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陳鳣
相關人物:
共 2 位
。
共 9 首
墨梅
①
(1130年)
宋 ·
呂本中
① 《永樂大典》卷二八一二作吳居仁詩。題作《詠梅》
嶺南十月春漸回,妍暖先到前村梅。
問君何處得此妙,一枝冷艷隨霜開。
長江凜凜欲奔岸,乃見好事移墻隈。
初疑滲漉入瘴霧,更欲寂寞埋煙煤。
微風不動暗香遠,淡月入戶空徘徊。
坐看粉黛化腐惡,豈但桃李成輿臺。
我行萬里厭窮獨,疾病未已心先灰。
對此不覺三嘆息,恐是轉側同南來。
異鄉(xiāng)久處少意緒,破壁相對無根荄。
古來寒士每如此,一世埋沒隨蒿萊。
遁光藏德老不耀,肯與世俗相追陪。
輪囷離奇
(原校:一作濩落)
多見用,犧尊青黃未為災。
含
⑴
毫吮墨去顏色,況自不必
(自不必三字下至本卷末,底本缺,《四部叢刊》據(jù)
陳仲魚
藏鈔本補,四庫本文字與鈔本同)
須穿栽。
歲窮路遠莫惆悵,此去保無蜂蝶猜。
⑴ 以上二字原缺,據(jù)四庫本補
為胡雒君題說經(jīng)圖二首圖三人一雒君一錢?之一
陳仲魚
其一
清 ·
姚鼐
七言律詩
遺經(jīng)殘缺在人間,已墜斯文不復還。
一發(fā)千鈞馀傳說,九州三子尚追攀。
孝廉郡國同推舉,吳越溪山共燕間。
若使老翁參坐論,頻遭奪席也欣顏。
為胡雒君題說經(jīng)圖二首圖三人一雒君一錢?之一
陳仲魚
其二
清 ·
姚鼐
七言律詩
聞名吾未識錢陳,應是東南兩俊民。
最憶半生同研席,獨誇胡子出風塵。
文章經(jīng)術元同貫,場屋徵車總致身。
他日圣朝論白虎,三君誰是著通人。
寄題胡雒君說經(jīng)圖
(己未)
清 ·
翁方綱
胡君老經(jīng)師,別來馀十年。
書屬題其圖,圖合陳與錢
(
仲魚
、晦之。)
。
此圖雖未見,展書已欣然。
如聽說鏗鏗,交啟笥便便。
況茲陳君晤,快若補傳箋。
錢君一門著,訓詁紛貫穿。
三君對一榻,此意誰與宣。
君家東樵叟,夏書頗精研。
記與君共論,未肯孫賦牽
⑴
。
茲商惠家義,誤讀忠恕編
⑵
。
紅豆于述易,異說信每專。
家學所辨證,矛盾徒糾纏
⑶
。
自立古義名,妄希屋壁鐫。
桂林李同知
(文藻。)
,以廣家塾傳。
輕使英俊子,相與口耳沿。
豈無見聞秘,直追倉雅前。
但須虛衷審,勿以弋獲賢。
善叩有幾人,非君孰攻堅。
質之陳錢子,恐亦護彼偏
(近日學者多不敢議惠氏。)
。
欲因謝方伯,以訊姚姬川
(胡君姚之高弟,館于謝。)
。
⑴ 胡東樵《禹貢錐指》引孫放《廬山賦》,昔嘗與君論其未確。
⑵ 惠氏以《魯頌》「茆」與「莤」同,來書訂其誤。
⑶ 惠氏新刊《易述》,與其所撰《易辨證》支拄極多。
霓裳中序第一 題鄭書常勛吳山雅集圖
清 ·
吳錫麒
圖中凡七人。程易疇瑤田,歙人。袁陶軒鈞,鄞人。錢晦之大昭,嘉定人。
陳仲魚鳣
,海寧人。胡雒君虔,桐城人。邵懷粹志純,仁和人。書常以鄞人而寓居吳山,蓋為之主者。七人皆以嘉慶元年徵舉孝廉方正,是日則三年夏六月二十七日,為書常生日也。至今又十年,雒君、懷粹俱已化去。書常出示此卷,為之憮然。因屬題此詞以志之。
虛空逗石雨。
片席莎陰能借與。
難得江山勝處。
恰日永瓊壺,騷人初度。
虬枝起舞。
待倚欄、同譜涼句。
吟聲外、白云似水,隔斷下方暑。
遙覷。
西興前渡。
早帆葉、暗催人去。
秋風容易迢遞,問落了寒潮,幾鷗堪數(shù)。
畫圖朝又暮。
怕認到、須眉已古。
待何日、重編感舊,一卷鶴徵補。
陳仲魚
孝廉索賦經(jīng)函詩率成二十韻
清 ·
顧千里
兩宋并注疏,越中出最早。
后則蜀有之,沿革例了了。
今均無見者,款式詎司曉。
惟建附釋音,三山別離造。
黃唐跋《左傳》,其語足參考。
流傳為十行,一線獨綿藐。
勝國在南雍,修多元漸少。
遞變閩監(jiān)毛,每次加潦草。
年來幾同人,深欲白丑好。
謂此已僅存,究遺乃當抱。
寓公得陳髯,志力兩夭矯。
盡收十一種,雞蹠食庶飽。
閟時玉蘊櫝,開處簽飛漂。
題詠遍名流,善頌子孫保。
阿誰負大力,悉舉重梨棗。
海內(nèi)家一編,落葉將毋掃。
惜哉西湖局,雅志敗群小。
苦爭自癡絕,未障狂瀾倒。
眼前散云煙,隙里馳騕裊。
撫函三嘆息,冉冉吾其老。
陳仲魚
孝廉索賦經(jīng)函詩率成廿韻
清 ·
顧千里
南宋并注疏,越中出最早。
后則蜀有之,沿革例了了。
今均無見者,款式詎可曉。
唯建附釋音,三山別離造。
黃唐跋左傳,其語足參考。
流傳為十行,一線獨綿藐。
勝國在南雍,修多元漸少。
遞變閩監(jiān)毛,每次加潦草。
年來幾同人,深欲白丑好。
謂此已僅存,究遺乃當抱。
寓公得陳髯,志力兩夭矯。
盡收十一種,雞蹠食庶飽。
閟時玉蘊櫝,開處簽飛漂。
題詠遍名流,善頌子孫保。
阿誰負大力,悉舉重梨棗。
海內(nèi)家一編,落葉將毋掃。
惜哉西湖局,雅志敗群小。
苦爭自癡絕,未障狂瀾倒。
眼前散云煙,隙里馳腰裊。
撫函三嘆息,冉冉吾其老。
藝風同年七十六歲雙壽詩六十韻
(己未)
清末至民國 ·
陳衍
江陰有一老,儒林真丈人。
著述為性命,何止高等身。
德清與長沙,鼎足差比倫。
順德與南皮,師承當世賢。
目錄金石學,嗜好遂津津。
通籍居史職,掌故遍討論。
置身想乾嘉,過眼見漢秦。
百城漸坐擁,七略方精妍。
丁陸與瞿楊,骎骎欲隨肩。
積為藏書記,沾溉殊紛綸。
史館獨上書,東閣爭龂龂。
卻歸對孺人,跌宕將閉關。
歷聘東諸侯,講席久抗顏。
兩湖逮鐘山,南菁暨濼源。
抱經(jīng)惜抱翁,如接舊音塵。
指示必原本,答問若懸泉。
碑碣鐘鼎彝,版本宋明元。
熟若數(shù)家珍,悉若躬雕鐫。
朱吳翁錢王,畢阮嚴武孫。
何盧紀顧黃,吳鶱及
陳鳣
。
凡此諸老翁,一人匯其全。
曾邀稽古榮,頭銜清且尊。
一日不廢書,書成陸續(xù)刊。
詩馀陽湖派,碑傳嘉興編。
古籍數(shù)十種,校輯付寫官。
財力所不逮,借人廣流傳。
家刻方未已,官書復裒然。
實齋志州縣,竹垞考舊聞。
坊巷詳京師,郡國首順天。
吳楚役兩從,群輳大雅輪。
可惜傳是樓,一統(tǒng)志未完。
中朝方右文,東壁羅大觀。
燕都洎金陵,筑館分后先。
我時宦京華,往往過高軒。
相從凈業(yè)湖,尊酒歡論文。
世局忽以變,滄海為桑田。
巋然野史亭,遙遙接遺山。
粲粲諸列傳,脫稿日以繁。
國亡史則存,裕之猶空言。
海上為寄公,連艫如贛川。
萊氏有逸妻,黻佩易綦巾。
竹石鷗波管,丹青南樓陳。
杯茶賭強記,斗酒藏清醇。
船山拔鬢釵,蕪城脫臂纏。
仲穆及仲光,家學稱二難。
繞膝桐稻孫,蘭芽茁瑤環(huán)。
伊余老避兵,岸上方牽船。
書局雖隨身,客邸隘一廛。
時時借荊州,秘本出殷勤。
過從登君樓,書床連屋椽。
據(jù)案坐當中,手中日丹鉛。
由來好學人,得氣天所敦。
羽陵探蠹書,穆滿享百年。
衛(wèi)武年既耄,秩秩歌賓筵。
伏勝與張蒼,毛公并申轅。
訂墜而抱遺,華發(fā)皆墜顛。
試翻疑年錄,更仆未可殫。
壽世能久遠,壽身必綿延。
名教有樂地,豈羨劉與樊。
南屏謁張蒼水墓
(戊申)
清末至民國 ·
黃節(jié)
七言律詩
斜日南屏溯岸行,疏疏堤柳不勝情。
一湖山色分明好
⑴
,兩姓碑題俯仰生
(全謝山所為《神道碑》,題曰“明故權兵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鄞張公神道碑銘”。乾隆間
海寧陳鳣
為先生立墓碑,題曰“皇清賜謚忠烈前明尚書張煌言墓”,則與謝山異矣)
。
酒氣浹墳秋醊祭,燭光搖樹鳥悲鳴。
彷徨一再臨風拜,為告冰槎集刻成
⑵
。
⑴ 先生被難時,出城門望鳳凰山,曰:“好山色”墓道有碑亭,刻全謝山所為《神道碑》,其上題曰“好山色”,蓋用先生語也
⑵ 全謝山手定先生《冰槎集》四卷,久佚。予??獭稄埳n水全集》,按先生之行事,以次第其文,復定為四卷補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