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金谷先春
 
萬株連綺,人墮鶯飛


《藝文類聚》卷八十六〈巢部上·梅〉~472~
〈梅花落〉詩:臘月正月早驚春,眾花未發(fā)梅花新。梅花芬芳臨玉臺,朝攀晚折還復開。滿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樹下宜歌舞。金谷萬株連綺甍,梅花隱處隱嬌鶯。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牽花來并笑。楊柳條青樓上輕,梅花色白雪中明。橫笛短簫悽復咽,誰知柏梁聲不絕。
《國語辭典》:株連(株連)  拼音:zhū lián
因一個人的罪,而牽連許多人。像砍伐樹木,根株相連一般?!缎绿茣?。卷二○九??崂魝?。吉溫傳》:「于是慎矜兄弟皆賜死,株連數(shù)十族。」《文明小史》第六回:「宵小工讒,太守因而解任;貪橫成性,多士復被株連?!挂沧鳌钢曷?。
《分類字錦》:稚竹株連(稚竹株連)
任士林庭椿賦:爾則稚竹株連,弱松肺附;結緒根于地軸,藉沫濡于雨露。
分類:椿
《漢語大詞典》:株連蔓引(株連蔓引)
廣泛株連。明史·奸臣傳·胡惟庸:“帝發(fā)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乃為《昭示奸黨録》,布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shù)年未靖云?!?清 黃宗羲 《徐公神道碑銘》:“公言皇上御極以來,麗丹書者多大臣朝士,即使盡皆情法允協(xié),已是幽陰景色,而況威嚴之下,株連蔓引,九死一生?!?/div>
分類:廣泛株連
《漢語大詞典》:蔓引株連(蔓引株連)
見“ 蔓引株求 ”。
《漢語大詞典》:蔓引株求
尋根究底。謂一人犯罪而追索株連有關人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將逆黨搜,須得你蔓引株求。”亦作“ 蔓引株連 ”。《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體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須蔓引株連了。”
《國語辭典》:牽連(牽連)  拼音:qiān lián
牽涉關聯(lián),互相連帶?!吨熳诱Z類。卷七○。易。小畜》:「小畜但能畜得九三一爻而已。九三是迫近他底,那兩爻自牽連上來?!埂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改侨诵诊L,名影,是一件人命牽連的事?!?/div>
《漢語大詞典》:牽率(牽率)
(1).牽拉。后漢書·孔融傳:“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節(jié)之使,銜命直指,寧輯東夏,而曲媚姦臣,為所牽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br />(2).帶領;引導。三國志·蜀志·張翼傳:“﹝ 姜維 ﹞心與 翼 不善,然常牽率同行?!?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牽率使讀書,推挽令効官?!?宋 范成大 《喜收知舊書復畏答書》詩之二:“牽率老夫令至此,門前猶説報書遲?!?br />(3).猶草率。 南朝 宋 謝瞻 《答靈運》詩:“牽率酬嘉藻,長揖愧吾生?!?唐 白居易 《張正一致仕制》:“所宜頤養(yǎng),不可牽率?!?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集:“而后世應酬牽率之作,決科俳優(yōu)之文,亦汎濫橫裂而爭附別集之名?!?br />(4).猶言牽強附會。 明 文徵明 《送提學黃公敘》:“學者至於摘抉經(jīng)書,牽率詞義,以習其説?!?清 譚嗣同 《仁學》二八:“其見于雅言,仍不能不牽率于君主之舊制,亦止據(jù)亂之世之法已耳。”
(5).猶牽拘,牽纏。 唐 張楚 《與達奚侍郎書》:“加以物務牽率,形役徒勞。” 宋 歐陽修 《與薛少卿公期書》:“祇是沿路多故舊相識,所至牽率,又少便人作書入京。” 朱自清 《雜詩三首》序:“當時頗想仿作一回,卻因人事牽率,將那心思閣置了。”
(6).株連;拖累。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yī)》:“老奴草菅人命,毒心應手,致獲此報,牽率老娘,以至于此。”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謫》:“小妹熱心難遏,是以不憚此行,如何牽率二君,良深歉仄!”
《國語辭典》:牽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薦?!稘h書。卷七二。鮑宣傳》:「孝成皇帝時,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廷?!?br />2.牽扯連累?!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牽引公卿黨親列侯以下,死者數(shù)百人?!?br />3.引起、拉動。如:「牽引機器」。
《漢語大詞典》:牽聯(lián)(牽聯(lián))
(1).系聯(lián);連帶。 漢 嚴忌 《哀時命》:“外迫脅於機臂兮,上牽聯(lián)於矰隿?!?唐 韓愈 《答元侍御書》:“足下與 濟 父子俱宜牽聯(lián)得書。”
(2).連累;株連。新唐書·姚璹傳:“ 璹 深探其獄,跡疑似皆捕逮,株黨牽聯(lián)數(shù)千人?!?宋 陸游 《陸郎中墓志銘》:“ 歧公 免相,門下士多牽聯(lián)以罪斥。”
《漢語大詞典》:連誅(連誅)
(1).連累殺戮。 唐 牛僧孺 《玄怪錄·來君綽》:“ 煬帝 盡欲誅其諸子, 君綽 憂懼連誅?!?span id="cs460wg" class="book">《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一》:“不謂姦邪搆亂,將相連誅?!?br />(2).謂株連。 郭沫若 《一只手》二:“你敢于泄你一時的憤怒,便被連誅你的九族嗎?”
《漢語大詞典》:株引
株連。明史·袁宗儒傳:“ 忠 泰 廣搜逆黨,株引無辜, 之鸞 多所開釋。”
分類:株連
《漢語大詞典》:根連株逮(根連株逮)
猶株連。《元典章·刑部二·系獄》:“小有詞訴,根連株逮,動至什伯,係累滿途,囹圄成市?!?/div>
分類:株連
《漢語大詞典》:瓜蔓
1.瓜的藤蔓。 宋 梅堯臣 《宿州河亭書事》詩:“雨久草苗盛,田蕪瓜蔓弱?!?元 王逢 《秋感詩》:“豆苗瓜蔓未應稀,菰米蓴絲積漸肥?!?br />2.喻株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況自創(chuàng)惡物,又從而懲之,且更瓜蔓以懲人,其慈又安在?”參見“ 瓜蔓抄 ”。
分類:株連藤蔓
《國語辭典》:瓜蔓抄  拼音:guā màn chāo
明永樂時,建文遺臣景清欲謀刺成祖為惠帝報仇,事敗、伏誅。后成祖抄檢其鄉(xiāng),凡跟景清有任何輾轉(zhuǎn)相系關系的都受到株連,稱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傳》。后指專制統(tǒng)治者對臣民的殘酷誅戮,殃及無辜。
《國語辭典》:枝蔓  拼音:zhī màn
1.樹枝和藤蔓。唐。白居易泛湓水〉詩:「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br />2.比喻繁瑣冗贅的詞句?!杜f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胥吏侮文,枝蔓乃眾?!姑?。張居正〈進講章疏〉:「訓解未瑩者,增改數(shù)語;枝蔓不切者,即行刪除?!?br />3.散布、株連。《舊唐書。卷一七七。劉瞻傳》:「兩家宗族,枝蔓盡捕三百馀人。」
《國語辭典》:隨坐(隨坐)  拼音:suí zuò
罪及他人,牽連治罪?!妒酚洝>戆艘?。廉頗藺相如傳》:「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