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楚國公族。熊儀后裔。楚武王時大夫。武王三十五年侵隨,隨使少師至楚師講和。伯比以少師侈,請羸師以惑之。王乃毀軍而納少師,少師以為楚軍贏弱。后二年,隨少師有寵于隨君,伯比乃請伐隨。少師力主與楚戰(zhàn),隨師大敗。屈瑕伐羅,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舉趾高,心不固,必敗。后屈瑕果敗死。
人物簡介
【介紹】: 一作斗谷于菟。春秋時楚國人。斗伯比之子。幼時被棄,虎乳之。楚人稱乳汁為“谷”,稱虎為“于菟”,故名。楚成王八年,任楚令尹,執(zhí)法不避親貴,又捐家財,以解楚國之難。十七年率師滅弦。三十二年,率師伐隨,逼隨附楚。三十五年,因子玉伐陳有功,以令尹之位讓之。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楚國公族,字子文。斗伯比子。初伯比居鄖,與鄖子之女有私,生子文。鄖子夫人棄諸云夢。有虎乳之。鄖子獵,見之,歸,夫人以告,乃收養(yǎng)之。楚人謂乳為谷,謂虎曰于菟,因以名之。后事楚成王,為令尹凡二十八年,毀家紓難,勤于國政,雖三仕三黜,而喜怒不形于色。嘗滅弦,攻隨,鞏固四境??鬃臃Q之謂忠。
人物簡介
【生卒】:?—前617 【介紹】: 春秋時楚國人,字子西。楚成王時任司馬。城濮之戰(zhàn),子西將左軍,晉狐偃、狐毛攻于西,楚師敗潰。及還,子玉自殺。子西自縊,懸絕,而王使至止之。后使為商公。以懼讒不敢居商,返郢。王使為工尹。后與子家謀殺楚穆王,為王所殺。
人物簡介
【生卒】:?—前605 【介紹】: 又稱越椒、斗椒、伯棼。春秋時楚國人。名椒。魯文公十六年,庸乘楚荒年叛楚,子越與子貝率師滅庸。魯宣公四年,令尹子文死,斗般繼任令尹,子越任司馬。后與蔿賈誣殺斗般,繼任令尹。旋殺芳賈,并以族人處于蒸野,準備進攻莊王。莊王以文王、成王、穆王三王之子孫作為人質(zhì),以求和解,不允。遂與莊王戰(zhàn)于皋滸,敗死,其族被滅。
人物簡介
【生卒】:?—前605 【介紹】: 或作越椒。春秋時楚國公族,字子越,又字伯棼。斗谷于菟侄。椒初生,斗谷于菟以為其熊虎之狀,豺狼之聲,弗殺將滅若敖氏。其父子良不允。斗谷于菟卒,其子般繼為令尹,椒為司馬,芳賈為工正。賈譖殺般,椒代為令尹,惡賈而殺之,且舉眾攻楚王。王御之,遂滅若敖氏。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楚國人。斗谷于菟孫。為箴尹。楚人族誅若敖氏,克黃適使于齊。還,問難,或曰不可入。克黃以為棄君命,無可逃,遂歸復(fù)命,且自拘于司敗。楚莊王思斗谷于菟之功,使復(fù)其所,續(xù)斗谷于菟之后,改名曰生。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楚國人。斗成然子。楚平王殺成然,使辛居鄖,是為鄖公。柏舉之戰(zhàn),吳師入郢,昭王奔鄖,辛弟懷欲殺王,辛以為不可。與弟巢從王奔隨。后楚昭王復(fù)入郢,賞辛與懷。
人物簡介
【生卒】:?—前528 【介紹】: 或稱蔓成然。春秋時楚國人,字子旗。斗克黃曾孫。從父命事共王幼子公子棄疾。楚靈王奪成然封邑使為郊尹,乃與公子棄疾率陳蔡之師入楚,立公子比。比自殺,棄疾立,是為楚平王。成然為令尹。以有功于王,貪求無厭,為王所殺。
人物簡介
【介紹】: 戰(zhàn)國時齊國人。嘗造門欲見齊宣王,王使謁者延入,斗以王不出迎,不為好士,謁者還報,王乃趨迎于門。斗因以任賢之說進,并舉五人為之用,齊國大治。
人物簡介
【生卒】:207—271 【介紹】: 即蜀漢后主。三國蜀皇帝,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年十七即位于成都。初由諸葛亮輔政。事無巨細,均決于亮。亮卒,蔣琬、董允相繼謝世,寵信宦官黃皓,朝政日非。炎興元年,魏攻蜀,兵臨成都,奉表出降。蜀亡,入洛陽,封安樂公。在位四十一年。全三國文·卷五十七
后主名禪,字公嗣,小字阿斗,先主子。以章武三年五月襲位,改元四:建興、延熙、景耀、炎興。在位四十一年,降于魏,封安樂縣公。至?xí)x太始七年薨,謚曰思公。
人物簡介
【生卒】:427—482 【介紹】: 即齊高帝。南朝齊開國君主。南蘭陵人,字紹伯,小字斗將。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始鎮(zhèn)豫章,自此,率軍出戰(zhàn),屢立軍功。明帝泰始七年,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wèi)率。趁宋皇室相互殘殺,獨掌軍政大權(quán)。殺后廢帝,立順帝。旋廢順帝,代宋自立,改國號齊。在位期間,崇尚節(jié)儉,減免租欠,整頓戶籍,限制諸王“營立屯村,封略山湖”。禁止將帥增募部曲。在位四年,謚高,廟號太祖。全齊文·卷一
帝姓蕭,諱道成,字紹伯,小名斗將,南蘭陵武進人。元嘉末為左軍、中兵參軍,襲父承之爵晉興縣男。孝武即位,歷大司馬參軍、太宰、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撫軍參軍、建康令、北中郎中兵參軍。丁母憂,起為武烈將軍,復(fù)為建康令。景和中,除后軍將軍。泰始初,為右軍將軍,加輔國將軍,除驍騎將軍。封西陽縣侯,遷衛(wèi)軍司馬,除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假冠軍將軍,遷南兗州刺史,入拜散騎常侍、太子左衛(wèi)率。泰始末,為右衛(wèi)將軍,領(lǐng)衛(wèi)尉。元徽中,加侍中、平南將軍、尚書左仆射。尋弒蒼梧王,迎立順帝。進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封竟陵郡公。假黃鉞,進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諸軍事,進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lǐng)揚州牧。升明三年三月,進相國,總百揆,封齊公,加九錫。四月,進爵為王,受禪,改元建元。在位四年,謚曰高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約590—644 【介紹】: 唐初絳州龍門人,字無功。王通弟。隋煬帝大業(yè)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fù)授六合縣丞。性簡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亂還鄉(xiāng)里,著書東皋,自號“東皋子”。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詔門下省,特判日給酒一斗,時稱“斗酒學(xué)士”。太宗貞觀初以疾罷歸,以琴酒自娛。預(yù)知終日,命薄葬,自為墓志。工詩文,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為王績之誤。《全唐詩》收詩3首,皆出自《文苑英華》卷二一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又見于王績名下。其中《詠妓》一首,見《王無功文集》卷三,題作《裴仆射宅詠妓》。另《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辛司法宅觀妓》二首,乃誤收盧照鄰詩。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585,一說590—644 《全唐詩》中王績,乃王績之誤。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五歲至長安求仕。隋煬帝大業(yè)中,中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因簡傲嗜酒,屢受勘劾。大業(yè)十年(614)托風(fēng)疾棄官歸里,復(fù)浪跡于中原、吳、越間。十三年返歸故里。隋季板蕩,績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詔門下省。太宗貞觀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績復(fù)托風(fēng)疾歸隱故鄉(xiāng)。十一年,任太樂丞,不足兩年,又掛冠歸田。十八年自撰墓志,憂憤而死。生平見呂才《王無功文集序》、《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績遭逢世亂,失意歸隱,仰慕阮籍、陶淵明,寄情詩酒。著《五斗先生傳》、《醉鄉(xiāng)記》等文以抒懷。其文疏朗蕭散,駢散兼長。其詩清新質(zhì)樸,恬淡自然。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云:“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九評為“意境高古”,“氣格遒健”,“皆能滌初唐排偶板滯之習(xí)”。唐宋間,呂才編《王績集》五卷本與陸淳刪《東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見著錄,僅有三卷本(實為陸淳所刪二卷本)流傳。王國安《王績詩注》即據(jù)此作注。今人韓理洲據(jù)清人抄本成《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校)》,溢出詩60余首,文10余篇,最稱完備?!?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69首。唐詩匯評
王績(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號文中子??冇谒宕髽I(yè)末,應(yīng)孝悌廉潔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求為揚州六合縣丞。因簡傲縱酒被劾,棄官歸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詔門下省。貞觀中,因足疾罷歸,乃結(jié)廬河渚,縱意琴酒,又躬耕東皋,時人號東皋子??兒喎攀染?,其詩平淡質(zhì)樸。有《王績集》(呂才編)五卷,后僅以《東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隱,近重新發(fā)現(xiàn)刊行,其中詩較《全唐詩》王績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國安有《王績詩注》。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隋大業(yè)中應(yīng)孝弟廉潔舉。授揚州六合縣丞。棄官還鄉(xiāng)里。躬耕于東皋。時人號為東皋子。貞觀十八年卒。
作品評論
(績)性簡傲,好飲酒,能盡五斗,自著《五斗先生傳》。彈琴,為詩,著文,高情勝氣,獨步當(dāng)時。《周氏涉筆》
舊傳四聲,自齊、梁至沈、宋,始定為唐律。然沈、宋體制,時帶徐、庾,未若王績剪裁鍛煉,曲盡情玄,真開跡唐詩也。升庵詩話
王無功,隋人入唐,隱節(jié)既高,詩律又盛,蓋王、楊、盧、駱之濫觴,陳、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四友齋叢說
蓋當(dāng)武德之初,猶有陳、隋馀習(xí),而無功能盡洗鉛華,獨存體質(zhì),又嗜酒誕放,脫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觀其詩,近而不淺,質(zhì)而不俗,殊有魏晉之風(fēng)。《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之亂頭粗服而好者,千載一淵明耳。樂天效之,便傷俚淺,唯王無功差得其仿佛?!疤胀酢敝Q,余嘗欲以東皋代輞川。輞川誠佳,太秀,多以綺思掩其樸趣,東皋瀟灑落穆,不衫不履,如“來時常道貰,慚愧酒家胡”、“家貧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寧可醉,定不學(xué)丹砂”、“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真齊得喪、一死生之言。曠懷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響似之。《載酒園詩話又編》
彭澤、東皋皆素心之士。陶為饑寒所驅(qū),時有涼音;王黍秫果藥粗足,故饒逸趣。石洲詩話
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脈。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程曉、應(yīng)璩,性情疏放,發(fā)為心聲,直質(zhì)放言,有漢魏間意。唯無往復(fù)之致,故或樸而不雅。亂頭粗服,不沒其佳,唯其有真氣耳。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84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煥斗,字擇之。少學(xué)古文于穆修,又從孫明復(fù)受經(jīng)學(xué)。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出知袁州,首建學(xué)官,置生徒,學(xué)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執(zhí)政,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中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工詩文。有《龍學(xué)文集》。全宋詩
祖無擇(一○一○~一○八五,生年參《龍學(xué)文集》所附《龍學(xué)始末》及《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陜府,遷湖北轉(zhuǎn)運使,入為中書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進龍圖閣學(xué)士,知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熙寧三年(一○七○)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陽九老祖龍學(xué)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祖無擇詩,以宜秋館校刊徐氏積學(xué)齋景宋鈔本《祖龍學(xué)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南昌彭氏知圣道齋鈔本(簡稱彭本)。底本第五、六兩卷收入之祖氏與他人和詩及從《至元嘉禾志》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無擇(?——一○八五),字擇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齊州。歷知南康軍、海州?;实v中,提點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刑獄,改廣東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糾察在京刑獄,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學(xué)士。歷知開封府及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為王安石所斥,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尋復(fù)光祿卿、秘書監(jiān)、集賢院學(xué)士,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元豐八年卒。著有《龍學(xué)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