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3詞典 1分類詞匯 172
《漢語大詞典》:宗長(宗長)
(1).尊崇長者。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厥初冥昧,不慮不營。欲以物開,患以事成。犯機(jī)觸害,智不救生。宗長歸仁,自然之情。”
(2).宗族的首領(lǐng)。隋書·經(jīng)籍志二:“及 周太祖 入關(guān),諸姓子孫有功者,并令為其宗長,仍撰譜録,紀(jì)其所承?!?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huì)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四節(jié)便說他在京師一天一天地又發(fā)展起來,族里的人繁昌起來了,他們大開筵席,殺豬宰羊,吃得酒醉肉飽,他就做了同族人的酋長也就是宗長?!?br />(3).謂以之為首領(lǐng)。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上宰奉皇靈,侯伯咸宗長?!?/div>
《漢語大詞典》:三房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常念:“常念三房相通達(dá)。” 梁丘子 注:“三房,謂明堂、明房、丹田之房也?!?br />(2).指同宗族分衍出來的三個(gè)支派。宋史·蠻夷傳三·撫水州:“其酋皆 蒙 姓同出,有上、中、下三房?!?br />(3).三房妻室。紅樓夢第四六回:“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們就使不得?” 魯迅 《吶喊·故鄉(xiāng)》:“你放了道臺(tái)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
《漢語大詞典》:保世
謂保持爵祿、宗族或王朝的世代相傳。左傳·昭公元年:“ 子羽 謂 子皮 曰:‘ 叔孫 絞而婉, 宋 左師 簡而禮, 樂王鮒 字而敬,子與 子家 持之,皆保世之主也。 齊衛(wèi) 陳 大夫其不免乎!’”國語·周語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使務(wù)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一:“乃我祖宗遵時(shí)養(yǎng)晦,猶不惜屈尊修好,用以廓保世滋大之規(guī)模。天與人歸,仁至義盡,我朝得統(tǒng)之正?!?/div>
《漢語大詞典》:宗杰(宗傑)
宗族中才能杰出者。魏書·任城王傳論:“ 文宣 貞固俊遠(yuǎn),鬱為宗杰,身因累朝,寧濟(jì)夷險(xiǎn),既社稷是任,其梁棟之望也?!?/div>
《國語辭典》:近支  拼音:jìn zhī
宗族中關(guān)系較近的支派。
《漢語大詞典》:派衍
(1).指宗族支派繁衍。《花月痕》第五回:“則有家傳 漢 相,派衍 蘇州 ?!?br />(2).派生。 郭沫若 《批評(píng)--欣賞--檢察》:“文藝批評(píng)在我國的文學(xué)史中雖自有一定的系統(tǒng)和一定的方法,但我們所謂近代的文藝是近代世界潮流的派衍,因而所謂文藝批評(píng)也是同樣?!?/div>
《漢語大詞典》:宗嗣
宗族繼承人;子孫后代。 唐 無名氏 《靈應(yīng)傳》:“尋聞家仇 庾毗羅 ……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宮,假以求貨,覆吾宗嗣?!?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今親老君孤,妾實(shí)不能產(chǎn),恐誤君宗嗣。請(qǐng)娶婦於家,旦晚侍奉翁姑,君往來於兩間,亦無所不便?!?/div>
《漢語大詞典》:氏譜(氏譜)
宗族譜系。新唐書·高儉傳:“雅負(fù)裁鑒,又詳氏譜。所署用,人地?zé)o不當(dāng)者?!?/div>
《漢語大詞典》:近族
血統(tǒng)關(guān)系較近的宗族。紅樓夢第四七回:“外面大廳上, 薛蟠 、 賈珍 、 賈璉 、 賈蓉 并幾個(gè)近族的都來了?!?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 達(dá)瓦齊 於 達(dá)爾扎 為近族,貴而無位?!?姚雪垠 《長夜》二一:“他只讓幾家近族跟自己的佃戶躲進(jìn)宅子里?!?/div>
《漢語大詞典》:統(tǒng)系(統(tǒng)系)
(1).舊時(shí)指宗族系統(tǒng)。《金石萃編·漢武都太守耿勛碑》:“其於統(tǒng)系,寵存贈(zèng)亡,篤之至也?!?宋 張載 《經(jīng)學(xué)理窟·宗法》:“宗法不立,則人不知統(tǒng)系來處?!?span id="wuiqa1o"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晉 之統(tǒng)系將在圉矣。如欲事之,是為國母,如欲代之,則仇讎之妻,又何問焉?”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 明太祖 興,令北虜割裂姓氏,與 漢 合符,則統(tǒng)系樊然棼亂矣?!?br />(2).系統(tǒng)。 劉師培 《無政府主義之平等觀》:“勝者居於督制統(tǒng)系,而敗者居於供給統(tǒng)系,此即以職業(yè)役人之始也。”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況且兄若不想統(tǒng)系底研究 中國 文學(xué)史,無需此物。”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正像他自謙的,所記多為閭巷之事,餖飣之學(xué),治學(xué)亦不及 越縵堂 之有統(tǒng)系。”
《漢語大詞典》:夷族
誅滅宗族。 中國 古代的一種酷刑。其株連范圍,歷代不一。 秦 漢 有夷三族罪,封建社會(huì)后期有所謂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親。見唐律疏義、通典·刑制、《明律》。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魏書·天象志四:“若有夷族之害,以赦令除之。”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三法司請(qǐng)將他按大逆不道大辟夷族?!?/div>
《漢語大詞典》:氏姓
(1).氏與姓。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shí)列受氏姓,封為上公。” 孔穎達(dá) 疏:“人臣有大功者,天子封為國君,又賜之以姓,諸侯以國為氏,言其得封又得姓,兼受之也?!?span id="1jjd04b"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絶后無主,湮替隸圉。”
(2).指姓。后漢書·烏桓傳:“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亦有氏姓本復(fù),減省從單,或去‘萬紐’而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厙’?!?魯迅 《熱風(fēng)·不懂的音譯》:“但于外國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個(gè)《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卻幾乎成了現(xiàn)在譯界的常習(xí)。”
(3).謂宗族譜系。新唐書·李守素傳:“通氏姓學(xué),世號(hào)‘肉譜’?!?/div>
《漢語大詞典》:族氏
宗族姓氏。 唐 韓愈 《毛穎傳》:“ 穎 為人強(qiáng)記而便敏,自結(jié)繩之代以及 秦 事,無不纂録。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 老子 、外國之説,皆所詳悉?!?/div>
《國語辭典》:寒浞  拼音:hán zhuó
人名。夏朝人。初輔佐寒國君伯明氏,有窮氏后羿篡帝相之位,命寒浞為相。后浞殺后羿自立,終被帝相之子少康所滅,夏朝至此復(fù)國。見《左傳。襄公四年》。
《漢語大詞典》:屬疏(屬疏)
謂宗族關(guān)系疏遠(yuǎn)。史記·荊燕世家論:“ 荊王 王也,由 漢 初定,天下未集,故 劉賈 雖屬疏,然以策為王,填 江 淮 之閒?!?span id="y0jijah" class="book">《新唐書·韋嗣立傳》:“ 嗣立 與 韋后 屬疏,帝特詔附屬籍,顧待甚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