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詞典 3分類詞匯 39
《國語辭典》:海灣(海灣)  拼音:hǎi wān
三面被陸地包圍的海域。如墾丁南灣。
《國語辭典》:海灣合作理事會(海灣合作理事會)  拼音:hǎi wān hé zuò lǐ shì huì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西元1981年,由波斯灣六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dá)、巴林、阿拉伯聯(lián)合大公國、阿曼與科威特,所組成的區(qū)域性國際合作組織。主要目的在促進(jìn)六國的經(jīng)貿(mào)、文化、軍事與科技、海關(guān)、旅游、立法和行政等各項(xiàng)交流活動。總部設(shè)于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也稱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為「海合會」。
《漢語大詞典》:渤海灣
渤海三大海灣之一。向西深入陸地,東以灤河口至黃河口連線為界。黃河、海河等注入,海底平緩。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海底油氣資源豐富。沿海有大鹽場。西岸有天津港。
《國語辭典》:海曲  拼音:hǎi qū
海邊偏僻的地方。唐。王勃 滕王閣序:「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分類:海灣
《漢語大詞典》:海浦
海灣,海濱。文選·張衡〈西京賦〉:“光炎燭天庭,囂聲震海浦?!?薛綜 注:“海浦,四瀆之口?!?南朝 宋 顏延之 《侍游曲阿后湖》詩:“金練照海浦,笳鼓震溟洲?!?span id="btbyqn1" class="book">《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yè)八年》:“ 護(hù)兒 引兵還屯海浦,不敢復(fù)留應(yīng)接諸軍。”
分類:海灣海濱
《國語辭典》:白?! ?span id="f71gnac" class='label'>拼音:bái hǎi
1.西方的海。《淮南子。地形》:「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白海。」
2.海灣名。位于前蘇聯(lián)北部,北杜味納河及尼加河都注入此海。除夏季外,常結(jié)堅(jiān)冰,且多濃霧,不適于航行。
《漢語大詞典》:洼池(窪池)
深池。借指海灣。 清 黃遵憲 《哀旅順》詩:“下有洼池列巨艦,晴天雷轟夜電閃?!?/div>
分類:深池海灣
《國語辭典》:秦皇島(秦皇島)  拼音:qín huáng dǎo
海灣名。位于山海關(guān)西南方,是由一小半島形成的海灣,因位于巖岸,灣內(nèi)水深,且有山地阻冬季寒風(fēng),為河北省唯一的不凍港。冬季天津港結(jié)冰,海輪多停泊于此,開灤及柳江二礦的煤產(chǎn),也多由此輸往長江流域各省市,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能源輸出良港。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辟為商埠。
《國語辭典》:港灣(港灣)  拼音:gǎng wān
1.港口的通稱。由自然條件或人工設(shè)施形成,便于船只停泊,大多有防風(fēng)、防浪的設(shè)備。
2.曲折深入的支流。如:「這里水域深廣,港灣很多?!?/div>
《國語辭典》:領(lǐng)水(領(lǐng)水)  拼音:lǐng shuǐ
凡主權(quán)隸屬于本國的沿海、港灣、運(yùn)河、海峽,以及內(nèi)陸河流、湖泊等,統(tǒng)稱為「領(lǐng)水」。
《國語辭典》:紅樹林(紅樹林)  拼音:hóng shù lín
熱帶海濱特有的植物群落。生于海灣、海緣、河口附近、泥砂淤積的沼澤地。多具有異常根及胎生性質(zhì)。也稱為「紅樹林群叢」。
《國語辭典》:亞?。▉喍。 ?span id="pikcu72" class='label'>拼音:yà dīng
Aden
1.城市名。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角的城市,控制紅海的南面出口,昔為英國的重要軍事?lián)c(diǎn),今為葉門的首都及要港,是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商港。并為歐洲與東方航路重要的煤礦補(bǔ)給站。
2.海灣名。是印度洋與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參見「亞丁灣」條。
《國語辭典》:大連灣(大連灣)  拼音:dà lián wān
海灣名。在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qū)南、大連市區(qū)東。港闊水深,冬季不結(jié)冰,為遼寧省黃海沿岸第一大灣。有沈大鐵路直達(dá)于此。
《國語辭典》:廣州灣(廣州灣)  拼音:guǎng zhōu wān
海灣名。位于廣東省南部雷州半島之東,今稱湛江港。清朝時,連同周邊陸地租與法國,二次大戰(zhàn)后收回,設(shè)湛江市。
《國語辭典》:遼東灣(遼東灣)  拼音:liáo dōng wān
海灣名。渤海三大海灣之一。位于遼寧省西南方,大清河口到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以北的海域。有遼河、大凌河、小凌河等注入,主要港口有營口、葫蘆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