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眾狙皆喜
 
喜眾狙
 
被狙公賣
 
朝三
 
狙公倒七芧
 
三四調(diào)群狙
 
三四計朝暮
 
狙公分栗


《莊子集釋》卷一下〈內(nèi)篇·齊物論〉~69~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譎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莊子集釋》卷一下〈內(nèi)篇·齊物論〉~73~
唐·成玄英疏:「此解譬也。狙,獼猴也。賦,付與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養(yǎng)狙老翁,善解其意,戲狙曰:『吾與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又曰:『我與汝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數(shù),并皆是一。名既不虧,實亦無損,而一喜一怒,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為是。亦猶勞役心慮,辯飾言詞,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亦何異眾狙之惑耶!」

簡釋

朝四暮三:指反復無?;蛴夼恕K吸S庭堅《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p>


例句

機疑聞不二,蒙昧即朝三。 沈佺期 九真山凈居寺謁無礙上人

典故  
宋人寶燕石
 
宋人遇周客
 
燕巾濫寶
 
宋人不辨玉
 
緹襲三四
 
燕石十襲
 

《太平御覽》卷五十一
《闕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fā)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鸵娭?,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后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子)應劭〉
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賭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唐·李賢注引《闕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父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襲??鸵娭?,俛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恢魅烁概唬骸荷藤Z之言,豎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謹?!?

簡釋

燕石:指普通東西,或謙稱己物。唐杜甫《酬郭十五判官》:“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p>


例句

瓊玖鬻來燕石貴,蓬蒿芳處楚蘭衰。 徐夤 偶書

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李嘉祐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宋國梧臺東,野人得燕石。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 李白 古風之五十

時人棄此物,乃與燕珉齊。 李白 贈范金卿二首之一

宋人不辨玉,魯賤東家丘。 李白 送薛九被讒去魯

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齊竽混韶夏,燕石廁琳瑯。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捧贈同燕石,多慚失所宜。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

《國語辭典》:暮四朝三  拼音:mù sì zhāo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無常。參見「朝三暮四」條。宋。辛棄疾 洞仙歌。舊交貧賤詞:「悠悠今古事。得喪乘除,暮四朝三又何異?!?/div>
《國語辭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本指一養(yǎng)猴人以果子飼養(yǎng)猴子,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后比喻以詐術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杜f唐書。卷一三五?;矢﹂D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聰,足見奸邪之極?!乖钤G《西游記》第九出:「也是我為人不肖,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挂沧鳌改核某?、「朝四暮三」。
《國語辭典》:朝四暮三  拼音:zhāo sì mù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無常。參見「朝三暮四」條。宋。黃庭堅〈再答明略〉詩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
《漢語大詞典》:十襲(十襲)
把物品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十襲珍藏,但誓傳家而永寳?!?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琢為時樣供翰墨,十襲包藏百金貴。” 宋 楊萬里 《三辰硯屏歌》:“懷璧未為罪,借書未為癡,公當十襲古錦帊,如何傳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漢語大詞典》:燕珉
見“ 燕石 ”。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產(chǎn)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圣水:“ 圣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fā)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鸵娭?,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魅舜笈?,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貴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甕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范金鄉(xiāng)》詩之一:“我有結(jié)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笔槐咀鳌?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br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 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cè)A?!?br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馮浩 箋注:“《后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參見“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產(chǎn)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圣水:“ 圣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br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fā)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鸵娭?,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魅舜笈?,藏之愈固?!焙笠浴把嗍庇鞑蛔阏滟F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甕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范金鄉(xiāng)》詩之一:“我有結(jié)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笔槐咀鳌?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br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cè)A。”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 馮浩 箋注:“《后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參見“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東漢 竇憲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記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邊功的記功碑。 唐 李昂 《從軍行》:“ 田疇 不賣 盧龍 策, 竇憲 思勒 燕然 石?!?唐 耿湋 《送王將軍出塞》詩:“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虜功?!?唐 李益 《統(tǒng)漢峰下》詩:“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無人空月明?!?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邪城》詩:“懷紀 燕山 石,思開 函谷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