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222七絶 11078五律 2755七律 3293五排 25七排 3 3684四言 379六言 558古體 72306樂府 450 51 488 211辭賦 45琴操 7 110其他 776聯(lián) 761
共379,分9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無名氏 五首
上官婉兒 664 - 710 一首
劉晏 715 - 780 一首
盧從愿 ? - 737 一首
盧照鄰 635 - 689 一首
司空圖 837 - 908 一首
張昭 894 - 972 二首
張說 667 - 731 五首
張連 二十首
① 皇帝獻太祖配饗神座。奏武德之樂、昭烈之舞。
配神登圣,主極尊靈。
敬宣昭燭,咸達窅冥。
禮弘化定,樂贊功成。
穰穰介福,下被群生(同上)。
兆靈有業(yè),潛德無聲。
韜光戢耀,貫幽洞冥。
道弘舒卷,施博藏行。
緬追歲事,夜遽不寧(同上)。
孝心翼翼,率禮兢兢。
時洗時薦,或降或升。
在堂在戶,載湛載凝。
多品斯奠,備物修膺。
蘭芬敬挹,玉俎恭承。
受祭之佑,如彼岡陵(同上)。
肇禋崇祀,式奉尊靈。
因高盡敬,掃地推誠。
六宗隨兆,五緯陪營。
云和發(fā)韻,孤竹揚聲。
我粢既絜,我酌惟明。
元神是鑒,百祿來成(同上)。
⑴ 隋書、樂府作大報。《詩紀》云。一作大報。
⑵ 《詩紀》云。一作就。
⑶ 隋書、樂府作清?!对娂o》云。一作清。
北墉申禮,單出表誠。
豐犧入薦,華樂在庭。
原隰既平,泉流又清。
如云已望,高廩斯盈(同上)。
① 長寧公主,韋庶人所生,下嫁楊慎交?;实壑圃唬洪T下特進行右散騎常侍駙馬都尉觀國公楊慎交,分榮戚里,藉寵公門,恭肅著于立身,協(xié)勤效于從政。鳳皇樓上,宛符琴瑟之歡;烏鵲橋邊,載協(xié)松蘿之契。宜覃茅土,式廣山河,因造第于東都,府財幾竭。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衛(wèi)廢營,改為宅,作三重樓。筑山浚池,帝及后數(shù)臨幸,令昭容賦詩,群臣屬和。
檀欒竹影,飆?松聲。
不煩歌吹,自足娛(一作怡)情。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
夙驅(qū)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績其凝。
重熙累葉,景命是膺。
坤元載物,陽樂發(fā)生。
播植資始,品匯咸亨。
列俎棋布,方壇砥平。
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中和樂九章 歌儲宮第六(669年) 初唐 · 盧照鄰
四言詩
波澄少海,景麗前星。
高禖誕圣,甲觀升靈。
承規(guī)翠所,問寢瑤庭。
宗儒側(cè)席,問道橫經(jīng)。
山賓皎皎,國胄青青。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
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為平生。
海風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① 《五代史·樂志》曰:“漢宗廟酌獻樂舞,文祖室奏《靈長》之舞。德祖室奏《積善》之舞。翼祖室奏《顯仁》之舞。顯祖室奏《章慶》之舞。高祖室奏《觀德》之舞?!薄短柒配洝吩唬骸案咦孀纷鹚淖鎻R,且遠引漢之二祖為六室,張昭因傅會其禮,乃曰太祖高皇帝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室,奏《武德》之舞。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丕基室,奏《大武》之舞。自如其舊,而《大武》即用東平王蒼詞云?!?/div>
明明我祖,天集休明。
神母夜哭,彤云晝興。
籩豆有踐,管籥斯登。
孝孫致告,神其降靈。
① 《五代史·樂志》曰:“漢宗廟酌獻樂舞,文祖室奏《靈長》之舞。德祖室奏《積善》之舞。翼祖室奏《顯仁》之舞。顯祖室奏《章慶》之舞。高祖室奏《觀德》之舞。”《唐馀錄》曰:“高祖追尊四祖廟,且遠引漢之二祖為六室,張昭因傅會其禮,乃曰太祖高皇帝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室,奏《武德》之舞。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丕基室,奏《大武》之舞。自如其舊,而《大武》即用東平王蒼詞云。”
黍稷斯馨,祖德惟明。
蛇告赤帝,龜謀大橫。
云行雨施,天成地平。
造我家邦,斡我璿衡。
陶匏在御,醍盎惟精。
或戛或擊,載炮載烹。
飲福受胙,舞降歌迎。
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① 《唐書·樂志》曰:“明皇開元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永和》?;实坌杏谩短汀?。登歌、酌瓚用《肅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齊用文舞,獻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長發(fā)》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鈞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实埏嫺?、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亞獻、終獻、行事、武舞用《凱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舊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樂章并特進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張說撰?!?/div>
在滌嘉豢,麗碑敬牲。
角握之牡,色純之骍。
火傳陽燧,水溉陰精。
太公胖俎,傅說和羹。
俎豆有馥,粢盛絜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鼓鐘管磬,肅唱和鳴。
皇皇后祖,來我思成(此首與封泰山樂章雍和同)。
① 《唐書·樂志》曰:“明皇開元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永和》?;实坌杏谩短汀?。登歌、酌瓚用《肅和》。迎俎用《雍和》?;实圩悯俘R用文舞,獻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長發(fā)》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鈞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实埏嫺?、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亞獻、終獻、行事、武舞用《凱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舊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樂章并特進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張說撰。”
退居江水,郁起丹陵。
禮物還舊,朝章中興。
龍圖友及,駿命恭膺。
鳴球香瓚,大糦是承。
① 《唐書·樂志》曰:“明皇開元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永和》?;实坌杏谩短汀?。登歌、酌瓚用《肅和》。迎俎用《雍和》?;实圩悯俘R用文舞,獻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長發(fā)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鈞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飲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亞獻、終獻、行事、武舞用《凱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舊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
禮匝三獻,樂遍九成。
降循軒陛,仰欷皇情。
福與仁合,德因孝明。
百年神畏,四海風行。
① 皇帝臨潞州景龍二年八月二十有五日,長子縣界內(nèi)有嘉禾合穗,頌曰
靈氣滋液,嘉禾族生。
或分九穗,有合雙莖。
昔效唐叔,歸功太平。
今于歷試,抽此德萌。
文宗廟奏 唐 · 張連
四言詩
赫爾昭代,顯應(yīng)元亨。
祥符史牒,德振文明。
風調(diào)雨順,海晏河清。
應(yīng)延大寶,千秋化成(同前)。
月以陰德,自西而生。
積水之氣,作金之精。
麗天成像,配日為明。
三光顯耀,萬古作成(《大唐郊祀錄》卷六。)。
① 《唐書·樂志》曰:“景龍三年,親祀昊天上帝,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作用《凱安》?!?/div>
悠哉廣覆,大矣曲成。
九玄著象,七曜貞(一作甄)明。
圭璧是奠,醞酎斯盈。
作樂崇德,爰暢咸英。
① 《唐書·樂志》曰:“開元十一年,祀昊天于圜丘,降神用《豫和》,六變,辭同?;实坌杏谩短汀贰5歉?、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獻天神、酌獻配座、飲福酒并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禮畢送神用《豫和》,皇帝還大次用《太和》?!?/div>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
授犧膺箓,復(fù)禹繼明。
草木仁化,鳧鹥頌聲。
祀宗陳德,無愧斯誠。
① 唐天寶中《祀九宮貴神樂》,降神用《豫和》,六變?;实坌杏谩短汀贰5歉栌谩睹C和》。迎俎用《雍和》。酌獻用《壽和》。飲福酒用《福和》。退文舞、迎武舞用《舒和》。亞獻、終獻用《凱安》。登歌、撤豆用《肅和》。送神用《豫和》。
享申百禮,慶洽百靈。
上排閶闔,洞入杳冥。
奠玉高壇,燔柴廣庭。
神之降福,萬國咸寧。
① 《唐書·樂志》曰:“睿宗太極元年,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順和》,八變,加金奏?;实坌杏谩短汀?。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及酌獻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順和》?!短汀贰ⅰ秳P安》詞同貞觀《冬至圜丘》,《肅和》、《雍和》辭同貞觀《太廟》,《舒和》詞同《皇帝朝群臣》。”
坤元至德,品物資生。
神凝博厚,道協(xié)高明。
列鎮(zhèn)五岳,環(huán)流四瀛。
于何不載,萬寶斯成。
① 《唐書·樂志》曰:“太樂舊有《享先農(nóng)送神樂章》,不詳所起?!?/div>
三推禮就,萬庾祈凝。
夤賓志遠,藨袞惟興。
降歆肅薦,垂祐祗膺。
送神有樂,神其上升。
肅敷大禮,上謁尊靈。
敬陳筐幣,載表丹誠。
① 《唐書·樂志》曰:“中宗神龍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嚴和》,九變,詞同?;实坌杏谩渡汀?。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獻用《長發(fā)》,景皇帝酌獻用《大基》,元皇帝酌獻用《大成》,高祖酌獻用《大明》,太宗酌獻用《崇德》,五室舞詞并同貞觀。高宗酌獻用《鈞天》舞,詞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獻用《承光》?;实埏嫺S谩堆雍汀?。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寧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詞同貞觀中宮朝會。登歌、奠鬯用《昭和》?;屎笞毛I、飲福用《誠敬》。撤俎用《肅和》,送神用《昭感》?!?/div>
禮周三獻,樂闋九成。
肅承靈福,悚惕兼盈。
① 《唐書·禮儀志》曰:“明皇開元二十年正月,詔兩京諸州置玄元廟,天寶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廟為太清宮。其樂章,降仙圣奏《煌煌》。登歌、發(fā)爐奏《沖和》。上香畢奏《紫極》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圣奏《真和》。”《會要》曰:“太清宮薦獻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極》之舞?!?/div>
煌煌道宮,肅肅太清。
禮光尊祖,樂備充庭。
罄竭誠至,希夷降靈。
云凝翠蓋,風燄紅旌。
眾真以從,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錫和平。
① 《唐書·樂志》曰:“神龍初《享章懷太子廟樂章》,第一《迎神》,第二《登歌酌鬯》,第三《迎俎及酌獻》,第四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五武舞作,第六《送神》,詞同隱廟?!?/div>
忠孝本著,羽翼先成。
寢門昭德,馳道為程。
幣帛有典,容衛(wèi)無聲。
司存既肅,廟享惟清。
① 《唐書·樂志》曰:“神龍初《享章懷太子廟樂章》,第一《迎神》,第二《登歌酌鬯》,第三《迎俎及酌獻》,第四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五武舞作,第六《送神》,詞同隱廟。”
通三錫胤,明兩承英。
太山比赫,伊水聞笙。
宗祧是寄,禮樂其亨。
嘉辰薦俎,以發(fā)聲明。
① 《五代史·樂志》曰:“太祖廣順元年,邊蔚議改漢十二成為十二順之樂。祭天神奏《昭順》之樂。祭地祇奏《寧順》之樂。祭宗廟奏《肅順》之樂。登歌、奠玉帛奏《感順》之樂?;实坌屑芭R軒奏《治順》之樂。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順》之樂?;实凼撑e奏《康順》之樂?;实凼艹?、皇后入宮奏《雍順》之樂?;侍榆帒页鋈胱唷稖仨槨分琛U粱实鄱Y會登歌奏《禮順》之樂。郊廟俎入奏《禋順》之樂。酌獻、飲福奏《福順》之樂。祭孔宣父、齊太公、降神同用《禮順》之樂。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順》之樂。享藉田同用《寧順》樂。”
黃彝將獻,特牲預(yù)迎。
既修昭事,潛達明誠。
① 《唐馀錄》曰:“周宗廟樂,降神奏《肅順》?;实坌凶唷吨雾槨贰+I信祖室奏《肅雍》之舞。僖祖室奏《觀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獻、登歌奏《感順》。迎俎奏《禋順》。飲福奏《福順》。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順》。武舞奏《善順》。撤俎奏《禮順》。送神奏《肅順》?!?/div>
周道載興,象日之明。
萬邦咸慶,百谷用成。
于穆圣祖,祗薦鴻名。
祀于廟社,陳其犧牲。
進旅退旅,皇武之形。
一倡三嘆,朱弦之聲。
以妥以侑,既和且平。
至誠潛達,介福攸寧。
① 《唐馀錄》曰:“周宗廟樂,降神奏《肅順》。皇帝行奏《治順》。獻信祖室奏《肅雍》之舞。僖祖室奏《觀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獻、登歌奏《感順》。迎俎奏《禋順》。飲福奏《福順》。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順》。武舞奏《善順》。撤俎奏《禮順》。送神奏《肅順》?!?/div>
萬舞咸列,三階克清。
貫珠一倡,擊石九成。
盈觴雖酌,靈坐無形。
永懷我祖,達其孝誠。
① 《唐馀錄》曰:“周宗廟樂,降神奏《肅順》?;实坌凶唷吨雾槨?。獻信祖室奏《肅雍》之舞。僖祖室奏《觀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獻、登歌奏《感順》。迎俎奏《禋順》。飲福奏《福順》。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順》。武舞奏《善順》。撤俎奏《禮順》。送神奏《肅順》?!?/div>
旨酒既獻,嘉殽乃迎。
振其鼗鼓,潔以铏羹。
肇禋肇祀,或炮或烹。
皇尸儼若,保饗是明。
① 《唐馀錄》曰:“周元正冬至朝饗樂,公卿入奏《忠順》?;实圩唷吨雾槨?。群臣上壽奏《福順》。皇帝舉壽酒、登歌奏《康順》。群臣降階、公卿出并奏《忠順》?!?/div>
禮成三爵,樂畢九成。
共離金戺,復(fù)列彤庭。
① 緘,大中進士,削發(fā)修道,至后周顯德中猶在。偽蜀舉子王處厚嘗叩之,言其必捷,但泰山舉為司命,當食幽府祿,留四句示之。后成名者八士,內(nèi)處厚與王慎言策名為二王,而一百二十日后,處厚竟亡,皆驗焉。
周士同成,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百日為程。
① 開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訟于臺,不能斷。州官焚告山川以祈神應(yīng),俄而雷雨大至,崖壁中裂,所競之地,拓為一徑,高千尺,深五里,因為官道。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廣數(shù)尺。雖約此為界,人莫能識。貞元初,流人李協(xié)辨之。永安、龍溪者,兩郡界首鄉(xiāng)名也。
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諫院臺省語 唐 · 不詳
四言詩
① 諫院以章疏之故,憂患略同。臺中則務(wù)糾舉,省中多事,旨趨不一,故云。
遺補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