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明公正氣(明公正氣)  拼音:míng gōng zhèng qì
堂堂皇皇,光明正大?!赌鹾;ā返谝晃寤兀骸高@會兒鬼使神差,活該敗露,爽性明公正氣的把簪兒拿出手來?!挂沧鳌该魈谜馈?、「明公正道」、「明公正義」。
《國語辭典》:門人(門人)  拼音:mén rén
1.弟子?!抖Y記。檀弓上》:「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文選。曹丕。與吳質書》:「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br />2.守門人。《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祭閽者何?門人也?!?br />3.門下客。《戰(zhàn)國策。齊策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干舍?!弧?/div>
《國語辭典》:正位  拼音:zhèng wèi
1.中正之位。《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埂段倪x。干寶。晉紀總論》:「正位居體,重言慎法?!?br />2.天子之位?!妒酚洝>矶?。律書》:「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zhàn)戰(zhàn)慄慄,恐事之不終?!?br />3.確定位置?!段倪x。陸倕。石闕銘》:「惟帝建國,正位辨方。周營洛!涘,漢啟岐!梁?!?/div>
《國語辭典》:便道  拼音:biàn dào
1.馬路兩旁供行人走的道路。
2.便捷的路。如:「這是通往泰山的便道?!?br />3.順路?!妒酚洝>硪欢?。酷吏傳。郅都傳》:「孝景帝乃使使持節(jié)拜都為雁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br />4.便說。如:「朋友重情誼,只要是合于禮法的事,便道是赴湯蹈火,亦不推辭?!?/div>
《國語辭典》:大號(大號)  拼音:dà hào
1.對他人商店的敬稱。
2.問人名、字、號的敬詞?!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高@一位令侄孫一向不曾會過,多少尊庚了?大號是甚么?」
3.上廁所大便的俗稱。
4.大喇叭的別稱。參見「大喇叭」條。
《漢語大詞典》:正使
(1).縱使;即使。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span id="jrjg7hz"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 高貴鄉(xiāng)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宋 蘇軾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正使自今雨止,已非豐歲?!?br />(2).外國派來或派往外國的正式使臣。對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 嘉慶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來至邊界議禮,不合而返。”
《國語辭典》:大定  拼音:dà dìng
1.平定、安定?!稌?。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br />2.古代娶親的一種風俗。指正式訂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娶婦》:「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婦與不相?!?br />3.金世宗的年號(西元1161~1189)。
《國語辭典》:就職(就職)  拼音:jiù zhí
正式上任?!稘h書。卷八三。朱博傳》:「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乃敢起就職?!埂段倪x。李密。陳情表》:「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div>
《國語辭典》:下令  拼音:xià lìng
下達命令?!段倪x。范曄?;抡邆髡摗罚骸羔♂⒎Q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div>
《漢語大詞典》:正官
(1).正式編制內的官員。對額外官及贈官等而言。新唐書·選舉志下:“時 李嶠 為尚書,又置員外郎二千餘員,悉用勢家親戚,給俸祿,使釐務,至與正官爭事相毆者?!?br />(2).猶長官。對副貳之官而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今番當得一邑正官,分毫不可妄取了。慎之!慎之!”
(3).星命家術語。謂官煞之兩干相配合者,如甲遇辛是。甲若遇庚,則官煞兩干不相配合,謂之偏官。紅樓夢第八六回:“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四個字內有傷官敗財。唯申字內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里養(yǎng)不住的,也不見什么好?!?/div>
《國語辭典》:試官(試官)  拼音:shì guān
1.主持考試的官吏。五代漢。王定?!短妻浴>硪弧?。載應不捷聲價益振》:「蔣凝應宏辭,為賦止及四韻,……試官嘆息久之?!?br />2.未經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試用道、試用知府等。
《國語辭典》:即真  拼音:jí zhēn
1.由攝政或監(jiān)國而正式就帝位?!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即真之事矣?!固?。徐堅《初學記。卷九。總敘帝王》:「堯乃命舜代己攝政,……舜年八十一即真?!?br />2.官職由代理而轉為正職?!度龂?。卷四一。蜀書。楊洪傳》:「亮于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div>
《國語辭典》:聲明(聲明)  拼音:shēng míng
1.公開解說以昭告大眾。如:「聲明作廢」。
2.佛教謂研究語言的學問?!断易钟洝罚骸歌笊栽疲骸荷僮謱W于先師般若瞿沙,聲明文轍將盡微致?!弧?/div>
《漢語大詞典》:正員(正員)
正式編制內的人員。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手不把筆,即送東司;眼不識文,被舉南舘;正員不足,權補試攝?!?span id="5c0sqhf"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豆盧革》:“責授 革 費州 司戶參軍, 説 ( 韋説 ) 夷州 司戶參軍,皆員外置同正員?!?/div>
《漢語大詞典》:正辭(正辭)
(1).端正言辭。《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漢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節(jié)礪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span id="0iogdld" class="book">《明史·左良玉傳》:“ 良玉 疾已劇,至 九江 ,邀總督 袁 繼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諸將盟, 繼咸 正辭拒之?!?br />(2).正式文辭。孔叢子·公儀:“ 子思 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然后標以顯義,約以正辭。”
(3).正直、嚴正的言辭。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物者也?!?陸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之誅。遂使羣下結口,莫圖正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