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周禮注疏》卷三十一〈夏官司馬·方相氏〉~475~
「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qū)疫,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qū)方良?!箹|漢·鄭玄注:「蒙,冒也。冒熊皮者,以驚驅(qū)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span>

《國語辭典》:方相  拼音:fāng xiàng
古代逐疫驅(q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靈。神像丑陋恐怖,出喪時常置于行列前開道?!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列傳》:「詔靈保,召方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遠(yuǎn)觀是喪船上方相,近覷乃山門外金剛。」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喪行列前開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黃帝曾令嫫母為方相氏;嫫母貌極丑陋,似逐疫驅(qū)鬼之神,故有以嫫母為逐疫之神的傳說。見宋。張君房《云簽七笈。卷一○○。軒轅本紀(jì)》。
2.職官名。周置,掌驅(qū)疫逐鬼。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喪行列前開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黃帝曾令嫫母為方相氏;嫫母貌極丑陋,似逐疫驅(qū)鬼之神,故有以嫫母為逐疫之神的傳說。見宋。張君房《云簽七笈。卷一○○。軒轅本紀(jì)》。
2.職官名。周置,掌驅(qū)疫逐鬼。
《國語辭典》:民間(民間)  拼音:mín jiān
人民群眾之間。《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青苗錢法大不便于民間,有司責(zé)篤嚴(yán)急?!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五:「民間各處,立起個『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誠祈禱,無有不應(yīng)?!?/div>
《漢語大詞典》:四通
謂與四方相通。戰(zhàn)國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諸侯四通?!?span id="asli0jg" class="book">《史記·天官書》:“倉府廏庫,四通之路。”漢書·律歷志:“繩者,上下端直,經(jīng)緯四通也?!?/div>
《漢語大詞典》:辰巳
東南方。古代陰陽五行家將十二地支和四方相配,子在正北,卯在正東,午在正南,酉在正西。辰巳在卯午之間,于位為東南方。《淮南子·天文訓(xùn)》:“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漢 王充 論衡·言毒:“辰巳之位在東南?!?晉 成公綏 《天地賦》:“ 崑崙 鎮(zhèn)於陰隅,赤縣據(jù)於辰巳?!?/div>
《漢語大詞典》:兩喜(兩喜)
雙方高興;雙方相悅。莊子·人間世:“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王先謙 集解:“宜云兩國君之喜怒?!?宋 蘇轍 《論御試策題札子》之二:“臣聞兩喜必有溢美之言,兩怒必有溢惡之言,喜怒不忘於心,而以議天下之政,必有過甚而不平者?!?/div>
《漢語大詞典》:火位
五行中火行的方位。古以五行與五方相配,火為南方。 漢 王充 論衡·難歲:“夏氣熱,火也,火位在南方?!?隋 蕭吉 五行大義卷二:“丙得金氣,故金胎於火卿,生火位?!?/div>
《漢語大詞典》:三刑
古代星相家將十二支與五行四方相配,據(jù)其生克之理以推兇吉。子卯為一刑,寅巳申為二刑,丑戌未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則兇。見《協(xié)紀(jì)辨方書·義例》新唐書·呂才傳:“ 長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陽 多近親,非俱當(dāng)六合?!?span id="gogyaxp"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祿命之説,相傳始於 唐 李虛中 ,然三刑六合, 貞觀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div>
《漢語大詞典》:金目
(1).深目。古時望遠(yuǎn)之具。《淮南子·泰族訓(xùn)》:“欲知遠(yuǎn)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則快射。” 高誘 注:“金目,深目,所以望遠(yuǎn)近射準(zhǔn)也?!?span id="gzme6kc" class="book">《說文·金部》“金,五色金也” 清 朱駿聲 通訓(xùn):“﹝金目,﹞今時眼鏡之類?;蛟唬航铻樯睢R嗤?。”
(2).謂黃金之目。古時方相鑄黃金為目,綴于面間,若后世之假面具,模擬兇惡可畏之狀,以驅(qū)逐疫鬼。 清 黃遵憲 《紀(jì)事》詩:“金目戲方相,黑臉畫鬼王?!?錢仲聯(lián) 箋注引周禮:“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敺疾?!?/div>
《漢語大詞典》:中陣(中陣)
亦作“ 中陳 ”。
(1).居中的陣地、營壘,一般為主帥所在地。國語·吳語:“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陳而立?!?韋昭 注:“此王所帥中軍?!?span id="zhpcur2" class="book">《宋史·馮拯傳》:“今防秋,宜於 唐河 增屯兵至六萬,控 定武 之北為大陣, 邢州 置都總管為中陣, 天雄軍 置鈐轄為后陣?!?br />(2). 唐 代以殺獲論功,凡出戰(zhàn)兵員與敵方相當(dāng)者,稱“中陣”。新唐書·百官志一:“出少擊多,曰上陣;兵數(shù)相當(dāng),曰中陣;出多擊少,曰下陣?!?/div>
《漢語大詞典》:拾蚌
比喻兩方相爭,第三者坐收其利。蜯,同“ 蚌 ”。 南朝 陳 徐陵 《為護(hù)軍長史王質(zhì)移文》:“刺虎之勢,時期 卞生 ,拾蜯之機(jī),彌驗 蘇子 ?!眳⒁姟?鷸蚌相持 ”。
《漢語大詞典》:鷸蚌相持(鷸蚌相持)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省語。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quán)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喒?jié)O人含笑再中興?!?span id="6ly6qik" class="book">《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李都管 本欲唆 孫寡婦 、 裴九老 兩家與 劉秉義 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div>
《漢語大詞典》:私方
與公方相對。指公私合營企業(yè)中資本家一方。也稱資方。《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4期:“這是一個工作上相當(dāng)落后的廠,廠的生產(chǎn)嚴(yán)重虧損,私方人員經(jīng)營積極性不高?!?/div>
《漢語大詞典》:鼎爭
三方相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三國鼎爭,未有所附?!?/div>
《國語辭典》:僵持  拼音:jiāng chí
相持不讓而無所發(fā)展。如:「你們?nèi)绻俳┏窒氯?,是討論不出什么結(jié)果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