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梆鼓  拼音:bāng gǔ
板鼓的別名。參見「板鼓」條。
《漢語大詞典》:鼓柝
(1).擊柝。柝,巡夜報更的木梆。山海經·北山經:“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郭璞 注:“如人行夜,敲木柝聲?!?br />(2).鼓聲和柝聲。宋史·王友直傳:“ 金 兵駐 黃山 ,鼓柝相聞,益整暇自持。”
《漢語大詞典》:樵鼓
即譙樓之鼓,用以報更。樵、通“ 譙 ”。 明 高瑞南 《玉包肚·四聲怨》曲:“叫長空霧冷霜凝,催樵鼓月沉星朗?!?/div>
分類:譙樓報更
《漢語大詞典》:鐘鼓樓(鐘鼓樓)
亦作“ 鐘皷樓 ”。 放置鐘鼓的樓。古代用以計時報更。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車駕宿大慶殿:“有兩樓對峙,謂之‘鐘皷樓’,上有太史局生,測騐刻漏,每時刻作雞唱,鳴皷一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wèi):“城北鐘鼓樓,每夕委官及校尉直更?!?魏巍 《擠垮它》:“離房不遠,還有一座跟 中國 一樣美麗的小鐘鼓樓?!?/div>
《漢語大詞典》:起鼓
猶起更。古代擊鼓報更?!捌鸸摹?,指第一次打更。《西游記》第九七回:“漸漸天晚,聽得樓頭起鼓,火甲巡更?!?span id="c6gcqik"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至起鼓以后, 惠希仁 兩個剛到 狄 家門首,正待敲門?!?span id="6g6yq7i" class="book">《天雨花》第一回:“扇兒收好起抬身,譙樓早已來起鼓?!眳⒁姟?起更 ”。
《國語辭典》:起更  拼音:qǐ gēng
俗稱五更中的初更時分,約晚上七點左右?!陡;萑珪?。卷一一。刑名部。詞訟》:「入暮則城閉不能出,起更后則夜禁難行?!埂都t樓夢》第七一回:「當下已是起更時分,大家各自歸房安歇?!?/div>
《國語辭典》:鑼鍋(鑼鍋)  拼音:luó guō
白天用來煮飯,晚上用來打更、巡邏、警示的刁斗。《三國演義》第五○回:「馬上有帶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乾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div>
《漢語大詞典》:竹嘂
舊時巡夜者擊以報更的竹梆。《中國歌謠資料·老鴉林謠》:“竹嘂金柝聲相聞,九哨連連矗云起。”
《漢語大詞典》:虎柝
柝,舊時警夜報更時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明 李日華 《六犯清音·宮怨》曲之三:“羊車聲斷,虎柝韻傳,把幽情萬種傳秋扇?!?/div>
《漢語大詞典》:簽籌(籤籌)
更籌。古代計時報更的竹簽。 唐 李賀 《崇義里滯雨》詩:“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籤籌。” 王琦 匯解:“蓋籤籌者,報時辰之籌?!?/div>
《漢語大詞典》:鐘鼓司(鐘鼓司)
(1).官署名。 明 代掌管內廷戲劇。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禁中演戲:“內廷諸戲劇俱隸鐘鼓司,皆習相傳院本,沿 金 元 之舊,以故其事多與教坊相通?!?br />(2).官署名。 清 代掌管計時報更。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wèi):“鐘鼓司司譙樓。城北鐘鼓樓,每夕委官及校尉直更。”
《漢語大詞典》:梆鑼(梆鑼)
梆子和銅鑼。報更的響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撥派戶丁五人,持梆鑼器械,往來巡邏,按更次鳴鑼敲梆,直至天明?!?span id="tqyaxu2"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鑼聒噪,堂上是人語喧嘩,再也莫想睡得穩(wěn)。”
《國語辭典》:下梆子  拼音:xià bāng zi
舊時報更,以擊梆子為號,故稱初更時候為「下梆子」?!?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九二回:「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div>
《漢語大詞典》:更鑼(更鑼)
報更用的鑼。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遠遠又是兩下凄涼的更鑼聲?!?/div>
分類: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