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和聲(和聲)  拼音: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眾人應(yīng)和的部分。
2.音樂上指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guī)律同時發(fā)聲。
《漢語大詞典》:和聲(龢聲)
(1).詞、曲中的襯詞。原為歌曲中常由他人應(yīng)和的部分,如“賀賀賀”、“何何何”之類。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 唐 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fù)用和聲?!?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一:“ 唐 人朝成一詩,夕付管絃,往往聲希節(jié)促,則加入和聲。凡和聲皆以實字填之,遂成為詞?!?br />(2).隨聲附和。 明 李贄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謂矮子觀場,隨人説研,和聲而已。”
《漢語大詞典》:和聲署(和聲署)
本為 明 代之教坊司, 清 雍正 中改為和聲署,管理朝會時音樂歌舞事項。清史稿·職官志一:“和聲署,署正,署丞,俱 滿 漢 各一人?!?/div>
《國語辭典》:和聲樂器(和聲樂器)  拼音:hé shēng yuè qì
能同時演奏出雙音以上的合音樂器。為英語harmonic instrument的意譯。常見如風(fēng)琴、鋼琴、豎琴、吉他、笙等。
《國語辭典》:和聲學(xué)(和聲學(xué))  拼音:hé shēng xué
十八世紀(jì)研究和弦進行的理論,為西方重要音樂理論。為英語theory of harmony的意譯。
《分類字錦》:和聲入神(和聲入神)
虞世南 琵琶賦 謐四座以傾耳,嘆和聲之入神。
分類: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