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7—1909 【介紹】: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yè),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為清流。中法戰(zhàn)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并舉,以謀自強。后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xiāng)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chuàng)兩湖書院等,為后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zhèn)壓兩湖反洋教斗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為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為。卒謚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二
張之洞,字孝達,一字香濤,晚號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贈太保,謚文襄。有《廣雅堂集》。
詞學圖錄
張之洞(1837-1909) 字孝達,一字香濤,又號壺公、抱冰。謚文襄。直隸南皮人。同治二年進士,官至顯位。宣統(tǒng)繼位,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有《廣雅堂詩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務派首領。字孝達、香濤、薌濤,號壺公、抱冰。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咸豐二年(1852)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試探花。累官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署理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13歲回家鄉(xiāng)南皮應童子試時曾游黃鶴樓。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學政時為黃鶴樓寫楹聯(lián)一副:“江漢美中興,愿諸君努力匡時,莫但賞樓頭風月;輶軒訪文獻,記早歲放懷游覽,曾飽看春暮煙花?!焙髞碛譃辄S鶴樓(奧略樓)再次題聯(lián):“昔時整頓乾坤,締造皆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边€曾作七律《黃鶴樓太白堂》。同治黃鶴樓被焚毀后,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曾擬重建并主張“此樓當造鐵壁,才能避免火災”,后因種種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實施。光緒三十三年(1907),擢升軍機大臣后,其僚屬捐款在黃鶴樓故址處筑建一樓,擬名為“風度樓”。張之洞知道后,建議用“奧略”二字為名,并親筆題寫“奧略樓”樓名。此后較長一段時間,一些游客將此樓視作“黃鶴樓”前來登臨、游覽。
維基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一字香濤,號香巖,又號壺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人稱“張香帥”,直隸南皮縣(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15歲中順天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jù)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張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nèi)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并鎮(zhèn)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病卒,謚文襄。著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國語辭典》:張之洞(張之洞)  拼音:zhāng zhī dòng
人名。(西元1837~1909)字香濤,又字孝達,清朝河北南皮人。外任督撫垂三十年,以在湖廣總督任內(nèi)最久;又提倡實業(yè)教育,為時人稱道。光緒末,以大學士內(nèi)召為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卒謚文襄。著有《廣雅堂集》。
《國語辭典》:勸學篇(勸學篇)  拼音:quàn xué piān
1.《荀子》篇名。參見「勸學」條。
2.書名。清張之洞著,二卷,二十四篇。以當時倡言變法而新舊之爭甚烈,故作此書以規(guī)時勢而綜本末。
《國語辭典》:書目答問(書目答問)  拼音:shū mù dá wèn
書名。清張之洞提督四川學政時,應答初學者所問而作,一說實出繆荃蓀手。四卷。其書引歷代著作,多達二千馀種,按四部分類,并分子目,指示門徑,極便初學。近人范希曾補正,于各目之下臚列各本,頗便檢查。
《漢語大詞典》:派撥(派撥)
安排;調(diào)遣。《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孔明 遂聚集眾將聽令……派撥已畢, 玄德 亦疑惑不定?!?span id="xsskhiz" class="book">《日知會始末》引 清 張之洞 札文:“上月 江西 萍鄉(xiāng) , 湖南 瀏陽 、 醴陵 ,各處會匪起事……現(xiàn)已派撥大兵,馳往勦辦?!?/div>
《漢語大詞典》:兩湖書院(兩湖書院)
清 張之洞 任 湖廣 總督時在 湖北 武昌 設立的學校。學生為 湖南 、 湖北 兩省生員,課程有經(jīng)學、史學、理學、文學、算學、經(jīng)濟學六門。《碑傳集補·張之洞》:“比督 楚 ,復創(chuàng) 兩湖 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