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孤鶩落霞
 
鶩霞
 
秋水共長天
 
斷霞孤鶩
 
殘霞孤鶩
 
王郎健筆
 
洪都開府
 
落霞孤鶩飛齊
 
落霞孤鶩徘徊
 
一色與天通
 
援筆洪都
 
遠(yuǎn)水長空一色


《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列傳上·王勃〉~5739~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qǐng)客,莫敢當(dāng),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bào)。一再報(bào),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qǐng)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shí)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唐摭言》卷五〈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shí)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bào)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談?!褂謭?bào)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遂亟請(qǐng)宴所,極歡而罷。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846~2~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匦U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市邱Y。臺(tái)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tái)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shì)。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虹消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shí)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huì)于云間。地勢(shì)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shí)運(yùn)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shí)。所賴君子安貧。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諔褕?bào)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qǐng)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之長風(fēng)。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duì)。今辰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臨別贈(zèng)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qǐng)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典故
床下伊人心素疑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2~
援謂黃門郎梁松、竇固曰:「凡人為貴,當(dāng)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fù)賤,居高堅(jiān)自持,勉思鄙言?!顾珊蠊再F滿致災(zāi),固亦幾不免。援嘗有疾,梁松來候之,獨(dú)拜床下,援不荅。松去后,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憚之,大人柰何獨(dú)不為禮?」援曰:「我乃松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初,軍次下雋,有兩道可入,從壺頭則路近而水崄,從充則涂夷而運(yùn)遠(yuǎn),帝初以為疑。及軍至,耿舒欲從充道,援以為棄日費(fèi)糧,不如進(jìn)壺頭,扼其喉咽,充賊自破。以事上之,帝從援策。三月,進(jìn)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huì)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xiǎn)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畤侯弇書曰:「前舒上書當(dāng)先擊充,糧雖難運(yùn)而兵馬得用,軍人數(shù)萬爭欲先奮。今壺頭竟不得進(jìn),大眾怫郁行死,誠可痛惜。前到臨鄉(xiāng),賊無故自致,若夜擊之,即可殄滅。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書,奏之。帝乃使虎賁中郎將梁松乘驛責(zé)問援,因代監(jiān)軍。會(huì)援病卒,松宿懷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
典故  
畫虎文章
 
畫于菟
 
等畫虎
 
虎難摹
 
畫虎鵠
 
畫虎反類狗
 
畫虎堪誚
 
落筆成虎
 
圖形類狗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4~
初,兄子嚴(yán)、敦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fù)言者,施衿結(jié)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jǐn)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例句

落筆思成虎,懸梭待化龍。 李咸用 夜吟

雕龍心己切,畫虎意何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xiàn)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圖形翻類狗,入夢(mèng)肯非羆。 李商隱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

謬知終畫虎,微分是醯雞。 杜甫 奉贈(zèng)太常張卿二十韻

虎拙休言畫,龍希莫學(xué)屠。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 皮日休 宏詞下第感恩獻(xiàn)兵都侍郎

典故
鳶跕水
  
墮飛鳥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38~
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梗l(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划?dāng)吾在浪泊、西里閒,虜未滅之時(shí),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shí)語,何可得也!」唐·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墮貌也?!?/span>

例句

凌空瘴氣墮飛鳥,解語山魈惱病人。 施肩吾 送人南游

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空悲鳶跕水,翻羨雁銜蘆。 權(quán)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典故
馬伏波
 
馬將軍
  
相關(guān)人物
路博德
 
馬援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wèi)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2945~
將軍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有功,為符離侯。驃騎死后,博德以衛(wèi)尉為伏波將軍,伐破南越,益封。其后坐法失侯。為彊弩都尉,屯居延,卒。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827~
馬援字文淵,扶風(fēng)茂陵人也?!纸魂n女子徵側(cè)及女弟徵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yīng)之,寇略嶺外六十馀城,側(cè)自立為王。于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督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阯。

例句

伏波初樹羽,待爾靜川鱗。 劉長卿 送獨(dú)孤判官赴嶺

伏波簫鼓水云中,長戟如霜大旆紅。 司空曙 送人歸黔府

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 張謂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zèng)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yuǎn)何須生入關(guān)。 李益 塞下曲

趙佗丘壟滅,馬援鼓鼙空。 李群玉 登蒲澗寺后二巖三首

莫教銅柱北,空說馬將軍。 杜牧 送容州唐中丞赴鎮(zhèn)

勛業(yè)終歸馬伏波,功曹非復(fù)漢蕭何。 杜甫 奉寄別馬巴州

雨來銅柱北,應(yīng)洗伏波軍。 杜甫 江閣對(duì)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裴虬與討臧玠。故有行營。)

馬援征行在眼前,葛強(qiáng)親近同心事。 杜甫 清明

蓬萊殿前諸主將,才如伏波不得驕。 杜甫 自平

伏波故道風(fēng)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柳宗元 衡陽與夢(mèng)得分路贈(zèng)別

曾從伏波征絕域,磧西蕃部怯金鞍。 楊巨源 贈(zèng)史開封

忽訪天京兆,空傳漢伏波。 權(quán)德輿 故司徒兼侍中贈(zèng)太傅北平王挽詞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 閨怨二首

蕃客不須愁海路,波神今伏馬將軍。 熊孺登 寄安南馬中丞

為謝伏波筵上客,幾時(shí)金印擬西還。 羅隱 送人歸湘中兼寄舊知

月上江平夜不風(fēng),伏波遺跡半成空。 裴夷直 江上見月懷古

趙佗西拜已登壇,馬援南征土宇寬。 許渾 朝臺(tái)送客有懷

使君莫惜通宵飲,刀筆初從馬伏波。 許渾 韶州韶陽樓夜宴

功名思馬援,歌唱咽羊曇。 陸龜蒙 京口與友生話別

典故 
明珠薏苡
  
薏苡冤
 
收薏苡
 
傷薏苡
 
遭薏苡
 
伏波薏苡
 
馬援載薏苡
 
明珠恨
 
明珠來戚里
 
所載無南物
 
薏苡成珠犀
 
薏苡蜚語
 
薏苡為文犀
 
薏苡無車
 
珠薏馀生
 
伏波被讒
 
明珠一車
 
薏苡嗟
 
薏苡遺恨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6~
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shí),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shí)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shí)人以為南土珍怪,權(quán)貴皆望之。援時(shí)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與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shù)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huì)。嚴(yán)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qǐng)罪。帝乃出松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后六上,辭甚哀切,然后得葬。

例句

珠璣當(dāng)盡擲,薏苡詎能讒。 元稹 送崔侍御之嶺南二十韻

不須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李群玉 湘陰縣送遷客北歸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歸時(shí)無所欲,薏苡或煩君。 權(quán)德輿 送安南裴都護(hù)

侏儒飽笑東方朔,薏苡讒憂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之三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銜薏苡冤。 胡曾 銅柱

薏苡殊非謗,羊腸未是艱。 鄭還古 吉州道中

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 陳子昂 題居延古城贈(zèng)喬十二知之

典故
伏波米
  
聚米識(shí)陣形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隗囂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34~
八年,帝自西征囂,至漆,諸將多以王師之重,不宜遠(yuǎn)入險(xiǎn)阻,計(jì)冘豫未決。會(huì)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議質(zhì)之。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埶,兵進(jìn)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帝曰:「虜在吾目中矣?!姑鞯?,遂進(jìn)軍至第一,囂眾大潰。

簡釋

聚米:指軍事上分析地形。明陳瑚《李映碧廷尉遺地圖》:“人關(guān)無復(fù)蕭丞相,聚米空思馬伏波?!?/p>


例句

運(yùn)籌知決勝,聚米似論邊。 韋應(yīng)物 酬豆盧倉曹題庫壁見示

典故
伏波銅柱
 
漢柱
 
馬援銅柱
 
銅柱伏波
   
漢將柱
 
銅柱勛高
 
云深銅柱
  
銅柱樓船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39~
援將樓船大小二千馀艘,戰(zhàn)士二萬馀人,進(jìn)擊九真賊徵側(cè)馀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fēng),斬獲五千馀人,嶠南悉平。唐·李賢注引《廣州記》曰:「援到交阯,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span>
《水經(jīng)注》卷三十六〈溫水〉~3022~
《林邑記》曰:建武十九年,馬援樹兩銅柱于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漢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號(hào)曰馬流,世稱漢子孫也。

例句

珠厓天外郡,銅柱海南標(biāo)。 宋之問 早發(fā)韶州

君恩過銅柱,戎節(jié)限交州。 曹松 南游

境遙銅柱出,山險(xiǎn)石門開。 李嶠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南標(biāo)銅柱限荒徼,五嶺從茲窮險(xiǎn)艱。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銅柱威丹徼,朱崖鎮(zhèn)火陬。 沈佺期 三日獨(dú)坐驩州思舊游

自昔聞銅柱,行來向一年。 沈佺期 初達(dá)驩州

忽聞銅柱使,走馬報(bào)金雞。 沈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

瘴昏銅柱黑,草赤火山秋。 齊己 送遷客

典故 
援琴流涕

相關(guān)人物
張翰
 
顧榮


《世說新語》下卷上《傷逝》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fù)賞此不?』因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span>

例句

撫琴猶可絕,況此故無弦。 李益 聞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援琴一流涕,舊館幾沾巾。 陳子昂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

典故
見溺不援

相關(guān)人物
孟子


《孟子》卷七《離婁上》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乖唬骸干┠鐒t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span>
《全唐文》卷三二七《王維·六祖能禪師碑銘》
弟子曰神會(huì),遇師于晚景,聞道于中年,廣量出于凡心,利智踰于宿學(xué),雖末后供,樂最上乘。
《金剛經(jīng)》
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諭者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

例句

見溺不援能語狼,忍聽麗玉傳悲傷。 李咸用 公無渡河

典故 
是翁矍鑠
  
盤馬不甘老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援因復(fù)請(qǐng)行。時(shí)年六十二,帝憫其老,未許之。援自請(qǐng)?jiān)?;『臣尚能被甲上馬?!坏哿钤囍?。援據(jù)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將十二郡募士及?刑四萬馀人征五溪?!固?#183;李賢注:「矍鑠,勇貌也?!?/span>

例句

愧無秋豪力,誰念矍鑠翁。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fù)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垂淚方投筆,傷時(shí)即據(jù)鞍。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據(jù)鞍慚齒發(fā),責(zé)帥懼春秋。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書西亭暇日書懷見寄十二韻之作

文章立事須銘鼎,談笑論功恥據(jù)鞍。 羊士諤 西川獨(dú)孤侍御見寄七言四韻一首為郡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誠乖拙速

典故
老子頗哀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35~
九年,拜援為太中大夫,副來歙監(jiān)諸將平?jīng)鲋?。自王莽末,西羌寇邊,遂入居塞?nèi),金城屬縣多為虜有。來歙奏言隴西侵殘,非馬援莫能定。十一年夏,璽書拜援隴西太守。……援務(wù)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賓客故人,日滿其門。諸曹時(shí)白外事,援輒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span>
典故   
馬革斂尸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84~
初,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jì)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shù)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jì)?」冀曰:「愚不及?!乖唬骸阜浇裥倥?、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qǐng)擊之。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dāng)如此矣?!?/span>

例句

喋血多壯膽,裹革無怯魂。 員半千 隴頭水

羊皮贖去士,馬革斂還尸。 慧侃 聞侯方兒來寇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yuǎn)何須生入關(guān)。 李益 塞下曲

典故
馬少游

相關(guān)人物
馬少游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划?dāng)吾在浪泊、西里閒,虜未滅之時(shí),下潦上霧,……臥念少游平生時(shí)語,何可得也!

例句

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劉禹錫 經(jīng)伏波神祠

典故
馬援擊蠻未遇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2~
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援因復(fù)請(qǐng)行。時(shí)年六十二,帝憫其老,未許之。援自請(qǐng)?jiān)?;「臣尚能被甲上馬?!沟哿钤囍?。援據(jù)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將十二郡募士及?刑四萬馀人征五溪。援夜與送者訣,謂友人謁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馀日索,??植坏盟绹?。今獲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diào);介介獨(dú)惡是耳。」明年春,軍至臨鄉(xiāng),遇賊攻縣,援迎擊,破之,斬獲二千馀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國語辭典》:水天一色  拼音:shuǐ tiān yī sè
語本唐。王勃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形容水天相連同色,遼闊無邊。宋。王質(zhì)滿江紅。生縠平鋪詞:「西江上,斗牛相射,水天一色?!埂段拿餍∈贰返诙幕兀骸钢灰娝B天,天連水,水天一色,四顧無邊。」
《漢語大詞典》:畫虎(畫虎)
(1).古代的一種風(fēng)俗。繪虎于門以御兇息癘。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祀典·桃梗葦茭畫虎》:“謹(jǐn)按《黃帝書》:‘上古之時(shí),有 神荼 與 鬱壘 昆弟二人,性能執(zhí)鬼。 度朔山 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閲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 神荼 與 鬱壘 縛以葦索,執(zhí)以食虎?!妒强h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兇也?!?br />(2).泛指描繪虎的形象。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畫虎名家,而 鼎 最為妙。今子孫猶以畫虎為業(yè),而曾不得其髣髴也?!?br />(3).“畫虎類狗”的縮語。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bào)滿辭閣疏》:“釋擔(dān)受書,廢耕學(xué)文。畫虎既敗,學(xué)步無成。” 唐 杜甫 《奉贈(zèng)太常張卿二十韻》:“謬知終畫虎,微分是醯雞?!?金 邊元鼎 《村舍》詩之二:“學(xué)得屠龍無用處,祇如畫虎反成羞?!?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國朝下:“學(xué) 何 不至,不失雕龍;學(xué) 李 不成,終類畫虎。”參見“ 畫虎類狗 ”。
(4).指繪繡的猛虎圖像。 前蜀 韋莊 《觀浙西府相畋游》詩:“紫袍日照金鵝鬭,紅旆風(fēng)吹畫虎獰?!?/div>
《國語辭典》:畫虎類狗(畫虎類狗)  拼音:huà hǔ lèi gǒu
原本想畫老虎,卻畫得像狗一樣。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變得不倫不類。參見「畫虎不成反類狗」條。宋。陳骙《文則。卷上。戊》:「彼揚(yáng)雄《法言》、王通《中說》,模擬此書,未免畫虎類狗之譏?!骨?。李漁《閒情偶寄。卷四。演習(xí)部。變調(diào)第二。變舊成新》:「但須點(diǎn)鐵成金,勿令畫虎類狗?!?/div>
《國語辭典》:畫虎不成(畫虎不成)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原本想畫老虎,卻畫得不像。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變得不倫不類。參見「畫虎不成反類狗」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雜藝》:「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埂斗馍裱萘x》第七六回:「只恐畫虎不成,終無補(bǔ)于實(shí)用。」
《漢語大詞典》:跕鳶(跕鳶)
后漢書·馬援傳:“封 援 為 新息侯 ,食邑三千戶。 援 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 少游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碑?dāng)吾在 浪泊 、 西里 閒,虜未滅之時(shí),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臥念 少游 平生時(shí)語,何可得也!’”跕鳶,言瘴氣之盛,雖鳶鳥亦難以飛越而墮落。后引以為典,多喻指艱難與險(xiǎn)阻。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臨李賓客一百韻》:“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雙立節(jié)旄,遠(yuǎn)過跕鳶之水?!?span id="ajrfixu" class="book">《宋史·外國傳四·交阯》:“矧茲跕鳶之隅,克修設(shè)羽之貢。” 明 唐順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羈旅之士,其力足以窮懸車束馬之徑,凌跕鳶掛猱之阻?!?清 趙翼 《猛卯》詩:“跕鳶墮水尋常事, 浪泊 區(qū)區(qū)豈足夸?!?/div>
分類:西里
《國語辭典》:伏波  拼音:fú bō
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宋。黃庭堅(jiān)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翰墨場(chǎng)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維摩?!?/div>
《國語辭典》:馬援(馬援)  拼音:mǎ yuán
人名。(西元前14~西元49)字文淵,東漢茂陵(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人。初依隗囂,后歸光武,拜伏波將軍,平交趾。援曾有「大丈夫老當(dāng)益壯」及「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等語。世稱「馬伏波」。
《國語辭典》:薏苡明珠  拼音:yì yǐ míng zhū
漢馬援自交趾軍還,載薏苡于后車,譖者以為所載皆明珠而上書誣陷。見《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后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清。朱彝尊 酬洪升詩:「梧桐夜雨詞凄絕,薏苡明珠謗偶然?!挂沧鳌皋曹又r」。
《國語辭典》:薏苡之謗(薏苡之謗)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參見「薏苡明珠」條。唐。柳宗元 為南承上中書門下嗣乞兩河效用狀:「首級(jí)之差,今復(fù)誰辯,薏苡之謗,不能自明?!刮宕鷿h。王定?!短妻?。卷九。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div>
分類:蒙冤
《漢語大詞典》:薏苡謗(薏苡謗)
同“ 薏苡之謗 ”。 唐 陳子昂 《題居延古城》詩:“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漢書·馬援傳:“ 援 因説 隗囂 將帥有土崩之埶,兵進(jìn)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焙笠蛞浴熬勖住北扔髦竸澬蝿?shì),運(yùn)籌決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盧公神道碑》:“城壘畫地,山林聚米?!?唐 劉知幾 史通·點(diǎn)煩:“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shí)可知;畫地成圖,山川之形勢(shì)易悉?!?明 陳瑚 《李映碧廷尉遺地圖》詩:“入 關(guān) 無復(fù) 蕭丞相 ,聚米空思 馬伏波 。” 清 錢謙益 《〈佟氏幽憤錄〉序》:“時(shí) 佟公 為諸生與同舍 楊生 崑仁 籌邊料敵,畫灰聚米,慨然有掃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登月館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帶者矣?!?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北臨 恒碣 ,猶如聚米;南望 荊衡 ,纔同覆簣?!?/div>
《國語辭典》:銅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銅制的柱子。古代立銅柱以標(biāo)示國界。唐。張謂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zèng)詩:「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
《漢語大詞典》:馬援柱(馬援柱)
東漢 馬援 征服 交趾 ,立銅柱以為 漢 南邊疆界的標(biāo)志。見后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后因以“馬援柱”、“馬柱”為典實(shí)。 明 莫止 《贈(zèng)何舍人赍詔南紀(jì)諸鎮(zhèn)》詩:“君不見 馬援 柱, 孔明 碑,剝落黃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清 丘逢甲 《寄蘭史曉滄菽園用曉滄韻》:“祇見螺舟來海外,未容 馬 柱表 交 南?!?/div>
《漢語大詞典》:馬柱(馬柱)
見“ 馬援柱 ”。
《漢語大詞典》:馬援柱(馬援柱)
東漢 馬援 征服 交趾 ,立銅柱以為 漢 南邊疆界的標(biāo)志。見后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后因以“馬援柱”、“馬柱”為典實(shí)。 明 莫止 《贈(zèng)何舍人赍詔南紀(jì)諸鎮(zhèn)》詩:“君不見 馬援 柱, 孔明 碑,剝落黃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蘭史曉滄菽園用曉滄韻》:“祇見螺舟來海外,未容 馬 柱表 交 南?!?/div>
《國語辭典》:撫琴(撫琴)  拼音:fǔ qín
彈琴?!俄n非子。十過》:「因靜坐撫琴而寫之。」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獨(dú)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div>
分類:彈琴
《漢語大詞典》:矍鑠翁(矍鑠翁)
(1).后漢書·馬援傳:“ 援 據(jù)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時(shí) 援 年已逾六十。后以“矍鑠翁”為 馬援 的代稱。 唐 許渾 《登蒜山觀發(fā)軍》詩:“定繫猖狂虜,何煩 矍鑠翁 !”
(2).借指六十歲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宋 黃庭堅(jiān) 《子范徼巡諸鄉(xiāng)捕逐群盜幾盡輒作長句勞苦行李》詩:“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迭韻詩:“盛時(shí)進(jìn)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div>
《國語辭典》:據(jù)鞍(據(jù)鞍)  拼音:jù ān
騎馬作戰(zhàn)?!度龂尽>矶?。魏書。滿寵傳》:「昔廉頗彊食,馬援據(jù)鞍,今君未老而自謂已老,何與廉、馬之相背邪?」宋。劉克莊軍中樂〉詩:「將軍貴重不據(jù)鞍,夜夜發(fā)兵防隘口。」
《國語辭典》:裹尸(裹屍)  拼音:guǒ shī
包裹尸體。南朝梁。何遜 見征人分別詩:「且當(dāng)橫行去,誰論裹尸入。」
《國語辭典》:裹尸馬革(裹屍馬革)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古人若戰(zhàn)死疆場(chǎng)上,往往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比喻效命疆場(chǎng)。宋。陸游隴頭水〉詩:「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姑鳌I蹱N《香囊記》第一二出:「還須上萬言策,拼取微軀,裹尸馬革?!挂沧鳌格R革裹尸」。
《國語辭典》:裹革  拼音:guǒ gé
訓(xùn)練、教導(dǎo)?!缎咽酪鼍墏鳌返谝灰换兀骸改顷俗∧镒邮莿⒘?、劉七裹革出來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
《國語辭典》:裹尸馬革(裹屍馬革)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古人若戰(zhàn)死疆場(chǎng)上,往往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比喻效命疆場(chǎng)。宋。陸游隴頭水〉詩:「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姑?。邵燦《香囊記》第一二出:「還須上萬言策,拼取微軀,裹尸馬革?!挂沧鳌格R革裹尸」。
《國語辭典》:馬革裹尸(馬革裹屍)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語出《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qǐng)擊之。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死于戰(zhàn)場(chǎng)后,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zhàn),效命沙場(chǎng)。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尸當(dāng)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挂沧鳌腹R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