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書理(書理)  拼音:shū lǐ
文理?!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笒钦J得字多的兵選了十個,托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書理?!埂都t樓夢》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書理,須要細心領略?!?/div>
分類:文理
《國語辭典》:語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講求語言構造合宜,音調優(yōu)美的方法。也稱為「話法」。
2.語詞、語句形成的規(guī)律。有時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與「文法」一詞相近。
《漢語大詞典》:文繹(文繹)
文理。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於是文繹復集,乃始講德?!?呂延濟 注:“繹,理也。”
分類:文理
《國語辭典》:不通  拼音:bù tōng
1.文字不合文法。如:「文理不通」。
2.不明事理?!段倪x。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何必勤勤小讓也哉?沖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紅樓夢》第四二回:「你又說不通的話了。這個上頭那里又用的著草蟲!或者翎毛倒要點綴一兩樣。」
3.不明瞭、不精通。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選舉二。歷代制中》:「年未三十,不通一經者,不得為官?!?br />4.不共、不相通。《禮記。內則》:「男女不通衣裳,內言不出,外言不入?!?br />5.阻塞、滯礙?!段倪x。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舟車不通,人跡罕至。」《三國演義》第九八回:「今陳倉轉運不通,其馀小路盤涉艱難,吾算隨軍糧草,不敷一月用度,如之奈何?」
《漢語大詞典》:書判(書判)
指書法和文理。新唐書·選舉志下:“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唐 韓愈 《李君墓志銘》:“進士及第,試書判入等。補秘書正字?!?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 李翰 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宋 蘇軾 《和子由聞將如終南太平宮讀書》:“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div>
《國語辭典》:不成章  拼音:bù chéng zhāng
不能織成經緯文理。《文選。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埂段倪x。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舉聲泣已灑,長嘆不成章。」也作「不成文」。
分類:經緯文理
《漢語大詞典》:三舉(三舉)
(1).三次殺牲備膳。舉,殺牲盛饌。《周禮·天官·膳夫》:“王齊日三舉?!?孫詒讓 正義:“王齊日,朝食蓋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則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舉?!?br />(2).謂哭泣三次。孔叢子·陳士義:“﹝ 郈成子 ﹞聞 寧喜 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br />(3).三度舉事。新五代史·梁臣傳·敬翔朱珍等傳論:“蓋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統(tǒng) 淮南 ,遂與 孫 、 楊 爭,凡三十年間,三舉而三敗?!?br />(4).指三期科考。宋史·選舉志一:“﹝ 乾德 元年﹞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并殿一舉?!辈?,指文理不通。殿三舉,即指停止科考資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科場·預傳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試,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則三舉矣?!?/div>
《國語辭典》:符采  拼音:fú cǎi
1.瑞玉的文理色采。晉。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2.比喻詩文辭藻華麗。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詮賦》:「麗詞雅義,符采相勝?!?br />3.文藝才華。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風骨》:「才鋒峻立,符采克炳。」宋。司馬光 荅河陽李夷白秘校書:「以是得瞻見符采,承接馀論,其為幸已大。」
《漢語大詞典》:文梓
有文理的梓樹,為良木美材。墨子·公輸:“ 荊 有長松、文梓、楩枏、豫章?!?span id="veebnvd" class="book">《史記·滑稽列傳》:“臣請以彫玉為棺,文梓為槨。”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蘭茝以芬馨剪刈,文梓以含音受伐?!?明 宋濂 《田氏〈哀慕詩集〉序》:“其婦公 陳 君 本心 曰:‘是不可以無傳也,將刻諸文梓?!?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楚 有長松、文梓、楠木、豫章?!?/div>
分類:文理梓樹
《國語辭典》:縵胡(縵胡)  拼音:màn hú
武士系帽的纓帶。《文選。左思。魏都賦》:「三屬之甲,縵胡之纓。」唐。許堯佐《柳氏傳》:「乃衣縵胡,佩雙鞬,從一騎,徑造沙吒利之第?!?/div>
《漢語大詞典》:義言(義言)
文理和詞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王 ( 王長史 )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 支 ( 支道林 )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 王 大慚而退?!?/div>
分類:文理詞藻
《國語辭典》:不成文  拼音:bù chéng wén
不能織成經緯文理?!段倪x。曹植。雜詩六首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也作「不成章」。
分類:經緯文理
《漢語大詞典》:語脈(語脈)
語言的脈絡;文理。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王臨川 語脈與 南豐 絶不相類?!?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笨字義:“凡讀古人文字,務須平心易氣,熟察上下語脈,得其立言本意乃可?!?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一:“今詳語脈,首句自為一事,重在無出鄉(xiāng)?!?/div>
分類:脈絡文理
《漢語大詞典》:試判(試判)
唐 代選拔人才的考試項目之一??疾炱鋵彾ㄎ淖值哪芰σ詳喽ㄆ湮睦硎欠駜?yōu)長。新唐書·選舉志下:“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span id="uixz1fs"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有個姓 劉 的,是個應襲公子,到京師襲蔭求官……吏部試判已畢,道是必成?!?清 顧炎武 日知錄·判:“試判起於 唐高宗 時,初吏部選才,將親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縣案牘疑議,試其斷割,而觀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亦曰‘超絶’。”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下。
《漢語大詞典》:殿舉(殿舉)
科舉考試中,因文理紕繆或犯規(guī)、舞弊等,罰停考若干科,稱“殿舉”。宋史·選舉志一:“﹝ 乾德 元年﹞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并殿一舉。殿舉之數,朱書于試卷,送中書門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