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文考
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頌之為文考。后用為帝王亡父的尊稱。《書·泰誓下》:“予克 受 ,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 孔 傳:“言 文王 無罪於天下。”后漢書·明帝紀(jì)贊:“懋惟帝績,增光文考。” 唐 張說 《上黨舊宮述圣頌》:“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宋 秦觀 《代賀皇太后生辰表》:“弼成文考,既隆逮下之風(fēng),共養(yǎng) 太姜 ,益著《思齊》之美?!?/div>
《漢語大詞典》:姬公
(1).指 周公 姬旦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今 黃帝 、 虞舜 、 姬公 、 孔父 ,世之所仰而信者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自 周 命維新, 姬公 定法?!?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 姬公 之幾舃,奏 崇伯 之膚功。”
(2).指 周文王 姬昌 。文選·張協(xié)〈七命〉:“其基德也,隆於 姬公 之處 岐 ?!?李善 注:“ 姬公 , 文王 也?!?br />(3).泛指 周 天子。 清 趙翼 《自鳴鐘》詩:“刻漏法本自中土, 軒帝 姬 公幾荒度?!?/div>
《漢語大詞典》:造舟
周文王 成婚時,曾并船為橋,納聘于 渭水 。《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 渭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朱熹 集傳:“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造,作;梁,橋也。作船於水,比之而加版於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橋也。傳曰: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張子 曰:造舟為梁, 文王 所制,而 周 世遂以為天子之禮也?!焙笠蛞灾敢皂樞虿⒘兄鄞?span id="p7h5kwv" class="book">《文選·張衡〈東京賦〉》:“造舟清池,惟水泱泱?!?薛綜 注:“造舟,以舟相比次為橋也?!?唐 王邱 《法藏禪師塔銘序》:“有 隨信行禪師 與在世造舟為梁,大開普敬認(rèn)惡之宗,將藥破病之説?!币徽f,為聚集舟船。 楊樹達(dá) 《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詩造舟為梁解》:“注家説造舟為比舟,其義誠是,然造訓(xùn)為比,古書訓(xùn)詁未見。余謂造當(dāng)讀為聚,造舟謂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 楊樹達(dá) 《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詩造舟為梁解》:“注家説造舟為比舟,其義誠是,然造訓(xùn)為比,古書訓(xùn)詁未見。余謂造當(dāng)讀為聚,造舟謂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晉書·后妃傳序:“是以哲王垂憲,尤重造舟之禮;詩人立言,先奬《葛覃》之訓(xùn)?!?/div>
《漢語大詞典》:寧王(寧王)
(1).謂開國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受命曰寧王?!?孫星衍 疏:“ 鄭 注見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鄭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謂 文王 為寧王, 成王 亦謂 武王 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币徽f,寧王指 文王 ,“寧”當(dāng)作“文”。參閱 曾運(yùn)乾 《尚書正讀》。
(2).指 唐 李憲 。 睿宗 長子,封 寧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為 讓皇帝 。 唐 溫庭筠 《彈箏人》詩:“ 天寶 年中事玉皇,曾將新曲教 寧王 ?!?br />(3). 明 朱權(quán)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寧 ,稱 寧王 。自號 臞仙 ,又稱 涵虛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鑒博論》、《漢唐秘史》太和正音譜,以及雜劇十二種。
《漢語大詞典》:二后
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毛 傳:“二后, 文 武 也。”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是以業(yè)隆於繦緥,而崇冠於二后?!?李善 注:“二后, 文 武 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陳書·廢帝紀(jì)》:“昔昊天成命,降集寶圖,二后重光,九區(qū)咸乂。”
《漢語大詞典》:四友
(1).指 周文王 四個親信大臣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顛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顛 ?!币徽f 太顛 作 太公望 。見《圣賢群輔錄》卷上。詩·大雅·文王序 孔穎達(dá) 疏引《殷傳》云:“ 西伯 得四友獻(xiàn)寶,免於虎口而克 耆 ?!?br />(2).指 孔子 四個學(xué)生 顏淵 、 子貢 、 子張 、 子路 。孔叢子·論書:“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顏淵 )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賜 ( 子貢 )也,遠(yuǎn)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師 ( 子張 )也,前有光,后有輝,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御侮乎?’”一說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挠阎擞H受音旨,發(fā)斯談?wù)?,將非窮達(dá)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國志·吳志·孫登傳以 諸葛恪 、 張休 、 顧譚 、 陳表 為太子 孫登 四友;晉書·王澄傳以 王敦 、 謝鯤 、 庾敳 、 阮修 為 王衍 四友;南齊書·褚炫傳以 褚炫 、 劉俁 、 謝朏 、 江斅 為四友;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以 崔融 、 李嶠 、 蘇味道 、 杜審言 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 宋 謝翱 《文房四友嘆》:“兵后四友流落,有訪而得之者,則頂禿足折,笏碎幅裂?!?/div>
《漢語大詞典》:太姒
亦作“ 大姒 ”。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詩·大雅·思齊:“ 大姒 嗣徽音,則百斯男。” 毛 傳:“ 大姒 , 文王 之妃也?!?span id="ppnawur" class="book">《史記·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 太姒 , 文王 正妃也?!焙笥脼橘t母的典實(shí)。 宋 岳珂 愧郯錄·孝明后制:“既侔 大姒 之賢,宜易小君之號,貽謀百世,正位六宮?!?/div>
《漢語大詞典》:二文
(1).指 周文王 與 楚文王 。左傳·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盜有所在矣。” 楊伯峻 注:“二 文 , 周文王 與 楚文王 ?!?br />(2).指 春秋 晉文侯 與 晉文公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fù)二 文 之業(yè),弛 周室 之憂,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余一人有大愿矣。” 杜預(yù) 注:“二 文 ,謂 文侯 仇 、 文公 重耳 。”
《漢語大詞典》:任姒
周文王 母 太任 與 周武王 母 太姒 的合稱。古代認(rèn)為二人是賢惠后妃的典范。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榮 任 姒 之母 周 。” 顏師古 注:“ 任 , 太任 , 文王 之母; 姒 , 太姒 , 武王 之母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體乾坤之德,齊蹤 虞妃 ,比跡 任姒 ?!?宋 蘇轍 《請?zhí)侍笫軆员怼?/a>:“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躬 任 姒 之至德,蹈 舜 禹 之休功。” 元 揭徯斯 《藝文監(jiān)賀表》:“陛下如日東升,以天下養(yǎng),雖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發(fā)皇明,必治資 任 姒 之賢,有以基王化。”《晚清文學(xué)叢鈔·廿世紀(jì)世界文明燈彈詞》:“也是他未脫經(jīng)生論幾章, 任 姒 餘風(fēng)猶未熄?!?/div>
《漢語大詞典》:有莘
亦作“ 有侁 ”。
(1).古國名。有,詞頭。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陜西省 合陽縣 東南。史記·夏本紀(jì)“ 禹 之父曰 鮌 ” 司馬貞 索隱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謂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高密 , 禹 所封國。
(2). 商湯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國。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舊 陳留縣 東。一說,在今 山東省 曹縣 北。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登 有莘 之虛以觀師?!?楊伯峻 注:“ 莘 ,舊國名……據(jù)《春秋輿圖》, 有莘氏 之虛在今 山東省 曹縣 西北?!?span id="j7zkige" class="book">《呂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xiàn)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高誘 注:“侁,讀曰莘?!?span id="bf5zxzw" class="book">《史記·殷本紀(jì)》:“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湯 而無由,乃為 有莘氏 媵臣?!?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古 莘國 在 汴州 陳留縣 東五里,故 莘城 是也。”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à
春秋時齊桓公和晉文公二位霸主。《谷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zhì)子不及二伯?!埂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ó
1.周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大臣周公和召公?!抖Y記。王制》:「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br />2.稱謂。稱父親的第二個哥哥。
3.稱謂。稱丈夫的第二個哥哥。
《漢語大詞典》:四王
(1).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 商湯 、 周文王 、 周武王 。左傳·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 杜預(yù) 注:“ 禹 、 湯 、 文 、 武 ?!?br />(2). 清 初山水畫家 王時敏 、 王鑒 、 王原祁 、 王翚 的合稱。他們在藝術(shù)思想和風(fēng)格上,直接或間接受 董其昌 影響。技法方面功力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創(chuàng)新,不少作品趨于程式化,對 清 代山水畫有深遠(yuǎn)影響。 康熙 至 乾隆 間有 王昱 、 王愫 、 王玖 、 王宸 ;其后又有 王三錫 、 王廷元 、 王廷周 、 王鳴韶 ,俱畫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稱為“小四王”,后者稱為“后四王”。
《漢語大詞典》:姬文
即 周文王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伏惟陛下遠(yuǎn)覽 姬文 二 虢 之援,中慮 周成 召 、 畢 之輔,下存 宋昌 磐石之固。”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 武丁 姬文 不獨(dú)治,而 傅説 呂尚 不永棄?!?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稷 契 身佐 唐 虞 ,有大功於天地, 商武 姬文 ,所以膺圖受籙?!?/div>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伯昌
即 周文王 。姓 姬 ,名 昌 。 紂王 時為西方諸侯之長,號 西伯 ,故稱。《楚辭·天問》:“ 伯昌 號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 伯昌 ,謂 文王 也?!?/div>
《漢語大詞典》:茲泉
泉名。相傳為 姜太公 遇 周文王 時的釣魚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上:“ 渭水 之右, 磻溪水 注之。水出 南山 茲谷 ,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謂之 茲泉 ……即呂氏春秋所謂 太公 釣 茲泉 也?!?span id="nr7xk2b"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八三四引呂氏春秋亦作 茲泉 。今本呂氏春秋·謹(jǐn)聽作“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