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南?。蟿。 ?span id="rvsex6b" class='label'>拼音:nán jù
一種流行于湖北恩施、湖南西北與四川東南地區(qū)的劇種。原名南戲,起源于荊河漢劇,有舞臺演出與圍鼓班子(坐唱)兩種形式。屬皮黃系統(tǒng),唱法與漢劇相似。但小生不用尖嗓,花臉不用邊音。唱腔依行當分生、旦、凈、末、丑等類。以南路(二黃)、北路(西皮)、上路(川梆子)為主。常演劇目有搬金牌、琵琶記、白兔記等。
《國語辭典》:九嶷山  拼音:jiǔ yí shān
位于湖南省寧遠縣南,相傳舜葬于此。九嶷山因山巖羅列,異嶺同勢,常使游人生疑,因此得名。也稱為「蒼梧山」。
《漢語大詞典》:青楓浦(青楓浦)
(1).地名。又名 雙楓浦 。在今 湖南省 瀏陽縣 南。 唐 杜甫 《雙楓浦》詩:“輟棹 青楓浦 ,雙楓舊已摧?!币嗍》Q“ 青楓 ”。 唐 杜甫 《歸夢》:“雨急 青楓 暮,云深 黑水 遙?!?br />(2).長滿楓林的水邊。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div>
《國語辭典》:辛棄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生時北方已陷于金。后歸宋,治軍有聲,官至龍圖閣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稱,具有愛國情操,且融會了經(jīng)、史、子、集,創(chuàng)造出多種的風格。著有《稼軒詞》。
《漢語大詞典》:雁回峰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在今 湖南省 衡陽市 南。相傳雁至 衡陽 而止,遇春而回。也叫 回雁峰 。 宋 盧炳 《踏莎行》詞:“白云低處 雁回峰 ,明朝便踏 瀟湘 路?!?/div>
《漢語大詞典》:井岡山
在江西省西部,鄰接湖南省,跨井岡山市和寧岡、永新、遂川、酃縣等地。海拔1000米左右。外環(huán)高山,中多盆地。風景秀麗,有小井龍?zhí)?、茨坪南山、黎坪飛龍洞、五指峰和黃洋界等五大哨口。以茨坪為中心,有大、小、上、下、中五井。1927年毛澤東在此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漢語大詞典》:試劍石(試劍石)
(1).石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虎丘 。傳說 秦王 或 吳王 試劍于此。見 宋 范成大 吳郡志·虎邱。
(2).石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北固山 。相傳 三國 時 孫權(quán) 、 劉備 試劍于此。
(3).石名。在 江蘇省 銅山縣 東南 漢高祖廟 , 宋 蘇軾 有銘。
(4).石名。在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桂林市 伏波山 還珠洞 (也稱 伏波巖 )內(nèi),相傳 漢 馬援 試劍于此。
(5).石名。在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 西山 (即 樊山 )上,相傳 三國 孫權(quán) 試劍于此。
(6).石名。在 湖南省 平江縣 東 道巖山 上,相傳 許旌陽 試劍于此。
《國語辭典》:酃縣(酃縣)  拼音:líng xiàn
縣名。位于湖南省東境偏南,與江西省交界。始置于宋,民國三年置縣。境內(nèi)盛產(chǎn)水果、茶葉等。
《國語辭典》:長沙市(長沙市)  拼音:cháng shā shì
城市名。位于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臺地,為該省的省會。交通發(fā)達,有鐵路通武昌、漢口;有公路通武漢、廣州、南昌;有民航班機直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有水運通湘潭、衡陽?,F(xiàn)有輕紡、機械、電子、建材、食品等工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以湘繡和鴨絨被、瓷器聞名于世。
《國語辭典》:酃湖  拼音:l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衡陽縣東,水可釀酒,味甘美,稱為「酃淥酒」。也作「零湖」。
《國語辭典》:湘潭縣(湘潭縣)  拼音:xiāng tán xiàn
縣名。位于湖南省長沙市之南,湘、漣二水會合處。境內(nèi)土地肥沃,農(nóng)產(chǎn)以米、棉花、苧麻、桐油為主。湘黔鐵路經(jīng)此,為水陸交通要沖,今發(fā)展成工商都市,棉紡織、食品加工、電力、煉銅等工業(yè)十分發(fā)達。
《國語辭典》:蔡鍔(蔡鍔)  拼音:cài è
人名。(西元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畢業(yè)。辛亥革命時為云南都督,后解兵權(quán),居住京師,袁世凱稱帝時,潛赴云南,首先起兵宣布獨立,稱護國軍,各省響應(yīng),袁氏之謀遂敗。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任蔡鍔為四川省督軍,兼民政長,后因病歿于日本東京。編有《曾胡治兵語錄》。后人輯其作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國語辭典》:湘語(湘語)  拼音:xiāng yǔ
分布于湖南的語言。語音特點為ㄋ、ㄌ不分,ㄈ、ㄏ相混,有鼻化韻,入聲自成一調(diào)等。也稱為「湖南話」。
分類:分布湖南
《漢語大詞典》:湘平
指 清 末 湖南省 湘潭 所用之平色。平,平色,舊時的一種衡量標準。每兩約合庫平八錢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錢六分八厘九毫。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鑄銀》:“﹝紋銀﹞有庫平、湘平之異,有漕平、規(guī)平之殊?!?康有為 等《公車上書》:“而吾元寶及錠,形體既難握攜;分兩又無一定,有加耗、減水、折色、貼費之殊,有庫平、規(guī)平、湘平、漕平之異,輕重難定,虧耗滋多?!?/div>
分類:湖南湘潭
《漢語大詞典》:譚延
(1880-1930)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張君主立憲,被推為湖南咨議局議長。辛亥革命時,殺害革命黨人,篡奪湖南都督職位。后加入國民黨,歷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7年后依附蔣介石,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