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孟加拉  拼音:mèng jiā lā
Bengal
1.國名。位于南亞東北部。參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條。
2.地名。位于印度東北部,瀕孟加拉灣。原為英屬印度的一省,現(xiàn)分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國。首府為加爾各答。
3.海灣名。位于印度洋東北部,介于印度、緬甸、馬來半島之間。入灣河流有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等。沿灣重要港口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等。近海有大量浮游生物。
《國語辭典》:金蘭灣(金蘭灣)  拼音:jīn lán wān
Cam Ranh Bay
海灣名。位于越南東岸,大約北緯十二度線上。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越戰(zhàn)時為美軍的基地。
《國語辭典》:暹羅灣(暹羅灣)  拼音:xiān luó wān
海灣名。位于泰國南部,由柬埔寨及馬來半島合抱而成,湄南河注入于此。為南中國海最大的海灣。
《國語辭典》:亞丁灣(亞丁灣)  拼音:yà dīng wān
Aden Gulf
海灣名。位于阿拉伯海和紅海間,東西長約一千四百七十二公里,為蘇彝士運河通印度洋的門戶,海灣中生物種類繁多,富浮游生物。沿岸以亞丁為最大的都市。
《國語辭典》:波斯灣(波斯灣)  拼音:bō sī wān
Persian Gulf
海灣名。在亞洲西南部,介于伊朗高原與阿拉伯半島之間。面積約二十四萬平方公里,最窄處約五十五公里。沿灣的國家皆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chǎn)或輸出國。戰(zhàn)略地位重要,因宗教、天然資源等因素而戰(zhàn)亂頻仍。
《漢語大詞典》:渤海灣
渤海三大海灣之一。向西深入陸地,東以灤河口至黃河口連線為界。黃河、海河等注入,海底平緩。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海底油氣資源豐富。沿海有大鹽場。西岸有天津港。
《漢語大詞典》:比斯開灣
北大西洋東部的海灣。面積22.3萬平方千米。海岸平直,多沙灘。漁業(yè)發(fā)達。
《國語辭典》:東京灣(東京灣)  拼音:dōng jīng wān
海灣名:(1)位于廣東省之南,由海南島、雷州半島及越南的東京(今河內(nèi))環(huán)抱而成。(2)日本東京以南的海灣,首都東京及要港橫濱、橫須賀都在此灣內(nèi)。也稱為「北部灣」。
《漢語大詞典》:卡奔塔利亞灣
澳大利亞北部最大的海灣。是阿拉弗拉海的支海。面積69.9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