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謠惑
造謠以惑亂。 蔡鍔 《護國軍政府布告》:“賄奔虺蜮,棋布陰謀;毒害勛良,謡惑眾志?!?/div>
分類:造謠惑亂
《漢語大詞典》:躁亂(躁亂)
浮躁惑亂。 明 陳霆 兩山墨談卷一:“良由其急欲成正統(tǒng),大利眩於前,而方寸躁亂,失不復顧也?!?/div>
分類:浮躁惑亂
《國語辭典》:訌阻(訌阻)  拼音:hóng zǔ
因內(nèi)心不服,而加以擾亂阻礙。宋。李劉《梅亭先生四六標準。卷一八。寺監(jiān)賀聶宮教》:「方當楮幣新舊之交承,頗覺中外人情之訌阻?!?/div>
分類:惑亂
《漢語大詞典》:蠱喪(蠱喪)
惑亂喪失。 清 唐甄 潛書·書憤:“恃其強盛而無所可虞,或淫於色,或困於酒,或壅於味,外以沉鑠其體,而內(nèi)以蠱喪其志,是強盛者所以自戕也?!?/div>
分類:惑亂喪失
《漢語大詞典》:淫察
謂惑亂人主明察事理的能力。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敵之所務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則敵廢置矣。” 王先慎 集解:“淫,亂也;靡,非也。人主之察既亂,則舉事皆非。”
《漢語大詞典》:詐亂(詐亂)
欺詐惑亂。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jié):“有強弱的對立故有競爭,有智愚的對立故有詐亂。要想沒有詐亂,就要使天下的人無智無愚?!?/div>
分類:欺詐惑亂
《漢語大詞典》:詐幻(詐幻)
欺詐惑亂。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農(nóng)人於道德為最高,其人勞身苦形,終歲勤動,田園場圃之所入,足以自養(yǎng),故不必為盜賊,亦不知天下有營求詐幻事也?!?/div>
分類:欺詐惑亂
《漢語大詞典》:誣謠(誣謡)
猶欺騙,惑亂。 漢 徐干 中論·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自謂得圣人之真也,各兼説特論,誣謡一世之人,誘以偽成之名,懼以虛至之謗。”
分類:欺騙惑亂
《國語辭典》:欺世惑俗  拼音:qī shì huò sú
欺瞞世人,惑亂風俗。如:「這種欺世惑俗的事,是我們所不齒的?!挂沧鳌钙凼纴y俗」。
《國語辭典》:欺世亂俗(欺世亂俗)  拼音:qī shì luàn sú
欺騙世人,惑亂風俗。宋。陳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給事中王時升似樸實詐,足以欺世亂俗?!挂沧鳌钙凼阑笏住?。
《漢語大詞典》:惛瀆(惛瀆)
惑亂褻瀆。舊唐書·蕭復傳:“陛下臨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 楊炎 、 盧杞 秉政,惛瀆皇猷,以致今日?!?/div>
分類:惑亂褻瀆
《漢語大詞典》:蠱廢(蠱廢)
惑亂廢弛。 清 魏源 《〈老子本義〉序》:“遂至萬事蠱廢,而后 王衍 之流始自悔其弊?!?/div>
分類:惑亂廢弛
《漢語大詞典》:蠱晦(蠱晦)
惑亂昏昧。 清 錢謙益 《武進白君遺愛記》:“自余里居以來,士友之下問者,未嘗不諄復告之,而俗學之蠱晦已久,余之力固不足以表襮墜緒,障百川而東之也?!?/div>
分類:惑亂昏昧
《漢語大詞典》:蠱溺(蠱溺)
惑亂沉迷。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雜事秘辛》:“ 明 人若 湯玉茗 譜《牡丹亭》, 王弇州 撰《金瓶梅》,雖雅俗攸分,蠱溺則一,文人好事,不免泥犂。”
分類:惑亂沉迷
《漢語大詞典》:讒言三至,慈母不親(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魯 人有與 曾參 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 曾參 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投杼下機,踰墻而走。夫以 曾參 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懼焉”后因以為典實,謂讒言多,使人惑亂。 三國 魏 曹植 《當墻欲高行》詩:“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憤憤俗閒,不辨?zhèn)握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