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錢糧(錢糧)  拼音:qián liáng
田賦的通稱。古以米谷或代金繳納田地賦稅,故稱田賦為「錢糧」?!度龂萘x》第六回:「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埂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敢蛉ツ昃旁律峡h來交錢糧,一時短少,央中向嚴鄉(xiāng)紳借二十兩銀子?!?/div>
《漢語大詞典》:有信
(1).古代哲學概念。謂真實可以感知的境界。老子:“道之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br />(2).有信用。漢書·高帝紀下:“上曰:‘ 豨 嘗為吾使,甚有信?!?br />(3).謂有規(guī)律;按時。 宋 蘇軾 《次韻張十七九日贈子由》:“官事無窮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期?!?br />(4).有信息。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 安太太 聽了這話,明白是 何小姐 有了喜了,自己有信兒抱孫子了,才覺有些歡喜?!?/div>
《漢語大詞典》:無信(無信)
(1).不要相信;不相信。《詩·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2).不守信用,沒有信用。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伐喪無義,叛盟無信。” 周敬文 《武塘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是怎樣從中農占優(yōu)勢轉變?yōu)樨氜r占優(yōu)勢的》二:“先認為貧農說話無信,做事無能,因此就看不起他們?!?/div>
《國語辭典》:信義(信義)  拼音:xìn yì
信用和道義?!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曾記得父親在日,常說有個舊仆金榮,乃是信義的人?!?/div>
《國語辭典》:不詳(不詳)  拼音:bù xiáng
1.不清楚。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br />2.不一一細說。書信中常用語。如:「略表不詳」。
《漢語大詞典》:獨任(獨任)
(1).猶專任。獨自信用;獨自承擔。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故偏聽成姦,獨任成亂。” 三國 魏 曹炯 《六代論》:“仁心不加於親戚,惠澤不流於枝葉,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胷腹。” 晉 陸機 《五等論》:“曠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獨任?!?br />(2).謂單獨任用。《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顏良 性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國語辭典》:專任(專任)  拼音:zhuān rèn
1.專門負責擔任某事。如:「公司的發(fā)言人專任對外資訊的發(fā)布工作?!埂逗鬂h書。卷七二。董卓列傳》:「使專任軍政,共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br />2.專職。相對于兼任而言。如:「我是本校的專任教授?!?/div>
《國語辭典》:失信  拼音:shī xìn
不守信?!秶Z。晉語四》:「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紅樓夢》第一二回:「鳳姐故意抱怨他失信,賈瑞急的賭身發(fā)誓?!?/div>
《國語辭典》:景氣(景氣)  拼音:jǐng qì
1.經濟或產業(yè)的興旺狀態(tài)。如:「景氣復蘇」、「經濟不景氣」。
2.景象、景色。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景氣多明遠,風物自凄緊?!固?。白居易 秋寒詩:「雪鬢年顏老,霜庭景氣秋。」
《國語辭典》:密語(密語)  拼音:mì yǔ
1.機密的話語?!稘h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搓枒椡鮿J傳》:「博常欲誑耀淮陽王,即具記房諸所說災異及召見密語,持予淮陽王以為信驗?!?br />2.隱密的通信用語。以編列成組的阿拉伯數(shù)字或英文字母代替辭語,或以某術語代表某種意義。
《漢語大詞典》:如面
如見面。舊時書信用語。
《漢語大詞典》:彩箋(綵牋)
見“ 彩箋 ”。
彩色的箋紙。常供題詩或書信用。 唐 賈島 《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避路來華省,抄詩上綵牋?!?唐 谷神子 《博異志·沈亞之》:“ 鳳 即起,從東廡下機上取綵牋,傳《陽春之曲》?!?宋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詩:“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書盡翦江波。”
《漢語大詞典》:不戢
(1).不檢束;放縱。《詩·小雅·桑扈》:“不戢不難,受福不那?!?鄭玄 箋:“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斂以先王之法,不自難以亡國之戒,則其受福祿亦不多也?!?span id="syywmsy"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三年》:“諫官 包拯 、 吳奎 、 陳旭 ,言工部尚書、平章事 宋庠 ,不戢子弟,在政府無所建明; 庠 亦請去?!?br />(2).書信用語。不盡之意。
《漢語大詞典》:手啟(手啓)
(1).書札。《三國演義》第三六回:“﹝ 程昱 ﹞待 徐母 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 徐母 因亦作手啟答之。”
(2).書信用語。用于具名之后,表示親手陳述。如:某某手啟。
《漢語大詞典》:靈襟(靈襟)
(1).胸懷。 唐太宗 《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詩:“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 宋 朱熹 《聞善決江河》詩:“ 大舜 深山日,靈襟保太和?!?br />(2).心智。 嚴復 《原強》:“且也六七齡童子入學,腦氣未堅,即教以窮玄極眇之文字,事資強記,何裨靈襟!”
(3).書信用語。對受信者的顏容的敬稱。舊唐書·李密傳:“脫知動靜,數(shù)遲貽報,未面靈襟,用增勞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