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漕引
猶漕運。新唐書·王播傳:“南方旱歉,人相食, 播 掊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 七里港 以便漕引,后賴其利?!?宋 王安石 《和吳御史汴渠詩》:“漕引天下半,豈云獨 荊 楊 。”
分類:漕運
《漢語大詞典》:挽漕(輓漕)
漕運。新唐書·劉晏傳:“起 宜陽 、 熊耳 、 虎牢 、 成皋 五百里,見戶纔千餘,居無尺椽,爨無盛煙,獸游鬼哭,而使轉車輓漕,功且難就,為一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朱張:“時方輓漕東南供京師, 運河 隘淺,不容大舟?!?清 顧炎武 《天津》詩:“輓漕日夜來,貢賦無留滯。”
分類:漕運
《分類字錦》:置使
唐六典:自洛至陜,運于陸,自陜至京,運于水,置使以統(tǒng)之。
分類:漕運
《漢語大詞典》:漕司
亦稱“ 漕運司 ”。 管理催征稅賦、出納錢糧、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 北宋 稱轉運司, 南宋 稱漕司, 元 代稱漕運司。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財歸於漕司,而兵各歸於郡?!?span id="u1xa7gd"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諸州郡歲有兵禍,士子不得以時赴鄉(xiāng)試,且漕司分差試官,路梗不可徑達。” 元 危素 《元海運志》:“﹝ 至元 ﹞二十五年,內(nèi)外分置漕運司二?!?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帥漕憲倉:“帥、憲、倉一人而已,漕則一路或有兩三人,曰轉運使,曰轉運副使,曰轉運判官,皆漕司也?!?/div>
《漢語大詞典》:漕臣
管理漕運的官員。 宋 侯延慶 《退齋筆錄》:“ 神宗 時,以 陜西 用兵失利,內(nèi)地出令斬一漕臣?!?span id="emi66zl"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 紹定 ﹞四年,臣僚甚言科場之弊,乞戒飭漕臣嚴選考官?!?/div>
《漢語大詞典》:漕臺(漕臺)
漕運總督。主管漕糧的取齊、上繳、監(jiān)押、運輸?shù)取?宋 洪邁 《夷堅支乙志·一明主簿》:“﹝ 劉策 ﹞時春秋已高,侍從中有矜其潦倒者,為移書漕臺,得攝 松溪 主簿?!?span id="emuhyro" class="book">《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六回:“漕臺請他喫飯,都是鎖了艙門才去的。”《老殘游記》第七回:“當年他老爺做過我們的漕臺?!?/div>
《漢語大詞典》:漕計(漕計)
指漕運總量。 宋 葉適 《中奉大夫直龍圖閣司農(nóng)卿林公墓志銘》:“免 贛州 科罰,罷 龍南 、 安遠 折變,減 興國 、 淮 衣絹, 南安 圣節(jié)銀,及水潦州縣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歲損數(shù)萬,而漕計猶增於舊。”
分類:漕運總量
《漢語大詞典》:苗米
漕運上繳的官糧。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十年:“八月,甲子朔,詔:‘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 建康 溧陽縣 苗米歲六萬石?!?清 趙翼 《哭王述庵侍郎》詩:“晨炊苗米淅矛頭,夜草軍書磨盾鼻?!?/div>
分類:漕運上繳
《漢語大詞典》:轉般(轉般)
漕運的一種。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zhèn)補兵足食事宜》:“一處轉般以便支給,照得 灤 東一帶軍士原在 永平 、 山海 等倉支糧?!?清 顧炎武 《與人書八》:“今日之事,興一利便是添一害,如欲行 沁水 之轉般,則 河 南必擾;開 膠萊 之運道,則 山東 必亂矣?!?清 魏源 《籌漕篇上》:“古之漕運,皆用轉般,沿水置倉,遞輸于官?!眳⒁姟?轉般法 ”。
分類:漕運
《漢語大詞典》:轉般法(轉般法)
宋 代漕運方式之一。起源于 唐 。 開元 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裴耀卿 于古 汴河 口筑 河陰倉 ,使 江淮 地區(qū)漕糧運此納貯,候水轉運,經(jīng) 黃河 、 渭水 至 長安 ,為轉般法之始。 宋 因 汴河 春、冬不能通航,直運漕船沿途又多延擱,為保證京師( 開封 )糧食等物資供應,自 開寶 五年(公元972年)起,陸續(xù)在漕運路上 泗 、 楚 、 真 、 揚 四州(州治今 安徽 泗縣 、 江蘇 淮安 、 儀征 、 揚州 等地)分設轉般倉,卸納東南六路漕糧,再換船轉運至京師。實行后六路所需淮鹽也可利用回空船只。 嘉祐 后,官船數(shù)量減少,雇人運輸?shù)捻氁L年運輸,吏卒運輸?shù)挠侄嗲直I, 熙寧 后轉般法漸為直達法替代。嗣后時復時廢,或兩法并用。
《國語辭典》:漕渠  拼音:cáo qú
運送糧食的河道,即今之大運河?!妒酚?。卷二九。河渠書》:「悉發(fā)卒數(shù)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文選。鮑照。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昆岡?!挂卜Q為「漕溝」。
《漢語大詞典》:漕事
(1).有關漕運之事。漢書·食貨志上:“漕事果便, 壽昌 遂白令邊郡皆筑倉?!?span id="6daiqsa" class="book">《新唐書·食貨志三》:“ 開元 十八年, 宣州 刺史 裴耀卿 朝集京師, 玄宗 訪以漕事?!?br />(2).指 清 代有關征收漕米的事情。 清 魏源 《籌漕篇下》:“ 江 楚 賦輕而船重,抵 淮 遲,汛漲輒虞堵閉,故言漕事則易而運道則難; 江蘇 賦重而船輕,抵 淮 蚤,汛前尚可籌渡,故言運道則易而漕事則難?!?/div>
《國語辭典》:漕河  拼音:cáo hé
以運漕糧為主的河道。
《漢語大詞典》:通漕
謂開通漕運河道。后漢書·鄧訓傳:“ 永平 中,理 虖沱 、 石臼河 ,從 都慮 至 羊腸倉 ,欲令通漕?!?李賢 注:“水運曰漕?!?宋 蘇舜欽 《漣水軍新牐記》:“蓋精思者緣古而作,興於近世,通漕最為便,惜乎無所述焉。” 清 張永銓 《河上紀事》詩:“自 元 開此河,通漕在 淮 泗 ?!?/div>
《分類字錦》:給軍(給軍)
后漢書鄧晨傳:光武追銅馬高湖群賊于冀州,晨發(fā)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分類:給軍漕運
《分類字錦》:建城
宋史食貨志:涇原路轉運判官張大受言:饋運之策,莫若車便。自熙寧至磨??口皆大川,通車無礙。自磨??至兜嶺下,道路亦然。嶺以北即山險少水,車乘難行??删蛶X南相地利,建一城砦,使大車自鎮(zhèn)戎軍載糧草至彼,隨車馬所在,以軍前夫畜往來短運,更于中路量度遠近,以回空夫,筑立小堡應。接,如此則省民力之半。神宗嘉之。
分類:漕運