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雍州萬年御宿川人。出家隱居終南豹林谷。每讀法華經(jīng)。至藥王品。忻然慕效之。私積薪槱為窟。誓必自燼。貞觀之季。靜夜于林中唱經(jīng)下火。清聲烈??。與風俱遠。訖于熸息。猶見其跏坐如故。尋而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逮曉寂然。乃收其遣骸。起塔勒銘焉。 又荊州有姊妹比丘尼者。亦志脩藥王本事。于是漸斷粒食。服諸香油香蜜等物。而神爽高明。氣力不衰。貞觀三年二月八日。于州之逵道中。置二高座。姊妹乃以蠟布纏身。自踵至頂。惟出其面。眾共以華香幡蓋。迎升高座。姊妹更以火炬炷頂。端坐以誦法華。煙??及眼。聲猶宏亮。下及口鼻。而后息絕。達旦合座。骸骨消化。二舌獨存。眾為起塔以葬。 僧善導以道綽之教化行京師。親寫彌陀經(jīng)數(shù)萬卷。散諸士女。奉之以脩凈業(yè)者不可勝計。一日說法光明寺?;蛘邌枌г弧=穹Q佛名號。定生凈土否。導曰定生定生?;蛘叨Y拜訖??诔蠠o阿彌陀佛。聲聲相續(xù)不少置。因出寺立門前柳樹上。合掌西望。投身于地而死。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遺身篇第七
釋會通。雍州萬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檢游泊林泉。苦節(jié)戒行是其顧習。投終南豹林谷。潛隱綜業(yè)。讀法花經(jīng)至藥王品。便欣厭舍。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貞觀末年。靜夜林中積薪為窟。誦至藥王便令下火。風驚焰發(fā)煙火俱盛。卓爾加坐聲誦如故。尋爾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曉身火俱滅。乃收其遺骨為起白塔。勒銘存焉。貞觀之初。荊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誦法花。深厭形器。俱欲舍身。節(jié)約衣食欽崇苦行服諸香油漸斷粒食。后頓絕谷惟啖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鮮爽。周告道俗。剋日燒身。以貞觀三年二月八日。于荊州大街置二高座。乃以蠟布纏身至頂。惟出面目。眾聚如山。歌贊云會。誦至燒處。其姊先以火柱妹頂。請妹又以火柱姊頂。清夜兩炬一時同耀。焰下至眼。聲相轉明。漸下鼻口方乃歇滅。恰至明晨合坐洞舉。一時火花。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眾欣嗟。為起高塔。近并州城西有一書生。年二十四五。誦法華經(jīng)誓燒供養(yǎng)。乃集數(shù)束蒿乾籠之。人問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燒。及人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盡其形蔭。近有山僧善導者。周游寰寓求訪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綽部。惟行念佛彌陀凈業(yè)。既入京師廣行此化。寫彌陀經(jīng)數(shù)萬卷。士女奉者其數(shù)無量。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曰。今念佛名定生凈土不。導曰。念佛定生。其人禮拜訖。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次出光明寺門。上柳樹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聞臺省。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會通。本郡人。姓吳。名元卿。德宗朝為六宮使。方春韶陽?;ɑ苁l(fā)。玩賞移時。忽聞空中有言曰。虛幻之相。開謝不停。能壞善根。仁者安可視之。因大感悟。自是忽忽不樂。帝怪而問其故。以愿從釋為對。帝召相者視之曰。此人當紹出世法。遂放歸。見韜光。光指其謁鳥窠。求度。三請不從。乃先創(chuàng)庵。事既成。韜光力言之鳥窠。乃為祝發(fā)。服勤數(shù)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辭。鳥窠曰。汝何往。曰。諸方學佛法去。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鳥窠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師即豁然大悟。于是不復他行。常居左右。世號布毛侍者。今招賢寺乃師道場。 贊曰。 金貂職近  紫禁春濃  割棄富貴  瞥如輕鴻 求師慕道  勞苦在躬  不具智勇  豈悟真空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四
字會通,舉嘉靖甲子鄉(xiāng)薦。居家以孝友聞。
《國語辭典》:會通(會通)  拼音:huì tōng
融會貫通?!兑捉?jīng)。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馀者,曉會通也。」
《漢語大詞典》:融會通浹(融會通浹)
同“ 融會貫通 ”。 宋 葉適 《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已而徧觀諸書,博求百家,融會通浹,天文、地理、象數(shù)、異書,無不該極?!?/div>
《國語辭典》:融會(融會)  拼音:róng huì
融合、參合。隋。煬帝〈重與智者請議書〉:「智者融會,盡有階差,譬若群流,歸乎大海。」
《漢語大詞典》:行言
(1).猶流言。《詩·小雅·巧言》:“往來行言,心焉數(shù)之?!?俞樾 群經(jīng)平議·毛詩三:“小人之言,輕浮無根,故謂之行言。曰往來者,正見其無定也?!?吳闿生 會通:“行言,猶流言?!币徽f泛指語言。 馬瑞辰 通釋:“爾雅·釋詁:‘行,言也?!?郭 注:‘今 江 東通謂語為行?!茄远制搅卸x,猶云語言耳?!?br />(2).猶言行。莊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 成玄英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為,而不使物從己。如此,則宇內(nèi)蒼生自然從化?!?/div>
《漢語大詞典》:悟宗
謂明了、會通佛理之宗旨。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火木之喻,原自圣典,失其流統(tǒng),故幽興莫尋,微言遂淪於常教,令談者資之以成疑。向使時無悟宗之匠,則不知有先覺之明?!?/div>
《漢語大詞典》:會性(會性)
會通性靈。《宋書·謝靈運傳》:“援紙握管,會性通神。詩以言志,賦以敷陳,箴銘誄頌,咸各有倫?!?span id="2w6m0os" class="book">《宋書·符瑞志下》:“三極協(xié)神,五靈會性。理感冥符,道實玄圣?!?/div>
分類:會通性靈
《國語辭典》:疏證  拼音:shù zhèng
考據(jù)、會通古書的義理,加以補充、校訂、考證、闡釋。如清王念孫《廣雅疏證》、皮錫瑞《鄭志疏證》等。
《漢語大詞典》: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報告和新黨章。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xiàn)工業(yè)、農(nóng)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次大會是黨的七大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一次會議,它所制訂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為奪取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全面勝利奠定基礎。
《國語辭典》:青年守則(青年守則)  拼音:qīng nián shǒu zé
原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民國二十四年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后由教育部明定為青年守則。共十二條、八十四字。前五條講八德,中四條敘四維,后三條為智、仁、勇三達德的精神表現(xiàn)。
《國語辭典》:拿破崙法典  拼音:ná pò lún fǎ diǎn
《拿破崙法典》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于西元1804年在議會通過的一系列法典,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狹義僅指《拿破崙民法典》,共2281條;該法典承認貴族、平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權利,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及歐、美各國成文法的基礎之一。
《漢語大詞典》:國際單位制
一種計量制度,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采用。長度的單位米,質量的單位千克(公斤),電流強度的單位安培等,是國際單位的基本單位;由基本單位推導出來的單位叫導出單位,如面積的單位平方米,速度的單位米/秒等;既可以看作基本單位,又可以看作導出單位的叫輔助單位,如平面角的單位弧度等。簡稱國際制。
會通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和會。和會疏通彼此相違,乖角之義,使歸于一意也。肇論曰:「同我則非復有無,異我則乖會通。」五教章中曰:「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