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歸:喻人去世。唐李德?!哆b傷茅山孫尊師三首》之三:“數日奇香在,何年白鶴歸?!?/p>
遼東鶴:喻久別重歸而嘆世事變遷,或喻人去世,或指鶴。唐杜甫《卜居》:“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zhí)硅?!?/p>
歸來華表上,應笑北邙塵。 于武陵 贈王道士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任華 寄李白
千萬云間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飛。 儲嗣宗 和茅山高拾遺憶山中雜題五首巢鶴
阮郎迷里巷,遼鶴記城闉。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年十六時作)
鶴鳴華表應傳語,雁度霜天懶寄書。 劉商 歸山留別子侄二首之二
空有緘題報親愛,一千年后始西歸。 劉威 送元秀才入道
華表鶴聲天外迥,蓬萊仙界海門通。 劉滄 宿題天壇觀
空夜露殘驚墮羽,遼天秋晚憶歸程。 劉滄 月夜聞鶴唳
鶴歸遼海春光晚,花落閑階夕雨晴。 劉滄 題王母廟
鄉(xiāng)關不是無華表,自為多驚獨上遲。 司空圖 自河西歸山二首
殷勤華表鶴,羨爾亦曾歸。 司空圖 長亭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
莫學遼東華表上,千年始欲一回歸。 司空曙 送王尊師歸湖州
塵中舊侶無音信,知道遼東鶴姓丁。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
何言斯物變,翻覆似遼東。 孔德紹 賦得華亭鶴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張繼 秋日道中
誰言遼東鶴,千年往復回。 張說 贈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碧窗月落琴聲斷,華表云深鶴夢長。 戴叔倫 哭朱放
若把古今相比類,姓丁仙鶴亦如斯。 方干 送道人歸舊巖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施肩吾 桃源詞二首
遼東老鶴應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從此暫辭華表柱,便應千載是歸程。 曹唐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
華表千年孤鶴語,人間一夢晚蟬鳴。 曹鄴 寄嵩陽道人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李商隱 喜雪
神物龜酬孔,仙才鶴姓丁。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數日奇香在,何年白鶴歸。 李德裕 遙傷茅山孫尊師三首之三
碧落高高云萬重,當時孤鶴去無蹤。不期陵谷遷朝市,今日遼東特地逢。 李涉 逢舊二首
不知曾化鶴,遼海歸幾度。 李白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之靈墟山
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李白 姑熟十詠靈墟山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莫作千年別,歸來城郭新。 李白 送李青歸南葉陽川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馀。 李白 題許宣平庵壁(見詩話類編)
聞說滄溟今已淺,何當白鶴更歸來。 李端 與道者別
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念越鄉(xiāng)。 李紳 靈汜橋
人間華表堪留語,剩向秋風寄一聲。 李縠 和皮日休悼鶴
高籠華表鶴,靜對幽蘭琴。 李群玉 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
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 李賀 嘲雪
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zhí)圭。 杜甫 卜居
襄王薄行跡,莫學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故園華表上,誰得見君還。 杜荀鶴 送九華山道士游茅山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楊嗣復 贈毛仙翁
何年去華表,幾度窮蒼冥。 楊衡 題玄和師仙藥室
將軍易道令威仙,華發(fā)清談得此賢。 權德輿 揚州與丁山人別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晚秋與崔二舍人張秘監(jiān)苖考功同游昊天觀時中書寓直不得陪隨因追往年曾與舊僚聯(lián)游此觀紀題在壁已有淪亡書事感懷輒以呈寄兼呈東省三給事之作楊君見徵鄙詞因以繼和
代北鸞驂至,遼西鶴騎旋。 王勃 八仙徑(寺南又有昌利觀。去寺有數里。巖徑窈窕。杖而后進)
化鶴千齡早,元龜六代春。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當作遼城鶴,仙歌使爾聞。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
不為碧雞稱使者,唯令白鶴報鄉(xiāng)人。 王維 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一無拜掃二字)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白居易 池鶴二首
燕歸巢已盡,鶴語冢難尋。 盧綸 賦得館娃宮送王山人游江東
閑行池畔隨孤鶴,若問多應道姓丁。 秦系 題洪道士山院
遼鶴虛空語,冥鴻未易親。 羅隱 期徐道者不至
遼水華亭舊所聞,病中毛羽最憐君。 羅隱 病中題主人庭鶴
如何只見丁家鶴,依舊遼東嘆綠蕪。 羅隱 自貽
竹映高墻似傍山,鄒陽歸后令威還。 薛能 和府帥相公
憑人轉覺多相誤,盡道皤然作令威。 薛能 失鶴二首
華表翹風未可期,變丁投衛(wèi)兩堪疑。 薛能 失鶴二首
劉郎別后無遺履,丁令歸來有舊巢。 薛能 許州題觀察判官廳
故園華表高高在,可得不如丁令威。 褚載 曉感
鵩上承塵才一日,鶴歸華表已千年。 許渾 經故丁補闕郊居
還似當時姓丁鶴,羽毛成后一歸來。 趙嘏 送王龜拾遺謝宮后歸浐水山居
空留華表千年約,才畢丹爐九轉功。 鄭璧 和襲美傷顧道士
黃鶴無心下,長應笑令威。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
借問飛鳴華表上,何如粉繢彩屏中。 錢起 畫鶴篇(省中作)
閑教辨藥僮名甲,靜識窺巢鶴姓丁。 陸龜蒙 寄懷華陽道士
靈芝非庭草,遼鶴委池鶩。 韋應物 送丘員外還山
桑田變后新舟楫,華表歸來舊路岐。 韓偓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zhèn)舉薦赴洛兼云繼有急徵旋見脂轄因作七言四韻戲以贈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未作千年別,猶應七日還。 魏知古 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
姓丁黃鶴遼東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鮑溶 寄盧給事汀吳員外丹
黃鶴亦姓丁,寥寥何處飛。 鮑溶 感興
垂名入甲成龍去,列姓如丁作鶴來。 黃滔 二月二日宴中貽同年封先輩渭
華表柱頭還有鶴,華歆名下別無龍。 黃滔 寄楊贊圖學士
憶鱸魚: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唐杜甫《洗兵馬》:“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p>
扁舟戀南越,豈獨為鱸魚。 儲嗣宗 得越中書
木葉蕭蕭動歸思,西風畫角漢東城。 劉滄 雨后游南門寺
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莼菜。 劉長卿 早春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槐暗公庭趨小吏,荷香陂水膾鱸魚。 劉長卿 潁川留別司倉李萬
暫容乘駟馬,誰許戀鱸魚。 劉長卿 送許拾遺還京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吳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鱸魚在洛川。 吳融 晚泊松江
嘯父知機先憶魚,季鷹無事已思鱸。 吳融 渡漢江初嘗鳊魚有作
托興非耽酒,思家豈為莼。 唐彥謙 客中感懷
西風張翰苦思鱸,如斯豐味能知否。 唐彥謙 蟹
因謝陸內史,莼羹何足傳。 孟浩然 峴潭作
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孟浩然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孟浩然 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xiāng)。 孫逖 淮陰夜宿二首
鱸鲙剩堪憶,莼羹殊可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六月槐花飛,忽思莼菜羹。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 崔顥 維揚送友還蘇州
已被秋風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 張南史 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
張翰思歸何太切,扁舟不住又東歸。 張祜 汴上送客
澧水鱸魚賤,荊門楊柳細。 曹鄴 送厲圖南下第歸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鲙言詞小季鷹。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張翰鲙,蜀姜供煮陸機莼。 李商隱 贈鄭讜處士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荊門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時。 李白 送張舍人之江東
非思鱸魚膾,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一點燈前獨坐身,西風初動帝城砧。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中元作)
莼菜動歸興,忽然聞會吟。 李群玉 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歸家
莫為莼鱸美,天涯滯爾才。 李頻 明州江亭夜別段秀才
交游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杜牧 盧秀才將出王屋高名場江南相逢贈別
凍醪元亮秫,寒鲙季鷹魚。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杜牧 送劉秀才歸江陵
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杜甫 洗兵馬
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
綠塘漾漾煙濛濛,張翰此來情不窮。 溫庭筠 溪上行
東門煙水夢,非獨為鱸魚。 溫庭筠 贈盧長史
江雨瀟瀟帆一片,此行誰道為鱸魚。 溫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
若教煙水無鷗鳥,張翰何由到五湖。 溫庭筠 題友人居
客邊秋興悲張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懷李十二
往來未若奇張翰,欲鲙霜鯨碧海東。 王初 書秋
嵇康殊寡識,張翰獨知終。 王昌齡 趙十四兄見訪
忽思鱸魚鲙,復有滄洲心。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擬同張翰,為憶鱸魚卻嘆嗟。 羅鄴 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
魚慚張翰辭東府,鶴怨周颙負北山。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羅隱 新安投所知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羅隱 杜陵秋思
名慚桂苑一枝綠,鲙憶松江兩箸紅。 羅隱 東歸別常修
高道乍為張翰侶,使君兼是世龍孫。 羅隱 送程尊師之晉陵
留取馀杯待張翰,明年歸棹一從容。 羅隱 送舒州宿松縣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從事,秋來還復憶鱸魚。 羊士諤 憶江南舊游二首
有莼有魚,君子居焉。 蕭穎士 江有楓一篇十章
鱸魚非不戀,共有客程催。 許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笑為鱸魚。 許渾 再游姑蘇玉芝觀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鱸鲙涉窮秋。 許渾 別張秀才
早炊香稻待鱸鲙,南渚未明尋釣翁。 許渾 夜歸驛樓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許渾 張安歲暮
楚客病時無鵩鳥,越鄉(xiāng)歸處有鱸魚。 許渾 贈蕭兵曹先輩
碧水鱸魚思,青山鵩鳥悲。 許渾 途經李翰林墓
聞說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 趙嘏 江亭晚望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趙嘏 長安晚秋
莼羹若可憶,慚出掩柴扉。 郎士元 贈萬生下第還吳
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郎士元 送張光歸吳
鄉(xiāng)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避杏花。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鱸魚斫鲙輸張翰,橘樹呼奴羨李衡。 鄭谷 漂泊
季鷹可是思鱸鲙,引退知時自古難。 鄭谷 舟行
唯有明公賞新句,秋風不敢憶鱸魚。 鄭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蘆筍鱸魚拋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鄭谷 送張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繞歸舟。 錢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長史兼覲省
謝莊千里思,張翰五湖心。 韋莊 同舊韻
欲將張翰秋江雨,畫作屏風寄鮑昭。 韋莊 江行西望
陶潛政事千杯酒,張翰生涯一葉舟。 韋莊 江邊吟
白羽鳥飛嚴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韋莊 桐廬縣作
刀尺不虧繩墨在,莫疑張翰戀鱸魚。 韓偓 閑居
一雁南飛動客心,思歸何待秋風起。 韓翃 和高平朱參軍思歸作
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 韓翃 送客之江寧
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韓翃 送山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山陰蘇少府
鏡水君所憶,莼羹余舊便。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越
變作離鴻聲,還入思歸引。 楊師道 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二首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 杜甫 送李卿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