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52—1720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亭北。少時曾傾家紓友難。后乃折節(jié)讀書,又精心種菊,自號菊公。時人稱其菊為景氏菊。工詩文。有《山齋客譚》、《文羹》、《捷史》、《菊公詩》等,俱手錄。亦工書法,似黃庭堅。
人物簡介
張景星(?—?),字行之,江西奉新縣人。清朝理學家、政治人物。乾隆十年(1745年)進士。歷官河南魯山縣知縣。后主講南陽衍疇書院。與姚培謙、王永琪編選《元詩別裁集》。
人物簡介
景星(1803年—1854年),字晴垣,號晴垣,邱氏,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舊稱襄平)。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授世襲云騎尉。道光五年(1825)乙酉順天鄉(xiāng)試中舉(隸內務府正黃旗旗鼓佐領豫坤下,豫坤之胞叔、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進士劉氏敏德),六年(1826)丙戌進士。歷任湖南瀘溪縣、寧遠縣、(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兩任)桃源縣知縣,后任郴州直隸州知州、衡州府知府、常德府知府等,道光丙午科鄉(xiāng)試同考官。咸豐四年(1854)夏五月十六日,太平軍攻占常德,景星殉難,賜祭葬,追授世襲云騎尉,其事跡載郭嵩燾《湖南褒忠錄初稿》、《湖南通志》卷108。內務府正白旗滿洲、永州府知府輝發(fā)那拉氏廷桂(字芳宇,其祖父江寧織造、粵海關監(jiān)督延隆,祖姑母輝發(fā)那拉氏封道光帝之和妃 (道光帝),堂兄進士麒慶)為其刻詩紀念(見楊鐘羲,《雪橋詩話余集》)。詩友龍汝霖(胞弟進士龍湛霖)作《祭景晴垣太守文》(載龍汝霖《 堅白齋集》)。父德生 (乾隆進士)曾任乾隆戊申(1788)貴州鄉(xiāng)試正考官,繪《桃源圖》;五十七年后,景星任桃源縣令,看圖詩嘆:“遼東化鶴云千載,湘上飛鳧水一涯。五十年前看花處,種花誰識待佳兒”(載李元度,《天岳山館文鈔》)。在桃源縣知縣任內,修整陶淵明祠(載胡鳳丹《桃花源志》)。在常德府知府任上,于咸豐三年(1853)與詩友龍汝霖等宴集湘東郡之“螺園”,龍汝霖作《螺園餞集記》(載龍汝霖《 堅白齋集》)。
人物簡介
周慶云(1864-1933) 字景星,一字逢吉,號湘舲,別號夢坡、靈峰補梅翁,室名息園、夢坡室、晨風廬、怡園、梅花仙館、華萼樓、清遠樓、友石亭、五松琴齋、寶斯堂。吳興人。其家原為浙江鹽業(yè)富商,又先后投資天章絲織廠,長興鐵廠,浙江興業(yè)銀行及絲廠和精鹽公司,1905年投資興建蘇杭鐵路,竭力反對向英商借款,所辦企業(yè)在抗衡外貨,抵制日貨中起到一定影響。一生收藏書畫、金石、古器頗豐。曾與張宗祥等主持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又刊刻古籍如《鹽法通志》、《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及《潯溪詩征》等。能詩詞、繪畫,書法尤以小楷精到。有《琴書書目》、《琴史補》等。
人物簡介
陳景星,字笑山,貴州石阡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太后六旬甲午恩科進士,二甲一百二十三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官山東蘭山知縣,署沂州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