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鵜受刺因吾過,得馬生災(zāi)念爾冤。 獨在中庭倚閑樹,亂蟬嘶噪欲黃昏。 深嗟爾更無兄弟,自嘆予應(yīng)絕子孫。 寂寞講堂基址在,何人車馬入高門。 蕭相深誠奉至尊,舊居求作奉誠園。 秋來古巷無人掃,樹滿空墻閉戟門。 共作洛陽千里伴,老劉因疾駐行軒。 今朝獨自山前立,雪滿三峰倚寺門。 謝公潛有東山意,已向朱門啟洞門。 大隱猶疑戀朝市,不如名作罷歸園。 ① 并序。此后元和十年詔召入京,及通州司馬以后詩。 元和五年,予貶掾江陵。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山月曉時,見桐花滿地,因有八韻寄白翰林詩。當時草蹙,未暇紀題。及今六年,詔許西歸。去時桐樹上孫枝已拱矣,予亦白須兩莖,而蒼然斑鬢,感念前事,因題舊詩,仍賦桐孫詩一絕,又不知幾何年復(fù)來商山道中。元和十年正月題。 去日桐花半桐葉,別來桐樹老桐孫。 城中過盡無窮事,白發(fā)滿頭歸故園。 共受征南不次恩,報恩惟是有忘言。 巖花澗草西林路,未見高僧只見猿。 疊嶂千重叫恨猿,長江萬里洗離魂。 武昌若有山頭石,為拂蒼苔檢淚痕。 華清別館閉黃昏,碧草悠悠內(nèi)廄門。 自是明時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龍孫。 ① 天寶十五載六月己亥,祿山陷京師。七月庚辰,次蜀都。八月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靈武。十二月丁未,上皇天帝至自蜀郡,大赦,以蜀郡為南京。 劍閣重關(guān)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