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引絲(引絲)
抽絲;牽線。 唐 杜牧 《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將赴舉》詩:“野店正分泊,繭蠶初引絲。”埤雅·釋鳥:“今人乘風放紙鳶,鳶輒引絲而上。”
分類:抽絲牽線
《漢語大詞典》:曳緒(曳緒)
抽絲。比喻連續(xù)不斷。 漢 張衡 《南都賦》:“坐南歌兮起 鄭 儛,白鶴飛兮繭曳緒?!?唐 谷神子 《博異志·劉方玄》:“俄而有歌者,歌音清細,若曳緒之不絶?!?清 毛茂清 《齊天樂·絡緯》詞:“還疑春繭曳緒,引秋情暗起,宛轉千縷?!?/div>
《漢語大詞典》:曳繭(曳繭)
抽絲。 金 元好問 《望云謠》:“ 湘 絃沉沉寫幽怨,愁心歷亂如曳繭。”
分類:抽絲
《國語辭典》:繭絲(繭絲)  拼音:jiǎn sī
1.蠶絲。《荀子。富國》:「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馀足以衣人矣?!顾?。羅泌《路史。卷一四。疏仡紀。黃帝紀上》:「夫人副袆而躬桑,乃獻繭絲,遂稱織維之功?!骨?。胡渭《禹貢錐指。卷四。厥篚檿絲》:「其蠶乃人放椿樹上,食葉作繭絲,不甚堅韌?!?br />2.斂取人民的錢財,如抽絲于繭?!秶Z。晉語九》:「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鄣乎?』」宋。無名氏《咸淳遺事》卷上:「惟郡國貪殘之吏,舊染污習,繭絲之取,不盡不止,痛哉!」
《漢語大詞典》:繭卜
古代風俗,上元日,以面作繭形,餡中置紙簽或木片,上書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異日官品高下,名為“蠒卜”。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繭卜(繭卜)
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摶米、麥粉若繭狀,書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謂之“繭卜”。 宋 楊萬里 《上元夜戲作長句》:“心知繭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顛?!眳㈤?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繰絲(繰絲)
煮繭抽絲。 唐 李白 《荊州歌》:“ 荊州 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唐 元稹 《織婦詞》:“繰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明 何景明 《養(yǎng)蠶詞》:“浮萍生葉麥落花,風簷繰絲斗鳴車?!?/div>
分類:抽絲
《國語辭典》:緒馀(緒餘)  拼音:xù yú
剩馀、多馀。多指學問、禮義、道德?!肚f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馀以為國家?!?/div>
《漢語大詞典》:料絲(料絲)
制作工藝品的一種絲狀原料。因其系煮料抽絲而成,故稱。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五·料絲:“用瑪瑙、紫石英諸藥搗為屑,煮腐如粉,然必市北方天花菜點之方凝。而后繅之為絲,織如絹狀,上繪人物山水,極晶瑩可愛,價亦珍貴。蓋以煮料成絲,故謂之料絲?!?清 趙翼 陔馀叢考·料絲:“料絲在 元 時已有之。今之為料絲者,不必用瑪瑙等石,但以糯米和藥煮耳,其色亦復不減?!?/div>
《國語辭典》:料絲燈(料絲燈)  拼音:liào sī dēng
料絲制成的燈。將瑪瑙、紫石英諸藥搗碎煮成粉狀,再加天花菜使其凝結,然后繅為絲,織成絹狀,畫上人物山水再制成燈?!度辶滞馐贰返谒牧兀骸柑焐押冢莞畯d上點起一對料絲燈來。」
《漢語大詞典》:抽紗服裝
又稱“抽絲服裝”。一種工藝服裝。根據(jù)圖案設計,在服裝面料的一定范圍內抽走數(shù)根不需要的經(jīng)紗或緯紗,再經(jīng)扎、繞、編、縫等線繡法,使面料上呈現(xiàn)孔洞的空花效果。一般采用平紋布、棉布、亞麻布、牛津布、刺繡底布等。產(chǎn)品有襯衫、連衣裙和內衣等。針法精巧,色彩諧調。
《漢語大詞典》:繅演(繅演)
抽絲般地傳布推衍。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近世之學術》:“由此觀之,本朝二百年之學術,實取前此二千年之學術倒影而繅演之,如剝春筍,愈剝而愈近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