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6,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夏畦
邪許
織婦
家務(wù)
價值
耘鋤
秧歌
勤動
繇役
三夏
繡工
付出
血汗
食口
保母
《國語辭典》:夏畦  拼音:xià xī
于炎夏中耕田,比喻勤苦工作。《孟子。滕文公下》:「脅肩諂笑,病于夏畦。」
《國語辭典》:邪許(邪許)  拼音:yé hǔ
眾人共同致力時的呼聲,俗稱「號子」?!痘茨献?。道應(yīng)》:「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yīng)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div>
《漢語大詞典》:織婦(織婦)
(1).指從事紡織勞動的婦女。后漢書·龐參傳:“伏見道路行人,農(nóng)夫織婦,皆曰‘太尉 龐參 ,竭忠盡節(jié),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閒,自處中傷之地。’”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農(nóng)夫織婦,攜持幼弱,餉於其后。” 宋 戴復(fù)古 《織婦嘆》:“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
(2).指織女星。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黃節(jié) 注:“西北織婦,蓋喻織女星也……是西北者,織女所在之方也。”
《國語辭典》:家務(wù)(家務(wù))  拼音:jiā wù
家中的日常事務(wù)。《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此時太守公告老在家,不管家務(wù)?!埂都t樓夢》第六六回:「尤二姐操持家務(wù),十分謹肅。」也作「家務(wù)事」。
《國語辭典》:價值(價值)  拼音:jià zhí
1.泛稱物品的價格。《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交易事已成,不必說了,只是我們畢竟有些疑心,此殼有何好處?價值如此?」《紅樓夢》第一三回:「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叩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異稱贊。賈珍笑問價值幾何?」
2.以各種等值標(biāo)準(zhǔn)或交換標(biāo)準(zhǔn)所表示的價值,如成本、重置成本、市價等。
3.凡有助于促進道德上的善,便是價值。如以真、善、美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為衡量的準(zhǔn)繩,則視為價值。
4.正面作用。如:「他的作品在文學(xué)史上是否具有價值,后人自有評論?!?/div>
《國語辭典》:耘鋤(耘鋤)  拼音:yún chú
除草和松土用的鋤頭。
《國語辭典》:秧歌  拼音:yāng gē
1.一種流行于北方農(nóng)村間的踏歌。以數(shù)人裝扮各種人物,踩高蹻而踴歌,或為合唱,或相應(yīng)答以表演各類故事。后泛稱田間工作者所唱的歌。
2.書名。張愛玲著。長篇小說。描寫農(nóng)村生活。
《漢語大詞典》:勤動(勤動)
辛勤勞動。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貧窶者勤動終歲,而俯仰無貲?!?李大釗 《勞動教育問題》:“眼看人家一天天安寧清靜去求知識,自己卻為衣食所迫,終歲勤動,蠢蠢的象牛馬一樣不知人間為何世。”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強制農(nóng)民承擔(dān)的一定數(shù)量的無償勞動。繇,通“ 徭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薄賦歛,省繇役,貴仁義,賤權(quán)利?!?span id="6k9ulyo" class="book">《漢書·霍去病傳》:“減 隴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寬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農(nóng)民壞於繇役,而未嘗特見救恤?!眳⒁姟?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國家規(guī)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wù),包括修筑城池、造橋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赌鲜贰>砥摺?。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diào)云起,徭役無度?!埂顿Y治通鑒。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wù)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晁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埂逗鬂h書。卷四九。王符傳》:「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wù)省徭役,使之愛日?!挂沧鳌羔嬉邸埂?/div>
《國語辭典》:三夏  拼音:sān xià
1.舊時以陰歷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此夏季的三個月,合稱為「三夏」。
2.經(jīng)過夏季三次,即三年之意。宋。晁貫之《墨經(jīng)。新故》:「凡新墨不過三夏,殆不堪用?!?br />3.古代肆夏、韶夏、納夏三樂曲的合稱?!蹲髠鳌O骞哪辍罚骸溉?,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
《國語辭典》:繡工(繡工)  拼音:xiù gōng
1.刺繡的工人。
2.刺繡的工夫。
3.刺繡的工錢。
《國語辭典》:付出  拼音:fù chū
支出、交出。如:「為了完成這部書,大家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div>
《國語辭典》:血汗  拼音:xiě hàn
血液和汗水。比喻工作所用的精力。如:「田里的稻谷都是農(nóng)夫的血汗凝聚成的?!?/div>
《漢語大詞典》:食口
(1).不勞動而吃閑飯的人。后亦指家口。《商君書·墾令》:“祿厚而稅多,食口眾者,敗農(nóng)者也。” 唐 韓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詩:“秩卑俸薄食口眾,豈有酒食開容顏?!?清 劉大櫆 《鄉(xiāng)飲大賓方君墓志銘》:“ 方氏 世業(yè)醫(yī),雖名著邑里,而食口浩繁?!?br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span>:“種田人少不得豬,大女婿家捉來那只烏花小豬倒也肯長,食口很好。”
《國語辭典》:保母  拼音:bǎo mǔ
1.古時宮廷中,撫育王室子弟的女師?!抖Y記。內(nèi)則》:「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挂沧鳌副D贰埂ⅰ格倌贰?。
2.替人保育子女的婦人。漢。枚乘 七發(fā):「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nèi)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挂沧鳌副D贰?、「媬姆」、「褓母」、「褓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