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渾然(渾然)  拼音:hún rán
1.不分明、不可分別的樣子?!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渾然同惑,孰溫孰涼?」也作「混然」。
2.完全、全然。唐。韓愈至鄧州北寄上襄陽于相公書〉:「渾然天成,無有畔岸?!?/div>
《漢語大詞典》:渾然(渾然)
(1).糊涂不分明貌。《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jìn),直士幽藏?!?br />(2).渾沌貌。 唐 柳宗元 《天說》:“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dú)狻!眳⒁姟?渾沌 ”。
(3).質(zhì)樸純真貌。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渾然忠厚之氣,可敬而仰之。” 明 方孝孺 《與蘇先生書》之二:“ 徐公 之文簡質(zhì)典重有渾然之氣。”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 孔子 大圣,渾然天真?!?br />(4).形容無知;糊涂。 葉圣陶 《城中·病夫》:“他們是渾然的豬!是蠢然的狗!”
《國語辭典》:渾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shí),元?dú)獠环帧⒛:磺宓臓顟B(tài)。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dú)馕捶?,渾沌為一?!弧挂沧鳌富煦纭埂?br />2.模糊不分明?!侗阕?。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挂沧鳌笢喍亍?。
3.相傳為堯舜時(shí)四兇中的驩兜。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后用以比喻冥頑糊涂不開通。也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yīng)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yáng)雄《太玄經(jīng)。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昆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div>
《國語辭典》:渾然不知(渾然不知)  拼音:hún rán bù zhī
完全不知道。如:「小李無心闖下的大禍,已經(jīng)鬧得滿城風(fēng)雨,而他卻渾然不知?!?/div>
分類:不知道
《國語辭典》:渾然忘我(渾然忘我)  拼音:hún rán wàng wǒ
融入事物、處境中而忘了自己的存在。如:「他唱歌已經(jīng)唱得渾然忘我了,你就算叫他,他也聽不見?!?/div>
《國語辭典》:渾然不覺(渾然不覺)  拼音:hún rán bù jué
完全沒有感覺。《紅樓夢(mèng)》第五回:「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
分類:有感感覺
《國語辭典》:渾然天成(渾然天成)  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自然形成,沒有人為雕琢的痕跡。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與言會(huì),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div>
《分類字錦》:渾然無跡(渾然無跡)
邵子皇極經(jīng)世夫圣人六經(jīng)渾然無跡如天道焉
分類:經(jīng)
《國語辭典》:渾然一體(渾然一體)  拼音:hún rán yī tǐ
融成一體,完整不可分。清。黃宗羲〈答董吳仲論學(xué)書〉:「破除攔截,方可言前后內(nèi)外渾然一體也?!?/div>
《漢語大詞典》:渾然自成(渾然自成)
見“ 渾然天成 ”。
《國語辭典》:渾然天成(渾然天成)  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自然形成,沒有人為雕琢的痕跡。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與言會(huì),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