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打諢發(fā)科(打諢發(fā)科)  拼音:dǎ hùn fā kē
戲劇表演時,以滑稽的動作或逗笑的言語引人發(fā)笑。《水滸傳》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調(diào)曲,按格范打諢發(fā)科?!挂沧鳌覆蹇拼蛘煛?。
《國語辭典》:逗哏  拼音:dòu gén
用滑稽有趣的話引人發(fā)笑。如:「相聲演員個個都是逗哏高手?!?/div>
《國語辭典》:發(fā)科打諢(發(fā)科打諢)  拼音:fā kē dǎ hùn
泛指引人發(fā)笑的舉動或言談。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連枝秀》:「發(fā)科打諢,不離機鋒?!挂沧鳌覆蹇拼蛘煛埂?/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科打趣(發(fā)科打趣)
說滑稽話,拿人開玩笑。《黃繡球》第十五回:“那稿子是同 黃通理 大家參酌,中間也有發(fā)科打趣的處在?!?/div>
《漢語大詞典》:話巴戲(話巴戲)
方言。話把戲,讓人談論的滑稽可笑的事情。巴,用同“ 把 ”。《歇浦潮》第六九回:“無巧不巧,就是他鬧出話巴戲來?!?/div>
《漢語大詞典》:話靶戲(話靶戲)
方言。讓人談論的滑稽可笑的事情。《海上花列傳》第四九回:“做出點話靶戲撥小干仵笑話,我倒替耐難為情。”
《國語辭典》:滑稽?。ɑ鼊。 ?span id="1ik7me5" class='label'>拼音:huá jī jù
以滑稽方式表現(xiàn)人物的地方戲劇。對日抗戰(zhàn)時由江南的滑稽曲藝獨角戲發(fā)展而成,特點是運用各種戲曲曲調(diào)和各地方言,以高度誇張的手法來逗趣觀眾,擅長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
《國語辭典》:滑稽戲(滑稽戲)  拼音:gǔ jī xì
一種專門以幽默可笑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的戲劇。流行于上海、江蘇、浙江一帶。
《漢語大詞典》:滑天下之大稽
形容極其滑稽可笑。 魯迅 《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腳,丑腳挺胸學黑頭,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腳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張?zhí)煲?《速寫三篇·譚九先生的工作》:“你想呢,民教館那幾位并不是我們鎮(zhèn)上的,他們只是個客邊,怎么倒要他們來作主呢?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div>
分類:滑稽可笑
《國語辭典》:活寶(活寶)  拼音:huó bǎo
1.謔稱言行滑稽、逗人發(fā)笑的人。如:「他擅長逗趣、說笑,是班上的活寶。」
2.珍貴的寶物。比喻受寵愛的人?!缎咽篮阊?。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你這姐姐,只好躲在夫人跟前拆白道綠、喝五吆三,那曾見希奇的活寶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王生夫妻就如失了活寶一般,各各哭得發(fā)昏,當時盛殮已畢,就焚化了?!?/div>
《漢語大詞典》:怪聲怪氣(怪聲怪氣)
形容聲音、語調(diào)、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難聽。 魯迅 《二心集·宣傳與做戲》:“倘使他們扮演一回之后,就永遠提著青龍偃月刀或鋤頭,以 關老爺 、 林妹妹 自命,怪聲怪氣,唱來唱去,那就實在只好算是發(fā)熱昏了?!?王蒙 《深的湖》:“我憤怒地怪聲怪氣地學著唱?!?/div>
《國語辭典》:插科打諢(插科打諢)  拼音:chā kē dǎ hùn
本指戲劇表演時,以滑稽的動作或言語引人發(fā)笑。亦泛指引人發(fā)笑的舉動或言談。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出:「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shù)調(diào)?!挂沧鳌赴l(fā)科打諢」、「打諢發(fā)科」、「打諢插科」、「插科使砌」、「撒科打諢」。
《國語辭典》:?;顚殻ㄋ;顚殻 ?span id="f7xvhe6" class='label'>拼音:shuǎ huó bǎo
做滑稽、逗笑的表演。如:「不要?;顚毩耍燹k正事吧!」
《國語辭典》:間奏曲(間奏曲)  拼音:jiān zòu qǔ
1.戲劇、歌劇中簡短的過場音樂或幕間曲。
2.形式自由獨立,篇幅較短的樂曲。如德人布拉姆斯的鋼琴獨奏間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