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王治(960年—997年),字溫古,高麗王朝第六任君主(981年—997年在位)。他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戴宗王旭次子,早年受封開寧君,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繼承堂兄景宗王胄之位,被宋朝冊封為高麗國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2—1011 【介紹】: 宋并州太原人,字君華。吳廷祚第四子。尚太宗女,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鄆州、河陽。淳化間秋霖河溢,元扆督工補塞,濟民以餅餌、舟楫。真宗時遷寧國軍留后、知定州。累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出知潞州,分領澤、潞、晉、絳、磁、隰、威勝七州軍戎事。官終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忠惠。
全宋文·卷一九五
吳元扆(九六二——一○一一),字君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廷祚第四子。選尚太宗第四女蔡國公主,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愛州刺史、團練使,知鄆州、河陽,改鄯州觀察使。真宗即位,知澶州、定州。景德元年拜武勝軍節(jié)度,三年,出知潞州,后加檢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卒,年五十,謚忠惠。《宋史》卷二五七《吳廷祚傳》有附傳。
牛冕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君儀。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歷知徐州,以勤政聞。召為監(jiān)察御史,屢遷福建轉運使,建議廢邵武軍歸化金坑,民便之。累官至祠部員外郎。卒年六十四。
全宋文·卷一三○
牛冕,字君儀,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通判郴州、和州,知滁州。端拱元年,直史館,出知潤州,為福建轉運使。至道初,進秩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真宗即位,改工部郎中。咸平元年選知益州,仍拜右諫議大夫。三年正月,戍卒亂,棄城出奔,削籍流儋州。后遇赦,移欽、英二州,歷鄂、海二州別駕,淮南節(jié)度副使。大中祥符初,起知漣水軍。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陳侃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君和。事親至孝。親有疾,省侍嘗藥,夜不解衣。執(zhí)喪盡禮。五世同居無閑言。太宗至道二年,郡守何蒙上其事,詔旌其門。鄉(xiāng)人稱其門為陳孝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7—1028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君復。早歲游江淮間,后歸杭州,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種梅養(yǎng)鶴,終身不娶,時稱“梅妻鶴子”。善行書,喜為詩,多奇句。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和靖詩集》。
全宋詩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學,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孤山,相傳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終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年六十一(《咸淳臨安志》卷六五)。真宗聞其名,曾賜粟帛;及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傳?!×皱驮?,以明正德間黑口本為底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四部叢刊》所收影明鈔本即據(jù)此)。校以宋紹熙間沈詵刻本(簡稱宋本,祇殘存卷上)、明正統(tǒng)八年王玘刻本(簡稱正統(tǒng)本)、明萬歷間諸時寶刻本(簡稱萬歷本)。并參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吳調(diào)元刻本(簡稱康熙本)、日本貞享三年柳枝軒刊本(二卷本,簡稱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書詩卷》(簡稱自書詩卷)及《淳祐臨安志》(簡稱《淳祐志》)、《咸淳臨安志》(簡稱《咸淳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且吸收了清盧文弨以正統(tǒng)本??滴醣荆ê喎Q盧校)、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簡稱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據(jù)自書詩卷、康熙本、《淳祐志》、《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附于第四卷卷末。
詞學圖錄
林逋(967-1028) 字君復,卒謚和靖先生,后世稱林處士。錢塘人。工詩擅書,隱居孤山二十年,不仕不娶,梅妻鶴子。《宋史》有傳。有《林和靖詩集》,存詞四首,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二一一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克己,仕吳越錢氏為通儒院學士。逋少孤力學。景德間游江淮歸,結廬杭州西湖之孤山,與梅鶴為侶,二十年不入城市。真宗詔長吏歲時勞問。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賜謚曰「和靖先生」。逋善行草,喜為詩,其詩孤峭澄淡,名齊魏野,其詠梅之「疏影」、「暗香」一聯(lián)尤為絕唱。然其詩稿未嘗自錄,故所存百無一二,皇祐中諸孫大年始掇拾為集,《宋史·藝文志》著錄《林逋詩》七卷,又《》二卷。今傳世之《林和靖詩集》為四卷。其外尚有《摘句圖》一卷、《省心錄》一卷(存)。事跡見曾鞏《林逋傳》(《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八),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咸淳臨安志》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上亦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初建州人,字君佐。南唐時舉明經(jīng)登第。知廬山國學,嚴持禮法。升堂講說,座下肅然,生徒自四方來者數(shù)倍平時。歸宋,補衡山主簿,廉潔無諂。秩滿致仕,守南岳廟令,數(shù)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即玄武。相傳為凈樂國王太子。生而神靈。及長,志除邪魔。遇紫虛玄君授以道秘,遂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道教奉之為本教神。本號玄武,宋真宗大中祥符間,因避諱改為真武,尊號為“鎮(zhèn)天真武靈應祐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三三《云麓漫鈔》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安州安陸人。真宗景德間進士。歷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大中祥符中,自御史臺謫官寧海。真宗命戚綸、陳堯臣等校正《道藏》,以綸等薦,得主其事,編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之。復撮其精要總計萬余條,編成《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
全宋詩
張君房,安陸(今屬湖北)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大中祥符中自御史臺謫官寧海,時真宗崇道教,選道士校定道藏,命君房主其事(《萬姓統(tǒng)譜》卷三九),大中祥符九年(一○一六)以著作佐郎就杭州監(jiān)寫本(《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后知隨、郢、信陽三州,年六十三分司,歸安陸。六十九歲致仕,七十六歲仍著詩賦雜文,卒年不詳。其子百藥嘗纂為《慶歷集》三十卷,不傳。事見宋王明清《麈史》卷中。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
張君房,安陸(今湖北安陸)人,一說開封人。景德二年進士,除知升州江寧縣事。大中祥符初為開封府功曹參軍,累擢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祥符五年,自御史臺謫官寧海。時真宗以秘閣道書付杭州,命戚綸等校正《道藏》,綸薦君房主其事,遂除著作佐郎,與道士十人修校,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上。八年,出知錢唐縣。乾興中,通判江陵。復撮《道藏》精要,成《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存)。又著《潮說》三卷、《野語》三卷、《乘異記》三卷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四,《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七、八,《萬姓統(tǒng)譜》卷三九,《楚紀》卷四三,《咸淳臨安志》卷八九,《直齋書錄解題》卷八、一一、一二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諸葛賡(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號熙真子,丹陽(今屬江蘇)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官英州真陽、湖州德清尉,饒州樂平主簿,宣州旌德、撫州宜黃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寧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舊傳》卷三)。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磁州滏陽人,字士衡。以父戰(zhàn)死契丹補官。累功遷右班殿直。仁宗天圣初,以左侍禁簽書滑州兼修河都監(jiān),以護滑州堤功,特遷內(nèi)殿崇班。以京師數(shù)罹水災,請委官疏鑿近畿諸州古溝洫。復為滑州修河都監(jiān),遷供備庫副使,改西作坊使,就遷鈐轄。有吏才,尤明于水利,朝廷每訪以利害。
全宋文·卷三一七
張君平(?——一○二七),字士衡,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以父承訓與契丹戰(zhàn)死,補三班差使殿侍、黔州指揮使,以功遷奉職,除駐泊監(jiān)押,徙容、白等州巡檢。擢閤門祗候,管勾汴口。天圣初,簽書滑州事兼修河都監(jiān),召同提點開封府界縣鎮(zhèn)公事。復為滑州修河都監(jiān),遷供備庫副使,改西作坊使,就遷鈐轄,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宋史》卷三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字君殊。以父與契丹戰(zhàn)歿,補下班殿侍。真宗朝累擢殿前都虞候。仁宗天圣初,為永定陵總管,奏雷允恭等擅徙陵穴事,允恭等論死。歷知澶、相、曹三州,為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所至驕恣不法,以贓發(fā)除名編管連州,卒于貶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 【介紹】: 宋人,字君從。官終尚書司封郎中。神宗元豐五年,年七十七,與文彥博、富弼輩為洛陽耆英會,與彥博、程珦、司馬旦等為同甲會,又與司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諸人為真率會。
全宋詩
席汝言(一○○六~?),字君從。曾官司封郎中。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與司馬光、富弼、文彥博等為洛陽耆英會,各賦詩,時年七十七。事見《司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會序》。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90 【介紹】: 宋洛陽人,字伯溫。程羽曾孫。以祖任入仕,為黃陂尉。仁宗慶歷間通判南安軍,與周敦頤游,命二子顥、頤從之學。歷知龔、鳳、磁、漢四州,為政廉謹寬和。因反對熙寧新法,稱病歸,旋致仕。
全宋詩
程珦(一○○六~一○九○),字伯溫,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顥父。仁宗天圣中歷黃陂、廬陵二縣尉,潤州觀察支使。歷知龔、鳳、磁、漢諸州。神宗熙寧中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宮,致仕。哲宗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五。事見《宋史》卷四二七《程顥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
程鮱(一○○六——一○九○),字伯溫,原名溫,字君玉,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天圣中,仁宗錄舊臣后,補郊社齋郎,歷黃州黃陂、吉州廬陵二縣尉、潤州觀察支使。慶歷間判南安軍事,時周敦頤為司理,命二子顥、頤從其學。以按察官論薦,改大理寺丞、知虔州興國縣,又知徐州沛縣,監(jiān)在京西染院,知鳳、磁、漢三州事。熙寧法行,抗議未便,即移疾歸,旋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五。見《伊川集》卷八《先公太中自撰墓志》,《先公太中家傳》,《宋史》卷四二七《程顥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35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君山。蔡襄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為長溪縣尉。善折獄,人稱神明。遷太康主簿,以疾早卒。有遺稿十數(shù)萬言,皆言當世之務。
全宋詩
蔡高(一○一四~一○四一)(生年據(jù)《端明集》卷三六《祭弟文》推算),字君山,仙游(今屬福建)人,襄弟。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曾為開封府太康主簿,調(diào)長溪縣尉,善折獄,以疾卒于官,年二十八。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八《蔡君山墓志銘》、《莆陽文獻傳》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