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國相(國相)
(1).古時輔政的大臣。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鬭,況國相乎!”
(2).比喻具有輔國之才的人。史記·晉世家:“ 晉公子 賢,而其從者皆國相。”
(3).指王國或封國輔政之臣。 宋 陸游 《蠟彈省札》:“大者為王……其國并置國相一員,委本國選擇保奏,當降真命。”
(4).指侯國的長官。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國相:“ 揚州 南徐州 諸州但有令長,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國相?!?/div>
《國語辭典》: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諺語)比喻雙方交惡,不應(yīng)為難或迫害中間的聯(lián)絡(luò)人?!度龂萘x》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瑜曰:『斬使以示威。』」也作「兩國相爭,不阻來使」、「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兩國戰(zhàn)爭,不斬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