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大事不糊涂(大事不糊塗)
謂對待大是大非問題,頭腦清醒明白,毫不含糊。宋史·呂端傳:“ 太宗 欲相 端 ,或曰:‘ 端 為人糊涂?!?太宗 曰:‘ 端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決意相之。”
《國語辭典》:呆頭呆腦(呆頭呆腦)  拼音:dāi tóu dāi nǎo
形容言行遲鈍,不靈活的樣子?!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三一回:「趙元常見他的為人,呆頭呆腦,說的話,不倫不類,又想到制臺剛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挂沧鳌复裟X呆頭」。
《國語辭典》:呆頭呆腦(獃頭獃腦)  拼音:dāi tóu dāi nǎo
思想不靈活,舉止遲鈍的樣子?!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负髞硐目偧滓蚕铀纛^呆腦,不知道常來承謝,由著眾人把周進辭了來家?!埂都t樓夢》第八九回:「他說寶二爺怎么好,只會頑兒,全不像大人的樣子,已經(jīng)說親了,還是這么呆頭呆腦?!?/div>
《漢語大詞典》:呆傻
頭腦遲鈍糊涂。例如:他一點兒也不呆傻,內(nèi)心明白得很。
《漢語大詞典》:呆憨
猶愚笨。頭腦遲鈍,不靈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甲呆憨無所復(fù)計,各處勾牒至,但以賂囑免行?!?/div>
《漢語大詞典》:腦球(腦球)
頭腦,腦子。 陶曾佑 《論小說之勢力及影響》:“﹝有一大怪物﹞刺人腦球,驚人眼簾,暢人意界,增人智力?!?/div>
分類:頭腦腦子
《國語辭典》:撓頭(撓頭)  拼音:náo tóu
1.用手搔頭。形容事情煩雜,不易解決。如:「這件事真撓頭?!?br />2.比喻發(fā)亂。如:「撓頭獅子似的?!?/div>
《國語辭典》:如墮五里霧中(如墮五里霧中)  拼音: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好像墜入極大的云霧中。語本《后漢書。卷三六。張霸傳》:「性好道術(shù),能作五里霧。」后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你們倆這樣一吵,把我搞得如墮五里霧中,摸不著頭緒?!?/div>
《國語辭典》:人小鬼大  拼音:rén xiǎo guǐ dà
年紀雖小懂得的事卻很多。如:「你別瞧他是個孩子便想欺負他,他可是人小鬼大,機靈得很!」
《漢語大詞典》:上元丹田
道家謂人的頭腦。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腦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宮;下元丹田,氣海也,亦名精門?!?/div>
分類:道家頭腦
《漢語大詞典》:木腦殼(木腦殻)
方言。猶言木頭腦袋,形容呆笨。 艾蕪 《烏鴉之歌》:“這小子,簡直木腦殼一樣,不曉得玩!”
《漢語大詞典》:朦頭轉(zhuǎn)向(朦頭轉(zhuǎn)嚮)
頭腦迷糊,不辨方向。 康濯 《買牛記》:“但他又是村農(nóng)會代表,從去年秋天到今年三四月,光解放戰(zhàn)爭當(dāng)中的勤務(wù)動員就忙得他朦頭轉(zhuǎn)向,沒工夫管生產(chǎn)的事。”
《漢語大詞典》:懵頭轉(zhuǎn)向(懵頭轉(zhuǎn)向)
形容頭腦昏亂,糊里糊涂。轉(zhuǎn)向,迷失方向。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敵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擊,在包圍圈里懵頭轉(zhuǎn)向。” 郭澄清 《黑掌柜》:“他這一陣,鬧得我懵頭轉(zhuǎn)向。” 蔣子龍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今天竟叫新來的廠長給說得懵頭轉(zhuǎn)向,連好壞話都分不出來了?!?/div>
《國語辭典》:利令智昏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被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亂?!妒酚?。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太史公曰》:「鄙語曰:『利令智昏?!黄皆澩ば罢f,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馀萬眾,邯鄲幾亡?!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回:「禁不得這班小人,在旁邊唆撥,難免他利令智昏呢!」也作「欲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