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一前
后漢書蔡邕傳: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酒食召邕者,比往而主已酣焉??陀袕椙儆谄?,邕至門試潛聽之,曰:嘻!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鄉(xiāng)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而形于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又劉陶傳:軍吏士民,悲愁相守,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無一前斗生之計。 唐書郭子儀傳:六軍皆市井人,竄虛名,逃實賦,一日驅以就戰(zhàn),有百奔無一前。又宦豎掩迷,庶政荒奪,遂令陛下彷徨暴露,越在陜服。斯委任失人,豈秦地非良哉?
又易:林寒暑不當,軌度失常。一前一后,年歲鮮有。
又釣磯立談:江海有婢妾,魚游必三,一前二后。
分類:一前
《國語辭典》:前后(前後)  拼音:qián hòu
1.前面與后面。《左傳。隱公九年》:「衷戎師,前后擊之,盡殪?!埂度龂萘x》第五九回:「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后攻擊?!?br />2.表示時間的長短?!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腹獗昂蠖??!?/div>
《漢語大詞典》:散等
栗階。登臺階時,左右腳一前一后,相隨而上。因兩腳分別各踩一級臺階而不相聚,故又稱“散等”。禮記·雜記下:“祭,主人之升降散等,執(zhí)事者亦散等?!?鄭玄 注:“散等,栗階?!?孔穎達 疏:“云散等栗階者,謂升一等而后散升不連步也,故《燕禮》記云:‘栗階,不過二等?!⒃疲骸涫忌勃q聚足連步,趨二等,左右足各一發(fā)而升堂?!源酥⒌龋蹼A是一也?!眳⒁姟?栗階 ”。
《漢語大詞典》:栗階(栗階)
相傳 周 代下見上登階之禮的一種。栗,通“ 歷 ”。儀禮·燕禮:“凡公所辭皆栗階。凡栗階,不過二等。” 鄭玄 注:“其始升,猶聚足連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發(fā)而升堂?!?賈公彥 疏:“《曲禮》云‘涉級聚足連步以上’, 鄭 注云:‘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后足從之併;連步謂足相隨不相過也?!?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儀禮:“栗階即歷階也。古栗、歷聲近而通?!?/div>
分類:登階
《國語辭典》:假言三段論(假言三段論)  拼音:jiǎ yán sān duàn lùn
以純?yōu)榧傺悦}、或其中一前提為假言命題所構成的三段論。如「如甲則乙,如乙則丙,故如甲則丙」此為純假言三段論式;「如甲則乙,今甲,故乙」,「如甲則乙,今非乙,故非甲」此為混假言三段論式,前者為立式,后者為破式。
《國語辭典》:先秦諸子(先秦諸子)  拼音:xiān qín zhū zǐ
秦統(tǒng)一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重心由王官轉往民間,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統(tǒng)稱為「先秦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