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拼音: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將所知的全盤說出,毫不保留。宋。蘇洵《衡論上。遠慮》:「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師,愛之如兄弟,握手入臥內,同起居寢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div>
《國語辭典》:無名英雄(無名英雄)  拼音:wú míng yīng xióng
獻身于偉大績業(yè)而名不彰顯的人?!缎轮袊磥碛?。緒言》:「誠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當賴將來無名之英雄也。」
《國語辭典》:問一答十(問一答十)  拼音:wèn yī dá shí
形容人反應靈敏、有口才?!段饔斡洝返谌鸹兀骸刚f你還是個聰明伶俐之人,常時聲叫聲應,問一答十?!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夫人與他講些經典,說些因果,王氏問一答十,說得夫人十分喜歡敬重?!?/div>
《國語辭典》:一知半解  拼音:yī zhī bàn jiě
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div>
《漢語大詞典》:夜行被繡(夜行被繡)
謂身穿錦繡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顯貴不為人所知。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漢 蘇武 《報李陵書》:“語曰:‘夜行被繡,不足為榮。’”
《國語辭典》:虛往實歸(虛往實歸)  拼音:xū wǎng shí guī
語本《莊子。德充符》:「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指虛心往學,得道而返?!段簳?。卷九○。逸士傳。眭夸等傳。史臣曰》:「或隱不違親,貞不絕俗;或不教而勸,虛往實歸。非有自然純德,其孰能至于此哉?」《南史。卷五九。任昉傳》:「昉樂人之樂,憂人之憂,虛往實歸,忘貧去吝,行可以厲風俗,義可以厚人倫?!?/div>
分類:所知而往
《國語辭典》:心血來潮(心血來潮)  拼音:xīn xuè lái cháo
思緒像浪潮般的突起。指心中對人事的感應與預知。《封神演義》第三四回:「但凡神仙,煩惱、嗔癡、愛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挂嘤脕肀扔魑唇浬钏级簧南敕??!剁R花緣》第六回:「我們一時心血來潮,自然即去相救?!?/div>
《國語辭典》:秘而不泄(秘而不泄)  拼音:mì ér bù xiè
隱瞞所知,不作宣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六九。返寶砂篇》:「故上仙真經秘而不泄者,為此子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見知也?!挂沧鳌该囟恍?。
《國語辭典》:秘密證人(秘密證人)  拼音:mì mì zhèng rén
向治安單位或法院檢舉指證其所知的犯罪事件、涉嫌人及不法分子的線索、證據(jù),有助于偵破刑案或維護治安之人,其真實姓名與身分資料受法律保護,不得公開。
《國語辭典》:茫然不解  拼音:máng rán bù jiě
對事情無所知或不能理解?!镀缏窡簟返谝弧鸲兀骸干奂琮R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埂段拿餍∈贰返谒陌嘶兀骸赴宗呝t又道:『你請朋友吃酒,是要你承朋友情的?!粍诤浇娓鼮槊H徊唤?。」
分類:所知理解
《國語辭典》:茫然不知  拼音:máng rán bù zhī
無所知。如:「他對家里的事情茫然不知?!?/div>
分類:所知
《國語辭典》:視覺空間(視覺空間)  拼音:shì jué kōng jiān
由目光接觸物體所知覺到的形狀、大小、遠近、長短等感覺的總合,稱為「視覺空間」。
《國語辭典》:淺見薄識(淺見薄識)  拼音:qiǎn jiàn bó shì
見聞狹窄,所知不多。形容見識淺薄?!镀窖齻鳌返诙兀骸复嗽娛邱g那氣母、風囊、云蓋、霧幕四件奇寶,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挂沧鳌笢\見寡識」、「淺見寡聞」。
《國語辭典》:淺見寡識(淺見寡識)  拼音:qiǎn jiàn guǎ shì
見聞狹窄,所知不多。謙言自己見識淺薄。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今輒條數(shù)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淺見寡識,蓋得之群言焉。」也作「淺見薄識」、「淺見寡聞」。
《國語辭典》:淺見寡聞(淺見寡聞)  拼音:qiǎn jiàn guǎ wén
見聞狹窄,所知不多。形容見識淺薄。《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顾?。歐陽修〈送方希則序〉:「夫恢識宇以見乎遠,窮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為淺見寡聞者道也。」也作「淺見薄識」、「淺見寡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