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臺灣諸番地,明時荷蘭以火器攻諸蠻,逐之山中,據(jù)之。清順治中,鄭成功敗于京口,無所歸,渡臺以甲板船攻臺,逐荷蘭而據(jù)其地。海水漲,舟師得渡七鯤身之險,天助也??滴踔校嵤辖?,遂入我國版圖。甲午之敗,割隸日本。先是,臺無我國人,崇禎間大旱,鄭芝龍為閩撫,熊文燦謀招饑民數(shù)萬渡臺開墾,今皆富庶,其苗裔也。庚戌夏,余再南渡,望臺南諸山,矗立海中,煙巒疊嶂,蒼然秀拔,感而作詩。
楊子徙南溟,去以六月息。
濯足望八荒,從者汀州客。
中原漸以遠,惟見落日赤。
連朝不見山,咳吐觸虛碧。
天垂海掀舉,空水相壓逼。
濃睡過澎湖,窗中見寸幘。
有如琴高游,洪波戴鯉脊。
宵行不知程,六合霧露黑。
神山知已近,咫尺反相隔。
波濤昏莫辨,緯象醉能識。
高帆轉(zhuǎn)殘月,海色橫太白。
捫壁動斗牛,瞰崖俯渹湱。
日出海氣消,眾峰靜默默。
削疊梯青冥,枝撐位大澤。
蔚藍水為劃,嶂翠煙與積。
巍巍浸澄浤,倒景窮欹仄。
我言山海幽,客嗟狉獉域。
夏王不敢到,巨靈何年擘。
荒荒生龍蛇,郁郁蕃木石。
昏昏云霞蒸,幽幽花草賾。
鳥鼠同穴處,人獸交蹄跡。
化外絕舟車,寶藏富千億。
驪宮淵下珠,鮫室泉底織。
仙藤纏百里,孤桐翹千尺。
其陽利漁鹽,其陰產(chǎn)金錫。
落葉腐空山,上古神所宅。
其神惟大蛇,枯樹或憑式。
諸蠻作鳥鳴,葉衣與毒食。
瑯珰唇約環(huán),嘔啞鼻吹笛。
束發(fā)編車輪,剜肉镕金飾。
胡人頎而長,東來斬荊棘。
南風(fēng)浪北走,到此水府逆。
鯤魚露其身,往往墜舟舶。
其險不在深,其淺險不測。
燃犀驚牛渚,射鯨啼龍伯。
虺蝮白日游,見人變五色。
晝行逢魑魅,夜語雜狐蜮。
春探禹穴幽,秋獵云夢窄。
城郭聞鐘鼓,花竹散阡陌。
蜀辟壯士死,秦通金牛瘠。
哀哀三百年,梟桀互爭擊。
一奪假人手,再奪雄霸績。
珠崖非漢土,大哉棄不惜。
天威自遠來,禮樂攻幽僻。
百年成郡縣,向化不以力。
書生開戰(zhàn)禍,揖盜臥榻側(cè)。
一旦失門戶,盛業(yè)空嗟憶。
楊子笑而起,謂客勿戚戚。
古者吳楚間,視之亦夷狄。
雖然疏邊圉,一敗一興辟。
當時稱萬國,寸土亙侵蝕。
取與等外府,成敗皆亡熄。
茍非愚公移,無乃楚人得。
茲土曾幾時,漢趙幟幾易。
君悲感盛衰,我視固朝夕。
曾見古今趨,異時今已昔。
大造甲子始,豎亥回其極。
疏星如殘棋,扁舟尋沙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