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修羅戰(zhàn)
 
藕孔刀兵
 
縛修羅
 
藕絲遁
 
藕絲幾孔
 
孔避修羅
 
藕孔修羅避
 
修羅拒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三〈事匯部上〉~309~3~
又《長(zhǎng)阿含經(jīng)》云:「阿修羅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月,以為耳珰,漸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毗摩質(zhì)多二阿修羅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zhàn)。時(shí)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繞須彌,周圍七匝,山動(dòng)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須彌。忉利天曰:『修羅欲戰(zhàn)矣。』」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三〈事匯部上〉~30~
父聞此語心生瞋恚,即與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山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shí)俱作,撼喜見城,搖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shí)波動(dòng)。帝釋驚怖,靡知所。時(shí)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dāng)誦持,鬼兵自碎。是時(shí)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fā)大誓愿,般若波羅蜜是大明?,是無上?,是無等等?,審實(shí)不虛,我持此法,當(dāng)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shí),于虛空中有刀輪,帝釋功德故,自然而下當(dāng)阿修羅上,時(shí)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shí)盡落,令大海水赤如?珠,時(shí)阿修羅即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
《全宋詩(shī)》卷一千二十四〈補(bǔ)陀巖頌〉~78~
脩羅身量等須彌,入藕絲孔逃追北。補(bǔ)陀巖下不戰(zhàn)人,八萬魔軍皆解甲。
典故
何勞掃一室
 
拒掃陳蕃室
 
誰掃一室

相關(guān)人物
陳蕃(字仲舉)


《后漢書》卷六十六《陳蕃傳》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xùn)|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dāng)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span>

例句

丈夫清萬里,誰能掃一室。 劉希夷 從軍行

一室何勞掃,三章自不冤。 杜牧 奉送中丞姊夫儔自大理卿出鎮(zhèn)江西敘事書懷因成十二韻

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zèng)高四

典故
君章拒獵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郅惲


《后漢書》卷二十九《郅惲傳》
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喪過禮。及長(zhǎng),理韓詩(shī)、嚴(yán)氏春秋,明天文歷數(shù)?!瓙了炜途咏慕淌?,郡舉孝廉,為上東城門候。帝嘗出獵,車駕夜還,惲拒關(guān)不開。帝令從者見面于門閒。惲曰:「火明遼遠(yuǎn)?!顾觳皇茉t。帝乃回從東中門入。明日,惲上書諫曰:「昔文王不敢槃?dòng)谟翁?,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yuǎn)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宗廟何?暴虎馮河,未至之戒,誠(chéng)小臣所竊憂也?!箷啵n布百匹,貶東中門候?yàn)閰⒎馕尽?/span>

例句

廣德從橋,君章拒獵。 李瀚 蒙求

《漢語大詞典》:拒霜
花名。木芙蓉的別稱。冬凋夏茂,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記》:“添色拒霜花,生 彭 、 漢 、 蜀州 ,花常多葉,始開白色,明日稍紅,又明日則若桃花然。” 元 白珽 《西湖賦》:“秋容不淡,拒霜已紅?!?清 納蘭性德 《浣溪紗》詞之五:“消息誰傳到拒霜??jī)尚行毖惚烫扉L(zhǎng),晚秋風(fēng)景位凄涼?!?/div>
《漢語大詞典》:拒諫(拒諫)
拒絕規(guī)勸。《后漢書·申屠剛傳》:“愚聞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國(guó)之風(fēng)也?!?span id="qv9x8mg" class="book">《三國(guó)志·魏志·高堂隆傳》:“知足以拒諫,才足以飾非?!?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cái),不為徵利;辟邪説,難任人,不為拒諫?!?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邱文莊填詞:“ 邱 又謂 王 故彰先帝拒諫之失?!?/div>
《漢語大詞典》:拒命
抗命,不服從命令。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唐 無名氏《王氏見聞·溫造》:“﹝ 梁 人﹞又懼朝廷討伐,因團(tuán)集拒命者歲餘?!?span id="uulcvkd" class="book">《新五代史·漢臣傳·史弘肇》:“ 高祖 建號(hào)于 太原 , 代州 王暉 拒命, 弘肇 攻破之?!?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陳夫人年譜》:“ 宗伯 已納款, 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div>
《漢語大詞典》:旅拒
見“ 旅距 ”。
《漢語大詞典》:旅距
亦作“ 旅拒 ”。
(1).聚眾抗拒;違抗。后漢書·馬援傳:“若大姓侵小民,黠 羌 欲旅距,此乃太守事宜?!?王先謙 集解:“旅距,聚眾相拒耳?!?span id="tuhcrn6" class="book">《周書·異域傳上論》:“彊則旅拒,弱則稽服?!?宋 陸游 《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萬一未至盡如所傳,虜人尚敢旅拒,遺民未能自拔,則我?guī)熾m眾,功亦難必。” 章炳麟 《四惑論》:“此明以死為自然規(guī)則,不可旅距矣。”
(2).抵住,頂著。 前蜀 貫休 《冬末病中作》之二:“胸中有一物,旅拒復(fù)攻擊。向下還上來,唯疑是肺石?!?br />(3).矯健貌。 宋 范成大 《胭脂井》之三:“腰支旅拒更神游, 桃葉山 前水自流?!?/div>
《國(guó)語辭典》:拒絕(拒絕)  拼音:jù jué
拒退斷絕,不允許,不接受?!逗鬂h書。卷四六。陳寵傳》:「自在樞機(jī),謝遣門人,拒絕知友,唯在公家而已。」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七:「故擊搏豪強(qiáng),拒絕宦寺,悉無所畏?!?/div>
《國(guó)語辭典》:抗拒  拼音:kàng jù
抵抗拒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慕賢》:「遂得百馀日,抗拒兇逆?!埂度龂?guó)演義》第一九回:「如有抗拒大軍者,破城之日,滿門誅戮?!?/div>
《國(guó)語辭典》:拒守  拼音:jù shǒu
遏阻、把守。《后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臣將馀兵萬人屯五原、朔方塞,以為拒守。」
《國(guó)語辭典》:拒敵(拒敵)  拼音:jù dí
抵抗。《三國(guó)志。卷二。魏書。文帝紀(jì)》:「?jìng)洳粫员M有七百里營(yíng)可以拒敵者乎?」《三國(guó)演義》第一五回:「謀士笮融、薛禮勸免,使屯兵零陵城拒敵?!?/div>
《漢語大詞典》:拒戰(zhàn)(拒戰(zhàn))
抵御抗擊。后漢書·袁紹傳:“ 榮 夜開門內(nèi) 操 兵, 配 拒戰(zhàn)城中,生獲 配 。”三國(guó)志·蜀志·張飛傳:“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zhàn)?”晉書·明帝紀(jì):“ 李驤 等寇 寧州 ,刺史 王遜 遣將 姚岳 拒戰(zhàn)於 堂狼 ,大破之?!?/div>
分類:抵御抗擊
《漢語大詞典》:違拒(違拒)
亦作“ 違距 ”。 違抗;不服從。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序:“是歲 齊明 作相,疑論未決,密馳表疏,勸徵 慧景 ,折簡(jiǎn)而召,必不違拒?!?南朝 梁 江淹 《蕭拜相國(guó)齊公十郡九錫章》:“違距以深,追增怵迫?!?元 無名氏 《謝金吾》楔子:“如有違拒者,依律論罪?!?清 陳天華 《猛回頭》:“朝廷固然是不可違拒,難道説這洋人的朝廷,也不該違拒么?”
《國(guó)語辭典》:拒馬(拒馬)  拼音:jù mǎ
一種可以搬動(dòng)的障礙物。古時(shí)以木架置以長(zhǎng)槍,鋒刃朝外,用以防御騎兵攻擊,故稱為「拒馬」。今則以木條或鋼材縱橫交叉成架,再釘上刺鐵絲,置于要地或示威、暴動(dòng)場(chǎng)所,以阻攔行人或車輛通過。
《漢語大詞典》:拒違(拒違)
違抗。國(guó)語·晉語一:“夫 翟柤 之君,好專利而不忌,其臣競(jìng)諂以求媚,其進(jìn)者壅塞,其退者拒違?!?span id="iiz9ric" class="book">《后漢書·應(yīng)劭傳》:“邊將恐怖,畏其反叛,辭謝撫順,無敢拒違。”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實(shí)不忍自固於綴衣之辰,拒違於玉幾之側(cè)?!?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 少霞 素不工書,即極辭讓。鹿幘人曰:‘但按文而録,胡乃拒違!’”
分類: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