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修羅戰(zhàn)
 
藕孔刀兵
 
縛修羅
 
藕絲遁
 
藕絲幾孔
 
孔避修羅
 
藕孔修羅避
 
修羅拒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三〈事匯部上〉~309~3~
又《長阿含經(jīng)》云:「阿修羅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月,以為耳珰,漸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毗摩質(zhì)多二阿修羅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zhàn)。時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繞須彌,周圍七匝,山動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須彌。忉利天曰:『修羅欲戰(zhàn)矣?!弧?/span>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三〈事匯部上〉~30~
父聞此語心生瞋恚,即與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山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撼喜見城,搖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波動。帝釋驚怖,靡知所。時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dāng)誦持,鬼兵自碎。是時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fā)大誓愿,般若波羅蜜是大明?,是無上?,是無等等?,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dāng)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于虛空中有刀輪,帝釋功德故,自然而下當(dāng)阿修羅上,時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珠,時阿修羅即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
《全宋詩》卷一千二十四〈補陀巖頌〉~78~
脩羅身量等須彌,入藕絲孔逃追北。補陀巖下不戰(zhàn)人,八萬魔軍皆解甲。
《國語辭典》:刀兵  拼音:dāo bīng
1.兵器?!妒酚?。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nèi)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弧?br />2.兵事。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毛延壽將美人圖獻(xiàn)與他,索要昭君娘娘和番,以息刀兵?!?/div>
《國語辭典》:動刀兵(動刀兵)  拼音:dòng dāo bīng
揮動兵器。也指發(fā)動戰(zhàn)爭?!度龂萘x》第六回:「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埂斗馍裱萘x》第二回:「二將陣前交戰(zhàn),鑼鳴鼓響人驚。該因世上動刀兵,致使英雄相馳騁?!?/div>
《國語辭典》:白氣(白氣)  拼音:bái qì
白色的煙氣。古以為兵事的徵兆?!稘h書。卷八五。谷永傳》:「白氣起東方,賤人將興之表也?!埂度龂萘x》第六回:「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堅嘆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
《漢語大詞典》:三災(zāi)(三災(zāi))
佛教謂劫末所起的三種災(zāi)害。刀兵、疫癘、饑饉為小三災(zāi),起于住劫中減劫之末;火、風(fēng)、水為大三災(zāi),起于壞劫之末。見《俱舍論·分別世品》。亦泛指災(zāi)難。 南朝 梁元帝 《攝山棲霞寺碑》:“風(fēng)來露歇,日度霞輕,三災(zāi)不毀,得一而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詩:“ 胡 來 胡 現(xiàn)劫灰深,風(fēng)鼓三災(zāi)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但恐三災(zāi)橫至,四大崩摧?!?/div>
《漢語大詞典》:尋戈(尋戈)
動用刀兵。語出左傳·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實沉 ,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杜預(yù) 注:“尋,用也?!?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棄親助賊,兄弟尋戈?!?span id="1vnuhpc" class="book">《舊唐書·僖宗紀(jì)》:“自是 全忠 、 克用 有尋戈之怨。”資治通鑒·后周太祖廣順元年:“兄弟尋戈,自相魚肉。”
《漢語大詞典》:四白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舊時相者認(rèn)為人有此相則死于刀兵之災(zāi);又以為婦人有此相則與人奸亂。 漢 王符 潛夫論·相列:“《説卦》:巽,為人多白眼。相揚四白者,兵死?!?汪繼培劐 箋引 王先生 云:“四白,謂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所謂‘多白眼’也。相婦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見唐書·方技·袁天綱傳?!庇?北周 郎中 裴珪 妾 趙氏 目有四白,相者 張璟藏 劐謂其“終以姦廢”,后應(yīng)驗。見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
(2).指 商山 四皓。《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濫充選於多士,在參戎之盛列,慚四白之調(diào)護(hù),厠六友之談?wù)h。”原注:“時遷中撫軍外兵參軍,掌記室,與 文珪 、 劉民英 等與世子游處?!眳⒁姟?四皓 ”。
(3).經(jīng)穴名。屬足陽明胃經(jīng)。位于下眼瞼下一寸,當(dāng)眶下孔處。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三:“四白,在目下一寸,向頄骨顴空,足陽明脈氣所發(fā)?!?/div>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簡稱。參見「商山四皓」條?!段倪x。揚雄。解嘲》:「若夫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榮于南山?!埂段倪x。班彪。王命論》:「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div>
《漢語大詞典》:圣鐵(聖鐵)
(1).椰子或檳榔果實內(nèi)的胚胎結(jié)石。傳說佩之刀兵不入,可用以護(hù)身。又稱辟珠。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寶器》:“聞眇 張瞎子 有圣鐵,凡人佩之,刀兵不能入。嘗以一羊銜而試之,良驗。或謂此鐵佩之,凡刀兵所至,則鐵隨應(yīng)而敝,未知孰是?;蛴衷?,此鐵大者如豆,僅破血,入之身中,異時遇有刀兵,則此鐵隨即應(yīng)之,更不可入?!?明 黃衷 海語·辟珠:“辟珠大者如指頂,次如菩提子,次如黍粟,質(zhì)理堅重如貝。辟銅鐵者,銅鐵不能損;辟竹木者,竹木不能損;犯以他物即毀矣。常附胎於椰子檳榔果穀之實之內(nèi),通謂之圣鐵。”
(2).指人腦骨。 元 周達(dá)觀 真臘風(fēng)土記·國主出入:“新主身嵌圣鐵,縱使刀箭之屬,著體不能為害?!?span id="5czly5f" class="book">《明史·外國傳五·暹羅》:“大將用圣鐵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鐵者,人腦骨也?!眳㈤?夏鼐 《真臘風(fēng)土記校注》
《國語辭典》:血光之災(zāi)(血光之災(zāi))  拼音:xuè guāng zhī zāi
泛指殺身之禍。《水滸傳》第六一回:「目下不出百日之內(nèi),必有血光之災(zāi),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劍之下?!?/div>
刀兵災(zāi)
【三藏法數(shù)】
謂人壽減至一十歲時,諸人各起斗諍,手執(zhí)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殘害。以是因緣,世間人民,刀兵死者,其數(shù)無量,是名刀兵災(zāi)。
饑饉刀兵將起故地動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若眾生命終福盡,或互相攻伐,或值饑饉,或遇刀兵,是時地亦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