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年不詳??ねw郡(今河北趙縣)。唐初任蔚州司馬。事跡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皎然《詩式》卷三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詩續(xù)補遺
君武,趙郡人,唐初蔚州司馬。詩一首。(《全唐詩》無李君武詩)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會稽句章人,字君選。高宗永隆初,由進士舉明經(jīng),調(diào)醴泉尉,遷華陰令,有治績,累遷司農(nóng)卿。適魏元忠與張昌宗廷辯獲罪,上疏申理元忠之枉,張易之惡之,謫嶺表,移饒州、和州刺史。以父喪歸里。性至孝,父死,七日絕漿,三年不櫛。
人物簡介
【生卒】:?—697 【介紹】: 唐洺州平恩人,字季翔。性倜儻,通六籍百家之書。曾攀恒岱,浮洞庭,窺河源,踐岷衡,以稽四海風俗,天下險易。高宗儀鳳中,出為汲縣尉,改曲阿,遷龍門、雩都主簿。卒,友人謚為貞節(jié)君。(《全唐文》卷二二六),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685—762 【介紹】: 亦稱唐明皇。唐朝皇帝。睿宗第三子。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始封楚王,后為臨淄王。中宗景龍四年,密謀匡復,起兵誅韋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禪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為相,革除弊政,國力強盛,史稱開元之治。后寵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執(zhí)政,吏治腐敗,又好聲色,奢侈荒淫,至天寶十四載,爆發(fā)安史之亂,避難奔蜀。太子李亨即位靈武,被尊為太上皇。返京居西內(nèi),左右悉遭貶逐,抑郁而卒,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謚曰明,故亦稱唐明皇。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臨淄郡王。因誅韋后有功,立為太子。先天元年(712)繼位,在位45年,前期勵精圖治,以張九齡、姚崇、宋璟為相,形成“開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執(zhí)政,國事日非,終于引發(fā)“安史之亂”。后因受肅宗監(jiān)視,悒郁而死。事跡見新、舊《唐書》本紀。玄宗多才多藝,知音善書,工詩能文。王世貞云:“明皇藻艷不過文皇(太宗),而骨氣勝之。”又云:“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藝苑卮言》卷四)《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8首,詩序1首。唐詩匯評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稱唐明皇。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誅韋氏功,立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寶末安祿山叛亂,潼關(guān)失守后奔蜀,冊太子亨即位靈武。兩京收復后,還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藝.知音律,善書法,工詩能文,有《玄宗集》,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詞學圖錄
李隆基(685-762)廟號玄宗。隴西成紀人,睿宗第三子?!?a target='_blank'>舊唐書·本紀》稱"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有《好時光》詞云:"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全唐文·卷二十
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長壽二年降封臨淄郡王。韋后矯詔稱制。帝定策討亂。拜殿中監(jiān)。唐隆元年進封平王。睿宗即位。立為皇太子監(jiān)國。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號開元天地大寶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載七月禪位。冊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謚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作品評論
或曰:“唐自神龍以還,品格漸高,頗通遠調(diào)。”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詩義,亦固然爾。玄宗內(nèi)智明朗,睿心疏暢,既新國步,遂拾詞華。開元之際,君臣悅豫,餞別臨游,動紓文藻,而感舊矚芳,探奇校獵,情欣所屬,輒有命賦。一時賡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詞人競進,六藝爭長,固已陵夸建安之跡,而泳貞觀之馀波矣。然貞觀之初,浮靡雖去,而綺麗猶揚。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陳具,吏事深刻,人懷密志,無復疏節(jié),先時風軌,為之一變。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憤之調(diào),不吐其華,骨氣頓高,風神遂委,而藻思麗情漸異往時矣。天寶之后,治人凋謝,而亂梗外集,飄零奔潰,無復治朝之風,求之風人閑雅之意,蓋亦徵(微)矣。三變之端,殆有出于此乎!《藝苑卮言》
明皇藻艷不過文皇,而骨氣勝之。語象,則“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語境,則“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語氣,則“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語致,則“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唐詩歸
鐘云:六朝帝王鮮不能詩,大抵崇尚纖靡,與文士競長,偏雜軟滯,略于文字中窺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韻風力一洗殆盡,開盛唐廣大清明氣象,真主筆舌與運數(shù)隆替相對。
人物簡介
生卒年不詳??ね麞|平(今山東東平東),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初射策登科,睿宗景云中為洹水縣令。玄宗先天元年(712)為魏知古所薦,歷監(jiān)察御史里行,遷戶部員外郎。開元中為張嘉貞所薦,授中書舍人。后任戶部侍郎、右庶子。能詩,頗自負才華。生平事跡散見《舊唐書·魏知古傳》及《張嘉貞傳》、《元和姓纂》卷六、梁肅《秘書少監(jiān)東平呂公神道表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呂太一詩1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太一。景云中為洹水令。拜監(jiān)察御史里行。遷戶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初為任丘令。開元四年,開渠自縣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水,為通利渠,陂淀蓄泄,得地二百余頃,百姓利之,號為魚君陂。
人物簡介
【介紹】: 唐瓜州常樂人,字威明。初事郭知運為右衛(wèi)副率,知遠卒,代為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玄宗開元十四年,以擊破吐蕃功遷大將軍,封晉昌縣伯。后涼州回紇、契苾、思結(jié)、渾四部叛,君夐與之力戰(zhàn),兵盡而死。
人物簡介
【介紹】: 唐福建長溪人,字珍君。中宗神龍進士。肅宗為太子時,以右補闕兼侍讀、積歲不遷,乃棄官徒步歸鄉(xiāng)里。及肅宗即位以舊恩召之,已卒。遂名其鄉(xiāng)曰廉村,水曰廉溪。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珍君,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龍二年(706)進士及第,累遷左補闕,兼東宮侍讀。因東宮生活清淡,作詩自悼,題于壁間,玄宗見之不悅,題詩其旁:“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乃謝病還鄉(xiāng),計月而受“長溪歲賦”。肅宗登位,以舊恩召回,時令之已卒。約卒于天寶年間。事跡散見于《新唐書·賀知章傳》、《唐語林》卷五、《唐詩紀事》卷二〇?!?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人物簡介
【生卒】:709—767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李適子。工文詞。玄宗開元初,明經(jīng)及第,復登博學弘辭科,再遷鄠縣尉。肅宗朝,歷戶、吏二部郎中,累遷中書舍人,貶通州別駕。代宗即位,征為京兆少尹,復為中書舍人。由秘書少監(jiān)遷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大歷二年,改右散騎常侍。性豁達,善與人交,在朝以推賢進士為務(wù),士以此多之。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能文,舉明經(jīng),博學宏辭。肅宗時為中書舍人。代宗時累官右散騎常侍。時稱恢博君子。卒贈禮部尚書。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季卿。京兆人。明經(jīng)擢第。代宗朝官潮州刺史。
人物簡介
【生卒】:728—798 【介紹】: 唐瀛州樂壽人。少以戰(zhàn)功歷果毅折沖郎將,充平盧兵馬使。代宗時,累封河間郡公。德宗幸奉天,君牙輔李晟赴難,收復宮闕,加御史大夫、檢校常侍。晟入朝,君牙代為鳳翔尹、鳳翔隴州都防御觀察使,尋遷右神策行營節(jié)度、加檢校工部尚書。吐蕃連年犯邊,君牙以耕戰(zhàn)為守備,戎不能侵。
人物簡介
【生卒】:735—800 【介紹】: 唐河中人,字君載。登進士第。歷遷侍御史、中書舍人、禮部侍郎。中書省有古柳枯死,德宗自梁州還,復榮茂,人以為瑞柳,渭令貢士賦之,帝聞,不以為善。又與裴延齡為姻家,擢其子操上第,為正人嗤鄙。會入閣,遺私謁之書于庭,遂出為潭州刺史。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5—800 字君載,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約于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肅宗時避地越州。代宗廣德元年至大歷五年(763—770)間任越州兵曹參軍,與鮑防、嚴維等數(shù)十人聯(lián)唱,結(jié)集為《大歷年浙東聯(lián)唱集》。歷永康令,七年任浙西節(jié)度支使。時往湖州,與顏真卿、皎然等人聯(lián)唱,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十一年入朝任殿中侍御史,十四年貶歙州司馬。德宗貞元中遷中書舍人。十年(794)授禮部侍郎,十一年至十三年三掌貢舉。九月出為湖南觀察使,十六年七月卒。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存呂渭詩5首、又聯(lián)句2首,《全唐詩續(xù)拾》補入聯(lián)句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