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6,分5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唐(續(xù)上) 李百藥 565 - 648 一首李騭 ? - 870 一首 楊衡 760 - 822 一首 歐陽詹 761 - 801 一首 靈一 728 - 762 一首 王建 767 - 831 一首 王梵志 一首 皎然 720 - 800 五首 耿湋 一首 莫宣卿 一首 薛奇童 一首 裴士淹 一首 裴略 一首 謝勮 一首 貫休 832 - 912 一首 賈邕 一首 陸龜蒙 ? - 881 一首 陳陶 803 - 879 一首 章孝標 一首 馬戴 一首 黃幡綽 一首 齊己 864 - 937 一首 宋 朱熹 1130 - 1200 三首梅堯臣 1002 - 1060 十六首 | 流水何山分,浮云空中遇。 我生無根株,聚散亦難固。 憶昨斗龍春,巖棲侶高步。 清懷去羈束,幽境無滓污。 日落九峰明,煙生萬華暮。 茲歡未云隔,前笑倏已故。 四時難信留,百草換霜露。 離襟一成解,悵抱將何諭。 驚泉有馀哀,永日誰與度。 緬思孤帆影,再往重江路。 去去忽悽悲,因風暫回顧。 引用典故:尺素 孟嘗 喜友稱高儒,曠懷美無度。 近為東田誘,遂耽西山趣。 庭有介隱心,得無云泉誤。 府公中司貴,頻貽咫尺素。 郡佐仙省高,亦贈瓊瑤句。 誚茲長往志,紆彼獨游步。 禪子方外期,夢想山中路。 艱難親稼穡,晨夕苦煙霧。 曷若孟嘗門,日榮國士遇。 鏗鏘聆綺瑟,攀折邇瓊樹。 幽踐隨鹿麋,久期怨蟾兔。 情同不系舟,有跡道所惡。 時因主人寄風溪蘭若,與道士石脅峰相鄰,禪僧仙師,時得道會。至秋中,值外緣有請,別山,懷舊,遂有是詩。 山翁亦好禪,借我風溪樹。 采藥多近峰(一作秋蓬),汲泉有春渡。 幽僧時相偶(一作遇),仙子或與晤。 自許戰(zhàn)勝心,彌高獨游步。 如何區(qū)中事,奪我林棲趣。 辭山下復(fù)上,戀石行仍顧。 宿昔情或乖,庶幾跡無誤。 松聲莫相誚,此心冥去住。 落日車遙遙,客心在歸路。 細草暗回塘,春泉縈古渡。 遺蹤嘆蕪沒,遠道悲去住。 寂寞荻花空,行人別無數(shù)。 引用典故:垂堂戒 臨深懼 倦客乘歸舟,春溪杳將暮。 群林結(jié)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轉(zhuǎn)長江,赤月吐深樹。 颯颯松上吹,泛泛(一作泥泥)花間露。 險石俯潭渦,跳湍礙沿溯。 豈唯垂堂戒,兼以臨深懼。 稍出回雁峰,明登斬蛟柱。 連云向重山,杳未見鐘路。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石霜既順世,吾師亦不住。 杉桂有猩猩,糠秕無句句。 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嬰孺。 莫比優(yōu)曇花,斯人更難遇。 蕭夫子赴東府,門人送者十二人。劉太真為之序云:「先師微言既絕者千有馀載,至夫子而后洵美無度,得夫天和。頃東倭之人,踰海來賓,舉其國俗,愿師于夫子,弗敢私,請表聞于天子。夫子辭以疾而不之從也,退然貧居,述作萬卷,去其浮辭,存乎正言。昔左氏失于煩,谷梁失于短,公羊失于俗,而夫子為其折衷。王公交辟,拒而不應(yīng)。從官三年,始參謀于洛京,家兄與先鳴者六七人奉壺開筵,執(zhí)弟子之禮于路左。太真以文求進,以無聞見舉,而不吝為夫子羞。春云輕陰,草色新碧,皎皎匹馬,出于青門。吾徒喟然,瞻望不及。賦詩仰餞者,自相里造、賈邕以下,凡十二人,皆及門之選也。」 子欲適東周,門人盈岐路。 高標信難仰,薄官非始務(wù)。 綿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 征車日云遠,撫己慚深顧。 烏蟾俱沈光,晝夜恨暗度。 何當乘云螭,面見上帝愬。 臣言陰云(一作靈)欺,詔用利劍付。 回車誅群奸,自散萬籟怒。 郊園多所樂,況此歲云暮。 寒色澹(考異:一作靄)遙空,清霜變紅樹。 欲舒林表望,詎識塵中趣。 向晚寂無人,氤氳欲成霧。 秋霧郁不開,曚昽夾溪樹。 深枝尚宿禽,寒葉時驚露。 我居溪之陰,早景誠所慕。 開溪(疑當作豁)吐初陽,獨吟神與晤。 豈意方袍人,而懷此焉趣。 忽枉瓊玖章,無慚惠休句。 孤標近仙壇,依約聞墜露。 儼如舉止揚,稍見神爽悟。 曉月坐清軒,寒添壁間素。 山勢自北來,高城倚為固。 當時偶登臨,邇者遂淪誤。 微云思作雨,古樹嘗沾露。 今非恃險艱,草木藏狐兔。 伊洛合河流,正臨歸鞏路。 崖壁人畏崩,芹泥岸長固。 山回邑郭見,馬入云煙暮。 宰茲雖所淹,況與鄉(xiāng)黨附。 鑿山侵古云,破石見寒樹。 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上布。 中又隱孤壁,紫錦藉圓素。 山祇與地靈,暗巧不欲露。 乃值人所獲,裁為文室具。 獨立筆硯間,莫使浮埃度。 諫議吳王孫,特畫水物具。 至今圖寫名,不減南朝顧。 濃淡一以墨,螯殼自有度。 意將輕蔡謨,殆被蟛蜞誤。 家近古臨邛,聞多木蘭樹。 其人襲芳馨,乃有相如賦。 成名三十年,始見列鴛鷺。 出為資陽長,秋鬢已點素。 天子愛黔黎,歸與蜀民諭。 當時同洛陽,過半作丘墓。 屈指今所存,無如君最故。 唯酒可餞行,不飲車空駐。 東望淮海間,恨無鴻鵠羽。 鴻鵠日已飛,風雪歲將暮。 憶聽談老莊,達生無恐懼。 我今齒發(fā)疏,何異樹有蠹。 離⑴別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書問雖懶⑵為,夢寐則往屢。 乘桴思仲尼,好勇慚季路。 愿希隆中臥,不是邀三顧。 二公廊廟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稱,舜禹時已遇。 舉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⑴ 據(jù)殘宋本,萬歷本、宋犖本作辭 ⑵ 據(jù)殘宋本,萬歷本、宋犖本作惟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 風濤響殿閣,云霧生席屨。 道人如不聞,道人如不顧。 誰能識此心,來往只鷗鷺。 京洛三十年,塵埃一相遇。 我與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義,齒發(fā)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疑當作末)由逢故人,坐石語平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