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時區(qū)(時區(qū))  拼音:shí qū
同一小時的地區(qū)。地球自轉經度十五度須一小時,故于西元一八八四年國際經度會議依地球表面經線將全球等分為二十四時區(qū),以英國格林威治為準,向東每十五度加一小時,向西每十五度減一小時。但時區(qū)界線常因政治與地理上因素,而有彈性調整。
《國語辭典》:標準時區(qū)(標準時區(qū))  拼音:biāo zhǔn shí qū
按經線把地球表面平分為二十四區(qū),每一區(qū)跨十五度,稱為「標準時區(qū)」。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子午線所在為零時區(qū),向東或向西區(qū)分時區(qū)。臺灣位于約東經一百二十度,與零時區(qū)向東相差八個時區(qū),也就是時間領先八個小時。
《漢語大詞典》:都總(都總)
(1).總是。 宋 毛滂 《蝶戀花·聽周生鼓琵琶》詞:“細意端相都總好,春愁春媚生顰笑?!?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這般對壘交鋒,到頭都總南柯夢。”
(2). 清 代武官名。 清 唐甄 潛書·權實:“大將居中,提兵十萬,副參,游守,都總以及隊百什伍之長,轉相貫屬。” 徐特立 《致張敬堯的公開信》:“到則生事張皇,緹騎四出,串同都總 熊佩蘭 ,凡各團之稍可溫飽者,擇肥而噬其通匪,嚴事考求?!?br />(3).舊時區(qū)鄉(xiāng)一級政權的頭頭。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都總、團總躲起不敢出面,一切地方上的事都推到農民協會去辦。他們應付的話是‘不探(管)閑事!’”
《漢語大詞典》:都團(都團)
舊時區(qū)、鄉(xiāng)政權機關。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第四件,推翻土豪劣紳的封建統治--打倒都團。舊式的都團(即區(qū)鄉(xiāng))政權機關,尤其是都之一級,即接近縣之一級,幾乎完全是土豪劣紳占領?!?/div>
《國語辭典》:時差(時差)  拼音:shí chā
1.每日就日晷量得的時刻,與平均太陽日之標準時刻相較的差數,稱為「時差」。
2.兩地因經度不同,形成時間上的差距。如:「臺北和東京的時差是一小時?!?/div>
《國語辭典》:雜史(雜史)  拼音:zá shǐ
僅記述一事的始末、一時的見聞,或傳鈔舊史自成一書及私家記載之遺文舊事,有掌故性質足資考證者,稱為「雜史」。見《隋書。卷三三。經籍志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五一。史部。雜史類》。
《漢語大詞典》:區(qū)時(區(qū)時)
各時區(qū)都以本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qū)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qū)時。如:我國現在一律采用 北京 所在的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作為統一的標準時間,這就是“北京時間”。
《國語辭典》:環(huán)球時間(環(huán)球時間)  拼音:huán qiú shí jiān
目前天文界所通用的世界時。世界性的時區(qū)在西元一八八四年建立之后,標準鐘一直置于格林威治天文臺,后又在法國成立了一個國際報時局(簡稱為B.I.H.)。國際報時局擁有自己的原子鐘,與格林威治天文臺原子鐘上顯示的時間完全一致。
《國語辭典》:標準時(標準時)  拼音:biāo zhǔn shí
「標準時間」的簡稱。參見「標準時間」條。
《漢語大詞典》:世界時(世界時)
以本初子午線所在時區(qū)為標準的時間。世界時用于無線電通訊和科學數據記錄,以便各國取得一致。也叫格林威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