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5
詞典
4
分類詞匯
20
佛典
1
共25,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三方
照見三方
三方通話
三方五氏
分類詞匯
三面
鼎足
三方
鼎立
三垂
善業(yè)
鼎腳
鼎爭
品進(jìn)
眾同分
三分鼎立
《漢語大詞典》:
三方
(1).三個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個地域。
《
文選·張衡〈南都賦〉
》
:“推 淮 引 湍 ,三方是通?!?李善 注:“三方,東、西及南也?!?晉
陸機(jī)
《辨亡論下》
:“昔三方之王也, 魏 人據(jù) 中夏 , 漢 氏有 岷 益 , 吳 制 荊 楊 而奄 交 廣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史·隋紀(jì)下》:“自三方未一,四海交爭,不遑文教,唯尚武功?!?br />(2). 太平天囯 避“皇”字諱,稱三皇為三方。參見“ 三方五氏 ”。
分類:
太平天國
方向
同方
三皇
地域
三方
《漢語大詞典》:
三方五氏
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諱,稱三皇五帝為三方五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囯·英杰歸真》
:“噫,爾何不學(xué)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稱,恐是后人妄稱?!?/div>
分類:
太平天國
三皇五帝
《分類字錦》:
照見三方(照見三方)
見上注。
分類:
鏡
《國語辭典》:
三方通話(三方通話)
拼音:
sān fāng tōng huà
一種在甲與乙通話時(shí),可撥叫第三人加入通話的電信系統(tǒng)。如:「利用三方通話的系統(tǒng),大家可一起討論問題、洽談商務(wù)或聯(lián)絡(luò)敘舊?!?/div>
分類:
通話
三人
加入
電信
系統(tǒng)
《漢語大詞典》:
三方五氏
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諱,稱三皇五帝為三方五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囯·英杰歸真》
:“噫,爾何不學(xué)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稱,恐是后人妄稱?!?/div>
分類:
太平天國
三皇五帝
《漢語大詞典》:
三面
(1).三個方向,三方面。
《
漢書·張良傳
》
:“南有 巴 蜀 之饒,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dú)以一面東制諸侯?!?br />(2).指傳統(tǒng)戲劇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梨園以副末開場,為領(lǐng)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謂之男腳色?!?/div>
分類:
三面
方向
戲劇
三方
丑角
《國語辭典》:
鼎足
拼音:
dǐng zú
比喻三方對立的情勢。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孫啟南吳?!埂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彊,鼎足之形成矣。」
分類:
鼎足
三公
三公之位
三足
匹敵
地位
三方
《國語辭典》:
鼎立
拼音:
dǐng lì
三方如鼎足般對立?!度龂尽>砹?。吳書。陸凱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jì),晉有其政?!?/div>
分類:
三方
堅(jiān)強(qiáng)
挺立
并立
題注
《漢語大詞典》:
三垂
(1).猶三邊。指東、西、南三方邊疆。
《
文選·揚(yáng)雄〈羽獵賦〉
》
:“雖頗割其三垂,以贍齊民?!?李善 注:“三垂,謂西方、南方、東方。” 漢 桓寬
《
鹽鐵論·備胡
》
:“今三垂已平,唯北邊未定?!?br />(2).猶三邊。指東、南、北三方邊疆。
《
漢書·諸侯王表序
》
:“諸侯比境,周帀三垂?!?顏師古 注:“三垂,謂北、東、南也。”
分類:
三邊
三方
邊疆
《漢語大詞典》:
善業(yè)(善業(yè))
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動稱為“三業(yè)”,這些“業(yè)”又分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能引起善惡等報(bào)應(yīng)。善業(yè)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業(yè)。
《三昧經(jīng)》
卷八:“況復(fù)造作善業(yè)者,隨心所欲寧不成?!?宋
沈括
《
夢溪筆談·神奇
》
:“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藥,勉修善業(yè),當(dāng)免此患?!?明 劉若愚
《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jì)略
》
:“天佑中華,故使虎狼梟獍,皆知浄修善業(yè),皈依三寶。”
分類:
善業(yè)
佛教
三方
《漢語大詞典》:
鼎腳
鼎之三足。謂三方并峙。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
第一回:“三個村正好成了一個鼎腳?!?/div>
分類:
三足
三方
《漢語大詞典》:
鼎爭
三方相爭。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溫水
》
:“三國鼎爭,未有所附。”
分類:
三方
方相
相爭
《漢語大詞典》:
品進(jìn)(品進(jìn))
三方齊進(jìn)。 郭沫若
《洪波曲》
第八章一:“ 日 寇不斷的在進(jìn)襲,不單是水陸并進(jìn),而且是水陸空品進(jìn)?!?/div>
分類:
品進(jìn)
三方
《漢語大詞典》:
眾同分(衆(zhòng)同分)
(1).佛教語。謂使有情得同等類似果報(bào)之因。
《俱舍論》
卷十五:“二由棄捨眾同分故者,釋由命終。”
(2).謂眾人皆能辨別。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性下》
:“然則名言之部,分實(shí)、德、業(yè)使不相越,以實(shí)、德、業(yè)為眾同分?!痹ⅲ骸胺踩怂蓟劢阅軇e之,故曰眾同分?!卑?,實(shí)、德、業(yè)指事物的實(shí)體、屬性與名稱三方面。
分類:
佛教語
眾人
能辨
辨別
有情
同等
等類
類似
果報(bào)
實(shí)體
屬性
三方
《國語辭典》:
三分鼎立
拼音:
sān fēn dǐng lì
比喻三方勢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參見「鼎足而立」條?!段簳>砭盼?。匈奴劉聰?shù)葌鳌P颉罚骸刚撏敛怀鼋瓭h,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蹤王者。」
分類:
三方
勢力
均等
共存
局面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