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披文  拼音:pī wén
1.施以文采。晉。陸機文賦〉:「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br />2.批閱文章。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雅議于聽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國語辭典》:獨唱(獨唱)  拼音:dú chàng
一個人演唱。如:「他的歌喉嘹亮悅耳,這次的獨唱博得許多聽眾的好評?!埂缎绿茣>矶?。南蠻列傳下。驃》:「絲竹緩作,一人獨唱,歌工復通唱軍士〈奉圣樂〉詞?!?/div>
《國語辭典》:提振  拼音:tí zhèn
鼓舞、振作。如:「提振士氣」、「提振民心」。
分類:提倡倡導
《漢語大詞典》:十倫(十倫)
(1).祭祀的十項道理。禮記·祭統:“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鄭玄 注:“倫猶義也?!?span id="dbbzqnr" class="boo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圜丘歌》:“禮以恭事,薦以饗時……十倫以具,百福斯滋?!?br />(2).指儒家提倡的十種倫理道德。《梁書·武帝紀中》:“今聲訓所漸,戎 夏 同風,宜大啟庠斅,博延胄子,務彼十倫,弘此三德?!痹敗?十教 ”、“ 十義 ”。
《國語辭典》:倡言  拼音:chàng yán
1.首先提出意見?!度龂?。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今之否隔,友于同憂,而臣獨倡言者,竊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六。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言是佛,俗子萬眾擎跽畏敬,傾家以施,焚肌以禮,安有敢證其謬者?!?br />2.揚言。《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俊疑飛漏言,還朝,反倡言飛逗遛不進?!埂读凝S志異。卷四。田七郎》:「林兒意益肆,倡言叢眾中,誣主人婦與私?!?/div>
《漢語大詞典》:鼓扇
(1).宣揚提倡。南史·梁紀下論:“大修文教,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yè)?!?br />(2).亦作“ 鼓煽 ”。煽動。 唐 趙璘 因話錄·角:“不逞之徒,轉相鼓扇扶樹?!?span id="z0g3wvd"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鎛 密言於上曰:‘邊賜皆如舊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 羣 鼓扇,將以賣直,歸怨於上也?!?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而傾危躁進之士,游談失志之徒,又從而鼓煽其間,相與慫恿攛嗾?!?郭希仁 《從戎紀略》:“見 渭南 變亂情形,遂與同惡 張秉祥 等,乘機鼓煽各刀匪,并代為部勒。”
《國語辭典》:倡導(倡導)  拼音:chàng dǎo
帶頭發(fā)起、提倡。《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jié)h。應劭《風俗通義。卷三。愆禮。河南尹太山羊翩祖》:「雅有令稱,義當綱紀人倫,為之節(jié)文,而首倡導犯禮違制,使東岳一郡朦朦焉,豈不憫哉!」
《漢語大詞典》:變復(變復)
古時主張“天人感應”的儒生提倡以祭祀祈禱來消除災禍,恢復正常,謂之“變復”。 漢 王充 論衡·明雩:“旱久不雨,禱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禍矣,此變復也?!?span id="ra1wb0a" class="book">《后漢書·方術傳上·樊英》:“朝廷每有災異,詔輒下問變復之效,所言多驗?!?李賢 注:“變?yōu)漠悘挽冻R?。?清 沈濤 銅熨斗齋隨筆·變復家:“變復家蓋亦五行占驗之流。”
《漢語大詞典》:倡明
提倡并闡明。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濂洛 諸君子,倡明理學,厥功不細。”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舊冬 宗夏 初歸,始為之倡明此事?!?胡適 《費經虞與費密》《新繁縣志·人物》:“﹝ 費密 ﹞晚年窮困,閤戶著書,篤守古經,倡明圣學,以教及門?!?/div>
分類:提倡闡明
《漢語大詞典》:唱導(唱導)
(1).前導,領先。后漢書·荀爽傳:“獸則牡為唱導,牝乃相從?!?br />(2).猶倡導。帶頭提倡。三國志·魏志·劉曄傳:“﹝ 鄭寶 ﹞欲驅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導此謀?!?宋 司馬光 《文中子補傳》:“發(fā)端唱導者非二家之罪而誰哉?此皆議論不合於圣人者也?!?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后記》:“我那一篇《從幫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導什么兒童年,婦女年,讀經救國,敬老正俗, 中國 本位文化,第三種人文藝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學士?!?br />(3).佛教語。謂講經說法,宣唱開導。 晉 法顯 佛國記:“諸天説是語已,即便在前唱導,導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傳論》:“唱導者,蓋以宣唱法理,開導眾心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時 道照 善于唱導,音吐嘹亮,洗悟塵心?!?/div>
《漢語大詞典》:十義(十義)
(1).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的十個原則。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2).道家亦倡此說。云笈七籤卷一百:“帝( 黃帝 )始制七情,行十義之教……十義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十義也?!眳㈤?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人倫·十義
《國語辭典》:陰陽家(陰陽家)  拼音:yīn yáng jiā
古代九流之一。戰(zhàn)國時鄒衍、鄒奭等二十一家,皆研習陰陽歷律之事。見《漢書。卷三○。藝文志》。后世亦稱擇日占星六壬等人為「陰陽家」。《西游記》第二回:「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yī)家,或看經、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div>
《漢語大詞典》:禮治(禮治)
儒家所提倡的一種統治方式。禮,指維護貴族等級秩序的一整套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儀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禮治,要求統治階級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禮制,以便于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統治人民。
《漢語大詞典》:率俗
(1).謂對某種社會風氣加以引導提倡。《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表德章義,所以率俗厲化,圣王之制,不易之道也?!?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 宓生 政以率俗,彈琴詠詩,身不下堂而漁者宵肅矣?!?br />(2).猶庸俗。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切不可誤以老成為率俗?!?/div>
《漢語大詞典》:七典
七部儒家經典。 漢 代提倡“孝治”,宣揚宗法封建思想,貴族子弟先授論語《孝徑》,連同、、、春秋五經,合稱七經或七典。 清 黃生 義府卷下:“七典即七經,漢人以論語、孝經與五經而七?!眳⒁姟?七經 ”。
《漢語大詞典》:七經(七經)
(1). 漢 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典。七經名目,歷來說法不一。 東漢 《一字石經》、、、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后漢書·張純傳 唐 李賢 注作、、《樂》、春秋、論語; 宋 劉敞 《七經小傳》、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 清 康熙 《御纂七經》、、、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2).道家七類經書。即《仁經》、《禮經》、《信經》《義經》、《智經》《德經》、《道經》。見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典。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贊凈土佛攝授經》、《鼓音聲王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