
遂裂衣冠投僧圓具。
一缽遐游。
首參寶勝澄甫禪師。
徵詰酬酢所趣頗異。
徑往荊湖方謁永安喜真如哲德山繪諸公。
造詣益邁。
次抵大溈參瑃禪師。
瑃問曰。
桑梓何處。
曰西川。
瑃曰。
聞西川有普賢菩薩示現(xiàn)是否。
曰今日親瞻慈相。
瑃曰。
白象何在。
曰爪牙已具。
瑃曰。
會轉(zhuǎn)身么。
能提具繞禪床一匝。
瑃曰。
不是。
能趨出。
一日瑃問僧。
黃巢過后有人收得寶劍么。
僧豎起拳。
瑃曰。
菜刀子。
僧曰。
爭奈受用不盡。
瑃喝出。
次問能。
亦豎拳。
瑃曰也是菜刀子。
能便近前攔胸筑曰。
殺得人即休。
瑃笑曰。
三十年弄騎馬。
今日被驢撲。
由是聲播諸方。
返蜀初主報恩。
次居中巖。
室中嘗問崇真氈頭曰。
如何是爾空劫已前面目。
忽領(lǐng)悟?qū)υ弧?div id="46mdvle" class='inline' id='people_31916_1_49_comment'>
和尚且低聲遂呈偈曰。
萬年倉里曾饑饉。
大海中住盡長渴。
當(dāng)時尋時尋不見。
今日避時避不得。
能印可之。
能住持三十馀年說法不許人錄。
臨終書偈辭眾端坐而化。
阇維時暴風(fēng)忽起。
煙之所至皆雨舍利。
道俗斸地亦有得者。
心舌不壞。
而建塔焉。
系曰。
能公不過一校書郎耳。
才睹禪冊便知落處。
豈非再來人乎。
況乃遨游諸師之門。
不無肯綮。
方接大溈眉睫即解轉(zhuǎn)身。
其利器固可知矣。
溈尤未可。
至問收劍因緣。
前僧寧無入處。
而終為揮下。
及能公則別有通霄一路。
乃拈莖草而作吹毛。
大溈不免親遭鱉鼻一口。
公可謂得大機(jī)用者歟。
大溈固善為人師。
能公亦不愧為人弟也。
嗚呼世之師徒賓主相見能具此風(fēng)彩作略。
庶不辜游法海。
兩無遺憾。
不然總為無孔鐵錘負(fù)黃面漢不少矣。
勉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蘊能,號慧目,姓呂氏,眉人也。
少習(xí)儒,博究經(jīng)史。
年二十二,校書村落,偶于山寺見禪冊在幾,閱之,似有得。
遂裂衣冠,投僧圓具,一缽遐游。
首參寶勝澄甫禪師,徵詰酬酢,所趣頗異。
徑往荊湖方,謁永安喜、真如哲、德山繪諸公,造詣益邁。
次抵大溈,參瑃禪師,問曰:“桑梓何處?
”曰:“西川。
”瑃曰:“聞西川有普賢菩薩示現(xiàn),是否?
”曰:“今日親瞻慈像。
”瑃曰:“白象何在?
”曰:“爪牙已見。
”瑃曰:“會轉(zhuǎn)身么?
”能提具繞禪床一匝。
瑃匝曰:“不是。
”能趨出。
一日,瑃問僧:“黃巢過后,有人收得寶劍么?
”僧豎起拳。
瑃曰:菜刀子。
僧曰:“爭奈受用不盡。
”瑃喝出。
次問能,亦豎拳。
瑃曰:“也是菜刀子。
”能便近前一筑,曰:“殺得人即休。
”瑃笑曰:“三十年弄騎馬,今日被驢撲。
”由是聲播諸方。
返蜀,初主報恩,次居中巖室中,嘗問崇真氈頭曰:“如何是你空劫已前面目?
忽領(lǐng)悟,對曰:“且低聲。
”遂呈偈曰:“萬年倉里曾饑饉,大海中住盡長渴。
當(dāng)時尋時尋不見,今日避時避不得。
”能印可之。
能住持三十馀年,說法不許人錄,臨終書偈辭眾,端坐而化。
阇維時,暴風(fēng)忽起,煙之所至皆雨舍利,道俗斸地亦有得者,心舌不壞。

人物簡介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布山,號天倪子,泰安州人。
學(xué)道會真宮初名志偉世祖改今名賜號崇真保德大師授紫服年百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