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瓜田李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懷疑的場合。參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條?!侗笔?。卷四七。袁翻傳》:「今日傾過,有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貽厚責?!?/div>
《漢語大詞典》:財產(chǎn)保全
民事訴訟中,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zhí)行或難以執(zhí)行的案件,根據(jù)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quán),對爭議涉及的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jié)等方法加以保全的措施。當事人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法院駁回申請。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對方因財產(chǎn)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國語辭典》:安不忘?! ?span id="l6cbfbd" class='label'>拼音:ān bù wàng wéi
居于安定、太平時不能忘記潛伏著的危機。《易經(jīng)。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埂杜f唐書。卷八九。王方慶傳》:「此乃三時務(wù)農(nóng),一時講武,以習射御,角校才力,蓋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國語辭典》:熬頭兒(熬頭兒)  拼音:áo tou ér
長時間忍耐后的收穫。如:「你現(xiàn)在雖然日子苦了點,但是孩子聰明健壯,將來總有個熬頭兒?!?/div>
《國語辭典》:必要條件(必要條件)  拼音:bì yào tiáo jiàn
邏輯學上指無此條件則無彼結(jié)果。如:「氧氣是燃燒的必要條件?!?/div>
《國語辭典》:絆馬坑(絆馬坑)  拼音:bàn mǎ kēng
陷馬坑,用來絆倒馬匹而身陷其中。
《漢語大詞典》:保不準(保不準)
說不定,可能。如:聽他的口音,保不準是 陜北 一帶的人。
《國語辭典》:保不定  拼音:bǎo bù dìng
說不定、可能?!都t樓夢》第一回:「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孽?;?。第二三》:「自各兒也保不定一時高興,給人家說著笑著,又該叫你犯疑了?!挂沧鳌副2黄洹埂ⅰ副2积R」、「保不住」。
《國語辭典》:保不齊(保不齊)  拼音:bǎo bù qí
說不定、可能。如:「可千萬別小覷了他,保不齊日后他真的飛黃騰達了?!挂沧鳌副2欢ā埂?/div>
《國語辭典》:保不住  拼音:bǎo bù zhù
1.不能守住。如:「再不努力工作,你那點家產(chǎn)恐怕保不住啰!」
2.說不定、難免?!都t樓夢》第五五回:「姑娘知道二奶奶本來事多,那里照看的這些,保不住不忽略?!挂沧鳌副2欢ā?。
《國語辭典》:處安思危(處安思危)  拼音:chǔ ān sī wéi
居于安樂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困難?!稑犯娂?。卷一五。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皇夏》:「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也作「居安慮?!?、「居安思危」。
《國語辭典》:搶收(搶收)  拼音:qiǎng shōu
為避免遭受損失,于農(nóng)作物成熟或接近成熟時緊急采收。如:「國軍官兵于臺風來臨前,協(xié)助農(nóng)民搶收稻米?!?/div>
《國語辭典》:七八成  拼音:qī bā chéng
十之七八,表示多數(shù)?!段拿餍∈贰返谒陌嘶兀骸甘彀颂煜聛?,只要天天在外頭應酬,面子上的人,大約也可認得七八成了?!?/div>
《國語辭典》:歧義(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種語言形式,可以表達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意義的語言現(xiàn)象。例如「他已經(jīng)走了半個多小時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離開」。又如「這個人誰都認識」,可以理解成「這個人認識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這個人誰都認識他」。
《國語辭典》:偶然性  拼音:ǒu rán xìng
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或不可能出現(xiàn),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發(fā)生的情況。此與事物發(fā)展的本質(zhì)沒有必然的關(guān)系。
《漢語大詞典》:必然性
哲學上指由事物內(nèi)在本質(zhì)所規(guī)定的決定性的聯(lián)系或趨勢。在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互相聯(lián)結(jié),交互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zhuǎn)化。與“偶然性”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