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降使
肩負投降之命的使者。《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元年》:“ 晧 懼,乃圖降首。降使適去,左右劫奪財物,略取妻妾,放火燒宮?!?/div>
《漢語大詞典》:約降(約降)
約請投降。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章邯 遂擊破殺 周巿 等軍,圍 臨濟 。 咎 為其民約降。約定, 咎 自燒殺。”漢書·高帝紀上:“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顏師古 注:“共為要約,許其降也。”
分類:約請投降
《國語辭典》:貳臣(貳臣)  拼音:èr chén
曾仕舊朝后又出任新朝官職的臣子。
《國語辭典》:青旌  拼音:qīng jīng
畫有青雀的旌旗。《禮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div>
《漢語大詞典》:青雀旌
畫著青雀的軍旗。亦省稱“ 青旌 ”。禮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 唐 孔穎達 疏:“青旌者,青雀旌,謂旌旗。軍行若前值水,則畫為青雀旌旗幡,上舉示之。所以然者,青雀是水鳥,軍士望見則咸知前必值水而各防也?!?/div>
分類:青雀軍旗
《漢語大詞典》:降文
投降的表文。三國志·吳志·吳綜傳:“時 魏 降人或云 魏 都督 河 北振威將軍 吳質 ,頗見猜疑, 綜 乃偽為 質 作降文三條?!?/div>
分類:投降表文
《漢語大詞典》:還降(還降)
歸順投降。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十萬之師,土崩魚爛, 張魯 逋竄,走入 巴中 。懷恩悔過,委質還降?!?三國 魏 鍾會 《檄蜀文》:“ 文欽 、 唐咨 ,為國大害,叛主讎賊,還為戎首。 咨 困偪禽獲, 欽 二子還降,皆將軍封侯?!?/div>
分類:歸順投降
《漢語大詞典》:降首
(1).降服,投降。后漢書·西域傳序:“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李賢 注:“首,猶服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崔亮傳》:“若畏威降首者,自加蠲宥,以仁為本,任之雅算?!?span id="sl0ghfw"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元年》:“ 晧 懼,乃圖降首。”
(2).投降的首領。猶降將。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蜀 軍分據(jù)險地,前后五十餘營, 遜 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shù)萬人?!?/div>
《漢語大詞典》:脅降(脅降)
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唐 韓愈 《〈張中丞傳〉后敘》:“城陷,賊以刃脅降 廵 , 廵 不屈?!?宋 李綱 《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及與官軍已入賊巢,逃避無所,乃始祈哀乞降,保全性命,出於事不獲已,此脅降也?!?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 匈奴 用迫害、誘惑等方法,要 蘇武 投降, 蘇武 早拼一死,堅持不屈,擊敗了 匈奴 脅降的詭謀?!?/div>
《漢語大詞典》:降俘
投降的俘虜。新唐書·突厥傳上:“ 突厥 擾中國久,今天喪之,非慕義自歸,請悉籍降俘,內(nèi) 兗 豫 閑處,使習耕織,百萬之虜,可化為 齊 人,是中國有加戶,而漠北遂空也。”
分類:投降俘虜
《國語辭典》:詐降(詐降)  拼音:zhà xiáng
假裝投降?!度龂萘x》第三三回:「若破干,須用詐降計方可?!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要保這地方無事,都設計詐降。」
分類:假裝投降
《國語辭典》:勸降(勸降)  拼音:quàn xiáng
規(guī)勸敵人,使之投降。如:「他利用心戰(zhàn)喊話的方式勸降敵軍?!?/div>
《國語辭典》:右傾(右傾)  拼音:yòu qīng
指稱他人的思想、行為傾向右派。
《國語辭典》:誘降(誘降)  拼音:yòu xiáng
引誘敵人投降。如:「守城將領堅拒敵方誘降,依然固守陣地?!?/div>
《漢語大詞典》:白幟(白幟)
(1).戰(zhàn)敗者表示投降的白旗。新五代史·閩世家·王鏻:“ 仁達 伏甲舟中,偽立白幟請降, 繼雄 信之,登舟,伏兵發(fā),刺殺之。”
(2).泛指白色的軍旗。宋史·王珪傳:“敵圍之數(shù)重,復馳入,有驍將持白幟植槍以詈?!?/div>
《國語辭典》:白幡  拼音:bái fān
一種狹長的白色旗子。在喪禮中,排列在靈柩前,作為引導,上面寫著死者的職銜和姓名。也稱為「引路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