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所聞(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商君書·更法》:“夫常人安于故習(xí),學(xué)者溺于所聞?!?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diào),不敢不通所聞?!?晉 陶潛 《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 ,無論 魏 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清 昭梿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xí)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div>
《國語辭典》:所知  拼音:suǒ zhī
1.知道的事理?!蹲髠?。僖公三十年》:「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埂段倪x。丘遲。與陳伯之書》:「圣朝赦罪責(zé)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cè)于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
2.相知的人?!秲x禮。既夕禮》:「兄弟赗奠可也,所知則赗而不奠?!?/div>
《國語辭典》:知名  拼音:zhī míng
1.聲名很大,為人所知?!逗鬂h書。卷五六。王龔傳》:「由是后進(jìn)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固?。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毋令管與鮑,千載獨(dú)知名?!?br />2.聞知姓名或聲名。宋。梅堯臣 雜詩絕句一七首之七:「岸傍草樹密,往往不知名?!?br />3.告知姓名?!抖Y記。曲禮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div>
《國語辭典》:茫然  拼音:máng rán
1.無所知的樣子。唐。韓愈 宿曾江口示侄孫湘詩:「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紅樓夢》第三三回:「見寶釵進(jìn)來,方得便出來,茫然不知何往?!?br />2.悵惘若失的樣子。唐。杜甫〈送韋書記赴安西〉詩:「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茫然。」
3.廣遠(yuǎn)的樣子。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固?。杜甫遣興〉詩三首之一:「下馬古戰(zhàn)場,四顧但茫然?!?/div>
《國語辭典》:有名  拼音:yǒu míng
1.很有名聲,為社會人士熟知?!抖膛陌阁@奇》卷一二:「且說婺州永康縣有個有名的秀才,姓陳,名亮字同父?!埂段拿餍∈贰返诙鸹兀骸甘沁@里一個有名的財(cái)東,獨(dú)自開了一爿學(xué)堂?!挂沧鳌赣忻麣狻?、「有名望」。
2.有正當(dāng)?shù)睦碛?。《禮記。檀弓下》:「師必有名。」《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今郭汜未除,而殺天使,則汜興兵有名,諸侯皆助之矣。」
《漢語大詞典》:見知(見知)
(1).見而知之。指同時(shí)代的事,以別于后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堯 舜 至於 湯 ,五百有餘歲。若 禹 、 皋陶 ,則見而知之;若 湯 ,則聞而知之?!?清 顏元 存學(xué)編·總論諸儒講學(xué):“其效使見知聞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 老 名號。”
(2).謂明見明知,并不隔膜。韓非子·難一:“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於前,賞罰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br />(3).受到知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汾水:“ 飛廉 以善走事 紂 , 惡來 多力見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殺 惡來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見知 王荊公 ,一時(shí)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jìn)譽(yù)獻(xiàn)諛,初不及文字間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xiàn)二·劉元子:“ 嵩陽 守 重慶 , 銅梁 大司馬 張襄憲公 佳胤 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br />(4).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而天下之文雅鑒賞者,固雖欲觀之,而祕閣禁嚴(yán),不能到也,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
(5).見“ 見知法 ”。
《漢語大詞典》:人聽(人聽)
(1).眾人所知聞。《后漢書·朱浮傳》:“ 浮 事雖昭明,而未達(dá)人聽,宜下廷尉,章著其事?!?span id="77nvdtr" class="book">《后漢書·徐稺傳》:“伏見處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純備,著于人聽?!?br />(2).即民聽,指百姓的視聽。《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孔 傳:“言天因民以視聽,民所惡者天誅之?!?span id="fl5nf5j"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聽斷明允,庶事無滯,則吏慎其負(fù),而人聽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聽,即民聽。晉書史臣避 唐太宗 諱,改民為‘人’,《通鑑》因之?!?/div>
《國語辭典》:汩沒(汩沒)  拼音:gǔ mò
1.沉淪。唐。李咸用〈秋夕書懷寄所知〉詩:「三島路遙身汩沒,九天風(fēng)急羽差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濁界汩沒,一時(shí)記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來指你個境頭?!?br />2.浮沉。宋。蘇洵〈木假山記〉:「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br />3.埋沒。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br />4.形容水波的聲音。
5.淹沒。
《漢語大詞典》:隱德(隱德)
(1).施德于人而不為人所知,謂之“隱德”。晉書·王湛傳:“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癡,其父 昶 獨(dú)異焉。” 唐 韓愈 《進(jìn)順宗皇帝實(shí)錄表狀》:“ 順宗皇帝 以上圣之姿,早處儲副,晨昏進(jìn)見,必有所陳,二十餘年,未嘗懈倦,陰功隱德,利及四海。” 宋 葉適 《朝散鮑公墓志銘》:“ 梁公 銘所謂‘有隱德,東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清 戴名世 《先世遺事記》:“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隱德,鄉(xiāng)里稱為長者?!?br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贈戶部員外郎孫府君墓志銘》:“高祖 簡 ,徙居于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隱德不仕?!?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祖諱 德新 ,父諱 古 ,皆隱德不仕。”
《國語辭典》:漠然  拼音:mò rán
1.寂靜無聲?!肚f子。天道》:「老子漠然不應(yīng)?!?br />2.不關(guān)心、不相關(guān)或無知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眾朋友多來吊唁,就中便有說著會試一事的,燦若漠然不顧?!?/div>
《國語辭典》:養(yǎng)拙(養(yǎng)拙)  拼音:yǎng zhuó
涵養(yǎng)質(zhì)樸的性情?!段倪x。潘岳。閑居賦》:「仰眾妙而絕思,終優(yōu)游以養(yǎng)拙。」唐。杜甫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五首之二:「養(yǎng)拙干戈際,全生麋鹿群。」
《國語辭典》:璞玉  拼音:pú yù
未經(jīng)琢磨加工的玉石。比喻有潛質(zhì)而未經(jīng)琢磨的人。如:「青少年有如璞玉,待經(jīng)琢磨可成大器。」
《國語辭典》:混然  拼音:hùn rán
1.無分別的樣子。《荀子。非十二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也作「渾然」。
2.渾樸無所知的樣子?!盾髯?。儒效》:「鄉(xiāng)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
《國語辭典》:夙聞(夙聞)  拼音:sù wén
從前聽過?!读凝S志異。卷一。嬌娜》:「激揚(yáng)哀烈,節(jié)拍不類夙聞。」
分類:知道所知
《漢語大詞典》:茫乎
亦作“ 芒乎 ”。 猶茫然。無所知的樣子。莊子·天下:“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span id="gkisse0" class="book">《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 賈誼 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金 王若虛 《四醉圖贊》:“漠乎其如忘其聲,茫乎其如忘其形?!?清 梅曾亮 《〈管異之文集〉書后》:“ 異之 亡,余雖於學(xué)日從事焉,茫乎不自知其可憂而可喜也?!眳⒁姟?茫然 ”。
分類:茫然所知
《國語辭典》:茫然  拼音:máng rán
1.無所知的樣子。唐。韓愈 宿曾江口示侄孫湘詩:「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埂都t樓夢》第三三回:「見寶釵進(jìn)來,方得便出來,茫然不知何往?!?br />2.悵惘若失的樣子。唐。杜甫〈送韋書記赴安西〉詩:「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茫然?!?br />3.廣遠(yuǎn)的樣子。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固?。杜甫遣興〉詩三首之一:「下馬古戰(zhàn)場,四顧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