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叔夜剛腸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69~
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側(cè),因而命氏。兄喜,有當(dāng)世才,歷太仆、宗正??翟绻?,有奇才,遠(yuǎn)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xué)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書下·與山巨源絕交書〉~923~
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dāng)關(guān)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dòng),二不堪也。危坐一時(shí),痹不得搖,性復(fù)多虱,把搔無已,而當(dāng)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jī),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qiáng),則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zé),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biāo)?,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yù)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dāng)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jī)務(wù)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tǒng)此九患,不有外難,當(dāng)有內(nèi)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又聞道士遺言,餌朮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鳥魚,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伶(字伯倫)
 
嵇康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fēng)姿特秀?!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嵇康別傳》:「康長七尺八寸,偉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飾厲,而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span>

例句

形骸元土木,舟楫復(fù)江湖。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典故
養(yǎng)生遭殺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69~
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xué)所得,至于導(dǎo)養(yǎng)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yǎng)生論……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挡粸橹Y,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箷源撕吨?。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挂蜃P「康欲助?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shí)亂教,故圣賢去之??怠驳妊哉摲攀?,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fēng)俗。」帝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祵⑿號|市,太學(xué)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

例句

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yǎng)生遭殺戮。 杜甫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典故
玉架書隱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王烈


晉·葛洪《神仙傳》卷六《王烈》
王烈,字長休,邯鄲人也。烈入河?xùn)|抱犢山中,得一石室,室中有兩卷素書,烈讀不知其字,不敢取,頗諳十?dāng)?shù)字形體,歸書作以示嵇叔夜。叔夜盡知其字,烈喜,乃將叔夜往識其經(jīng),分明了了,往至失石室所在,烈竊語弟子曰,叔夜不應(yīng)得道故也。

例句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王勃 觀內(nèi)懷仙

典故
中散論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傳》
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xué)所得,至于導(dǎo)養(yǎng)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yǎng)生論》。
《昭明文選》卷五十三、三國魏·嵇叔夜(康)《養(yǎng)生論》
故脩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于情,憂喜不留于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jì)也。……若此以往。恕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例句

臥看中散論,愁憶太常齋。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

典故
中散虱爬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三國魏·嵇叔夜(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dāng)關(guān)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dòng),二不堪也。危坐一時(shí),痹不得搖,性復(fù)多虱把搔無已,而當(dāng)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新校本后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
夏五月辛亥,詔曰:「朕思遲直士,側(cè)席異聞。其先至者,各以發(fā)憤吐懣,略聞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顧問省納。建武詔書又曰,堯試臣以職,不直以言語筆札。今外官多曠,并可以補(bǔ)任?!?/span>
《昭明文選》卷三十七羊叔子《讓開府表》
雖側(cè)席求賢,不遺幽賤。

典故
中散詩

相關(guān)人物
山濤
 
嵇康


《詩品》卷中
晉中散嵇康詩,頗似魏文,過為峻切,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然托諭清遠(yuǎn),良有鑒裁,亦未失高流矣。
《猗覺寮雜記》
大手筆始

例句

中散詩傳畫,將軍扇續(xù)書。 司空曙 送曹同椅

《國語辭典》:嵇康  拼音:jī kāng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今安徽省亳縣)人。博學(xué)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xué),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后為司馬昭所害死。著有〈養(yǎng)生論〉、〈聲無哀樂論〉、〈琴賦〉等。
《漢語大詞典》:懶中散(懶中散)
指 三國 魏 嵇康 。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與 山濤 皆名列竹林七賢。 山濤 官選曹郎,舉 嵇康 自代。 嵇 答書拒絕,說自己性格疏懶,頭面常一個(gè)月或十五天不洗,起床很遲,身上都是虱子;放縱日久,不合禮法的事很多,等等。見《晉書·嵇康傳》、《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后用為疏懶不耐官事的典故。 宋 陸游 《幽興》詩:“短髮垂肩懶 中散 ,深居謝客病 相如 ?!?/div>
《國語辭典》:未盡(未盡)  拼音:wèi jìn
1.沒有盡到。如:「未盡地主之誼,尚請見諒。」
2.沒有竭盡。如:「未盡如人意」。三國魏。嵇康〈琴賦。序〉:「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
《國語辭典》:不喜  拼音:bù xǐ
1.不喜歡。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閒多事,堆案盈機(jī)?!埂?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理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2.不高興。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閒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dú)割,引尸祝以自助?!鼓铣骸⑿?biāo)〈辯命論〉:「生而不喜,死而不戚?!?/div>
《國語辭典》:皆然  拼音:jiē rán
都是如此。如:「四季循序輪替,自古皆然,并不會因時(shí)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谷龂?。嵇康〈養(yǎng)生論〉:「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顾?。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邊遠(yuǎn)俗陋,牒訴券約,用土俗書,桂林諸邑皆然。」
《漢語大詞典》:中散
中散大夫的省稱。 三國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稱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南朝 梁 江淹 《恨賦》:“及夫 中散 下獄,神氣激揚(yáng),濁醪夕飲,素琴晨張?!?唐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 中散 山陽 鍛, 愚公 野谷 村?!?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 龜年 喧笛管, 中散 鬧箏琶。”
《漢語大詞典》:嵇阮
三國 魏 嵇康 與 阮籍 的并稱。兩人詩文齊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shí)序:“於時(shí) 正始 餘風(fēng),篇體清澹,而 嵇 、 阮 、 應(yīng) 、 繆 ,并馳文路矣?!?唐 杜甫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夫子 嵇 阮 流,更被時(shí)俗惡。” 宋 蘇轍 《林筍》詩:“ 嵇 阮 欲來從我飲,開門一笑亦逢迎。” 清 方文 《窮冬六詠》之一:“生來 嵇 阮 性,麯蘗助天機(jī)?!?/div>
《漢語大詞典》:七賢(七賢)
(1).指 魏 晉 時(shí)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gè)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nèi)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nèi)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唐 皇甫湜 《醉賦》:“沈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沈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后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br />(3).佛教指調(diào)心順道的七個(gè)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jīng)·序品》:“復(fù)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diào)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xí)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diǎn)外,爭把七賢平?!?br />(4).泛指七位賢人。 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進(jìn)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yīng)是沒爭差?!?/div>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靈性的人物。語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剐稳萑瞬患有揎椀拿婷病D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埂稌x書。卷四九。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鳳之姿,天質(zhì)自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