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2詞典 2分類詞匯 130
《國語辭典》:安寧(安寧)  拼音:ān níng
1.安定平靜。《漢書。卷八三。朱博傳》:「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國吏民安寧?!埂都t樓夢(mèng)》第七九回:「自己身上分去責(zé)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br />2.冬天?!稜栄?。釋天》:「秋為收成,冬為安寧。」
3.縣名。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北。
《漢語大詞典》:正平
(1).公正持平。管子·心術(shù)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樂?!?span id="ump1ft7" class="book">《呂氏春秋·孟秋》:“決獄訟,必正平?!?span id="21row2g" class="book">《新唐書·孔戣傳》:“其為人,守節(jié)清苦,論議正平?!?br />(2).謂心境平靜。莊子·達(dá)生:“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
《國語辭典》:靜言(靜言)  拼音:jìng yán
巧言?!稌?jīng)。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國語辭典》:心靜(心靜)  拼音:xīn jìng
心中平靜安寧。唐。李嘉祐贈(zèng)王八衢〉詩:「心靜無華發(fā),人和似古時(shí)?!埂都t樓夢(mèng)》第六四回:「雖說有三姑娘幫著辦理,……總不得心靜一會(huì)兒,別說想病好,求其不添也就罷了?!?/div>
分類:心里平靜
《漢語大詞典》:心平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當(dāng)作白天的家,時(shí)常用‘押寶’的精神買進(jìn)一萬,或者是賣出五千;--在這上頭,她倒是很心平的?!?br />(2).心情平靜。 諶容 《人到中年》七:“﹝ 陸文婷 ﹞從院長辦公室出來的時(shí)候,心平如鏡,一往如常。”
《國語辭典》:無寧(無寧)  拼音:wú níng
寧可。《論語。子罕》:「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也作「毋寧」。
《國語辭典》:鎮(zhèn)靜(鎮(zhèn)靜)  拼音:zhèn jìng
鎮(zhèn)定沉著,從容不迫?!秶Z。晉語七》:「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導(dǎo)之,使果敢者諗之,使鎮(zhèn)靜者修之。」《金史。卷九四。襄傳》:「襄重厚寡言,務(wù)以鎮(zhèn)靜守法。」
《國語辭典》:寧謐(寧謐)  拼音:níng mì
安定、平靜?!吨軙?。卷二。文帝紀(jì)下》:「俾九服寧謐,誠賴翊贊之功。」《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發(fā)哀大告,內(nèi)外寧謐?!?/div>
《漢語大詞典》:痛定
(1).見“ 痛定思痛 ”。
(2).謂悲痛的心情趨于平靜。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記念劉和珍君》:“長歌當(dāng)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
《國語辭典》:痛定思痛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語本唐。韓愈 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dāng)痛之時(shí),不知何能自處也?!怪甘潞笞匪籍?dāng)時(shí)所遭的痛苦,而更加傷心。《隋唐演義》第九八回:「到后來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經(jīng),目之所睹,耳之所聞,無一不足以助其悲思?!?/div>
《漢語大詞典》:鏡水(鏡水)
(1).平靜明凈的水。 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下:“凡造物由水土,故 江 東宜紗綾、宣紙者,鏡水之故也。” 唐 溫庭筠 《荷葉杯》詞:“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shí),小娘紅粉對(duì)寒浪?!?br />(2).指 鏡湖 。 隋煬帝 《賜書召釋惠覺》:“其義端雄辯,獨(dú)演暢於 稽陰 ;談柄微言,偏引汲於 鏡水 ?!?唐 賀知章 《采蓮曲》:“ 稽 山罷霧鬱嵯峨, 鏡水 無風(fēng)也自波。” 唐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越》詩:“ 鏡水 君所憶,蓴羹余舊便?!?/div>
《國語辭典》:安瀾(安瀾)  拼音:ān lán
1.水波平靜。比喻天下太平?!段倪x。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br />2.清朝河工主管人員在秋汛后,奏報(bào)黃河未決口,稱為「安瀾」?!肚迨犯?。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前筑土壩,保固堤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div>
《國語辭典》:明鑒(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鏡?!缎绿茣?。卷一二二。列傳。魏元忠》:「夫明鑒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br />2.明察、識(shí)見高遠(yuǎn)。如:「法官判事要明鑒秋毫,才不會(huì)造成冤獄?!埂队魇烂餮浴>硭摹?。沈小霞相會(huì)出師表》:「今早張千進(jìn)城,兩個(gè)乘早將尸首埋藏停當(dāng),卻來回復(fù)我小婦人。望青天爺爺明鑒!」
3.明顯的前例,可為今日所取法、借鏡?!睹魇贰>砣?。外國列傳一。朝鮮》:「茍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為明鑒?!?/div>
《國語辭典》:明鑒(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鏡。
2.喻見解清晰,見識(shí)高明?!度龂尽>矶?。魏書。楊俊傳》:「后固歷位郡守,恂御史、縣令,其明鑒行義多此類也?!箷x。孫楚〈雁門太守牽招碑〉:「明鑒達(dá)于世變,弓毅足以致遠(yuǎn)。」
3.往事的成敗,可為今日取法或借鏡者?!逗鬂h書。卷六六。陳蕃傳》:「明鑒未遠(yuǎn),覆車如昨,而逝習(xí)之權(quán),復(fù)相扇結(jié)?!?br />4.常用的提稱語,請(qǐng)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語或書信?!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复笕嗣麒b,他們已動(dòng)了眾,卑職一人怎么說得過他?」
《國語辭典》:和易  拼音:hé yì
態(tài)度溫和,平易近人?!抖Y記。郊特牲》唐??追f達(dá)。正義:「樂主和易,今奏此肆夏,大響道奏,主人和易,嚴(yán)敬于賓也?!?/div>
《國語辭典》:妥帖  拼音:tuǒ tiē
1.穩(wěn)妥得當(dāng)?!段倪x。陸機(jī)。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qū)}而不安?!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高@書是杜少卿哥寄來的,說臧岐為人甚妥帖,薦來給大爺、二爺使喚。」也作「妥貼」。
2.平靜、寧靜。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首之一:「斯須風(fēng)妥帖,若受命平秩?!?/div>
《國語辭典》:安息  拼音:ān xí
1.安處閒逸?!对娊?jīng)。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恒安息?!?br />2.安歇、休息?!度龂萘x》第五三回:「今日全勝,吳兵遠(yuǎn)遁,將軍何不卸甲安息?」《老殘游記》第六回:「旱路勞頓,天時(shí)不早了,安息罷!」
3.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轉(zhuǎn)用語。如:「他已經(jīng)安息了!」、「我會(huì)繼承您的遺志,您放心安息吧!」
4.國名。漢武帝時(shí)曾派使者到安息,后遂有往來。與中國交通頗早,佛教興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國傳教。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也稱為「帕提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